APP下载

《万用正宗· 对联》《罔措斋对联》

2018-11-13景常春

对联 2018年7期
关键词:联语双峰正宗

★景常春

《万用正宗· 对联》,三台馆主人仰止余象斗纂,明万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余氏双峰堂刊刻。书全名为《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在第十六卷『四礼门』有婚礼联、孝联、书斋联、登科彩联约一百多副。《精选石渠万宝全书· 对联》,书全名为《新刻天如张先生精选石渠万宝全书》,明代张天如编,明万历年间余象斗余氏双峰堂刊本,共四十三卷。在第二十七卷有旅馆联、酒店联、僧寺联、道观联、忠臣祠联、烈女祠联、医士联、相士联、春联、元宵联、入学联、登科联、贺寿联、哀挽联等二百多副。

明代中后期开始,社会经济较之前代有了长足发展,商品流通频繁,市场发育日益成熟,并出现了众多的区域性商人集团——商帮。在这一经济背景下,『弃农从商』、『弃儒从商』之现象越来越多。为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出现了商业类书、日用类书,以上两种书即其中之一。其书中已见实用对联,可见明代中后期已开始产生实用对联。

编印者简介:余象斗(一五六一——一六三七后),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世腾,坊名双峰堂、三台馆等,自称三台山人,福建建安人。是当时闽中的大书贾,刊编的通俗小说颇多,为明代嘉靖年间有名气的书坊主人,也是通俗小说的编著者。叶德辉《书林清话》说: 『夫宋刻书之盛,首推闽中,而闽中尤以建安为最,建安尤以余氏为最。』余氏最晚的刻本是明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刻的《五刻理气详辩纂要。三台便览通书正宗》,那时他已七十六岁。可见余氏刻书活动持续近半个世纪,为出版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张天如(一六零二——一六四一),明代文学家。名溥,初字乾度,后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崇祯元年以选贡生入都,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以葬亲乞假归。自幼发奋读书,与同乡张采齐名,合称『娄东二张』。与郡中名士结为复社,评议时政,是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继续。文学上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主张复古,又以『务为有用』相号召。著作宏丰,编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个学科,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论。代表作有《五人墓碑记》。惜卒年仅四十岁。

《罔措斋对联》,释普荷撰,清初门弟子辑,一千七百年释淳法据清初钞本刊印,一九一二年冬李根源昆明石印本。有释普荷题词、释淳法刊印序、李根源序。联语尽皆为禅门寺庙而作,但从作者题词可知,遗失较多,仅存一半。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佛教联语个人专集。

释普荷题词: 『佛宇禅房,抑即辉煌精洁矣。若无一言以标其胜概,犹人无眉目,何以生头面之光,岂不陋哉!余有游癖,遇佳山水留连不去。好事者索以联句,欲无一言得乎? 于是,岁久月深,塞满奚囊者数四。但为时势所厄,焚溺过半,仅存若干耳。初不知语多饾饤,兼属排偶,深有愧于祖家之单传也。今门徒梓而行之,有傍不肯者出,难免一口两舌之诮,自甘点罚何辞。普荷书。』

释淳法刊印序:『罔措斋者,普荷担当祖师所居者也。普荷担当取荷担如来家业义…… 上人孤瓢行脚,参机锋,透教理,信手拈句,不泥式规,尽由自性,活脱脱,赤条条,心地风光,如来境界。毕生佳联多矣,门弟子辑成《罔措斋对联》行世,今古本已稀,翻刊有误,淳得清初钞本,不敢独受,刊印流通,与四方雅君子同赏,亦借指而见月,得鱼而忘荃。其间名相禅语,恐文字艰涩,义理难显,不揣末学,略予注释,聊以参考。维庚辰(一七零零)林钟大暑后学比丘淳法并识于一担斋雨窗。』

李根源序:『《罔措斋联语》一卷,担当题句,其徒广厦刊。今年秋中宿鸡足山,因求前人遗著,如姜巡按思睿、陈总兵斌、陶知府珽及知空、本无、无住、中峰撰述,所得颇众。后乃得此卷于鼠蠹中,篇幅幸完,先以印行,庶广传布…… 担公遭国变入山,同时如大错诸公,亦客兹山(鸡足山)。今该寺楹额,犹多为师所题,亦有此卷不载者,则介弇师已采入《鸡足山志补》中,故不别出也。共和壬子(一九一二)冬十月腾越李根源记。』

撰序者简介:释普荷(一五九三——一六七三),俗姓唐名泰,号大来,法名普荷,号担当,云南晋宁人,祖籍浙江严州。云南杰出的诗僧、画僧和书法僧。明万历三十三年应试贡生名列前茅。天启五年获『岁荐』,从昆明辗转千里至北京应廷试,不第,后遨游于大江南北。工诗擅赋,长于淡墨山水人物画,其诗、书、画广为流传,被时人称为『云中一鹤』。云南许多名山胜景都留有他的墨迹。有《翛园集》八卷、《橛庵草》七卷、《拈花颂百韵》。

释淳法: 略晚于普荷的和尚,生平失考。

李根源(一八七九——一九六五),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号曲石,别署高黎贡山人,云南腾越人。一八九八年秀才,早年留学日本,学习陆军军事。一九零五年加入同盟会。近代名士、国民党元老。

猜你喜欢

联语双峰正宗
地 道
灵 山
‘Fourand More
Artist Prints Charms of West Lake
联语和谜语在历史教学中的妙用
争“正宗”实为争名分
切瓜分客
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
左宗棠题写在西北的联语
双峰尖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