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访容嘉活佛

2018-11-12包林

牡丹 2018年24期
关键词:玛尼寺院信仰

山是水的故事,云是风的故事,有些人是我的故事。去年深秋终于背上流浪的行囊回到我魂牵梦萦的家乡,晚秋落叶的山水化隆,犹如洁雅的净月,又像风韵犹存的美丽妇人,散发着成熟与魅惑,禅意清宁的化隆昂思多更是美成了一首诗,这种亲热的美是埋藏在岁月翩翩风骨里轻若飘云的盈润与轮回,是一个游子永远无法放下的情怀。没有哪个地方的秋天能像我家乡的陌上麦田,不仅给人希望,乍看秀美而招人稀罕,惹人怜爱。

到家后,微信里我推送了一篇回到家乡感悟的散文,不一会儿,家乡知名格鲁派寺院——尖扎玛尼的主持容嘉活佛带着熟悉的臧音普通话发来语音邀约,他说:“自从上海与你一别,一直渴盼答谢你对我的盛大招待,但世相迷离,人常在如烟世海中丢失了自己承诺。分别后的日子我忙于教务少了对你问候,希望这次能相见!”

我回复他:“高质量的友谊是两个优秀民族和谐共处的见证,它的存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只要内心珍惜友情就好。”我开心地答應了邀请。我的这位活佛朋友不仅博学多识,开明豁达,还是我从小相识的老朋友。自从上海和他道别后,在生活繁忙的冲锋陷阵里我几乎忘记了这位藏经学院的高材生。

傍晚,我开车停在寺院门口,几个鸣笛,片刻,容嘉活佛缓缓打开了紧闭的寺门,缓步走出。朗月疏星的朦胧夜色中,看到他露出洁白的牙齿笑容可掬地向我问好,我快步上前激动地握住他的手说:“大师,扎西德勒,再次幸会。”他爽朗地笑回:“老师手劲可真大,快快请进。”仍然不急不缓,笑意盎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夜幕下微微有些脸红,幸亏他看不到。

活佛那种不卑不亢、不急不躁的性格到现在还没有变。我开玩笑地对他说:“尕喇嘛(从小对他的昵称)以后不要叫我老师,直呼其名就行,小时候不就教了你几个汉字吗?还一直不改口?你悟道参禅已成佛,遇事待人沉着淡定,见到好友既没有惊喜也没有不满,还是平淡如初,哪像我浮躁急促,算你狠。”

他乐呵呵地引我进入了宽广安静的寺院,边走边说:“一日为师,终身为师,不敢越界啊!交友以无瞋为自在,做人以无痴为清凉,用心以无相为净土,修行以无得为涅槃。我们都在悟道的路上。”顿时,我对活佛的谦恭禅语充满敬意……

“林深雾重云遮月,夜静风轻鸟无吟,万木霜天迎远客,满堂灯火照归人。”我不由得脱口而出,今晚这座古刹的夜景正应了这几句诗的意境。寺院静居一泓泉水源头,或许与静修禅寺相依相偎,流经院内的泉水就有了一份清雅与灵秀,透过淙淙清泉奔腾不息地流淌,几座高大镶金的金黄大经筒舒雅地循环运转。尤其夏琼寺开山始祖顿珠仁青所送的镶银转经筒在此被奉为镇寺之宝。清澈的泉水紧紧依偎着古刹院落的清沙曲径,缓缓绕了一个大弯,流向玛尼墙外。仿佛一位游子依恋着身后的故土恋恋不舍地离去。

深秋的夜晚,落座于大师的会客房,他微笑着说:“这里专门接待官员游客的房舍,不摆任何宗教器物,只有一套茶具,一幅大清康熙三十年的唐卡挂画,还有几盆禅意盆栽,好友安心喝茶就行。”我暗暗为他的纯灵性格赞叹不已。让人感动的是,他还特地为我准备一套没有拆封的茶具与上好的龙井茶,可见他有极好的品格与极深的修养,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对我信仰的另一种尊重。

各自会心地寒暄着,那份热情彼此心照不宣,我说:“大师从小算没有白受苦,一个人统帅着偌大的寺院,不知多少信徒跋山涉水来此顶礼膜拜。”他微笑着缓缓说道:“上师宗萨仁波切教诲世人,永远别让自己的心死去,永葆一颗凤凰心,没有极致的痛苦体验,就不可能有极致的涅槃。要么循环沉沦,要么浴火重生。”此等充满智慧的答复让我既惊诧又佩服。

容嘉活佛是我很熟的朋友,很早他出家修行于尖扎玛尼,我俩虽然是童年和少年时最铁的密友,但长大后发现彼此信仰上的巨大差异,互相不敢光明正大地看望。老实说,以往回家彼此见面都小心翼翼,见面叙旧都在晚上,静静赴约在外面的茶舍里,生怕彼此的教胞看到会有微词。

我和这位活佛的认识可以从小学三年级的暑假说起,因为同村,所以小学放暑假,整个假期我都到河滩对面大沟上湾的青山上放羊牧驴,必经过玛尼门前。每个早晨,我都看到寺院门口的门槛上坐着一个皮肤黝黑、眼睛很大的小喇嘛,惊奇地看着我和小伙伴骑着驴子或骡子从他前面走过,他嘴里用藏语喃喃自语着。反正我们听不懂他咕哝什么,和小伙伴们看着他哈哈大笑,每次我给他扮个鬼脸匆匆绝尘而去。

每天我骑着驴子从寺院门前经过放牧,也每天看到他按时守候在寺院门口露齿微笑。慢慢地,他不老实了,有时候我的小毛驴落到后面,他故意撩起小小的红叶袈裟,朝驴子后面使劲抖动几下,害得驴子受惊,一溜烟把我驮跑很远,听见身后他一阵开心的大笑。好几次就这样故意惊吓我的小驴子,差点把我颠下来,直到我气愤地告状于老主持为止……

小时候,家乡也没有个好去处,每个礼拜天无聊透顶,有意无意就和几个小伙伴去尖扎玛尼看稀罕。进入寺院因为好奇,不管大喇嘛的警告一顿乱窜,小容嘉也许奉了他师傅的嘱托如影随形一直跟防着我们,也许害怕我们偷盗东西。

一来二去,小容嘉与我们混熟了,也许年龄相近的缘故或因为经常对我的小毛驴恶搞的原因,和我特别要好,每次去寺院玩耍,他用生硬的汉语连比带画与我交流得不亦乐乎,那份单纯的快乐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那时候或许宗教信仰刚刚开放,偌大的寺院只有他们师徒三人,小容嘉和他师傅还有一个老喇嘛。

混熟了,他师傅央求我教小嘉措一些汉字,承诺每次给我两毛钱,乐得我放学后每天去寺院,边教边玩,他比我还聪慧,一教就会,每天写的生字比我写的还规整。差不多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他基本能用汉语与我流畅交流,也基本能写会念常用汉字。就为了那两毛钱,我坚持教他到我小学毕业……

一转眼,都长大成人了,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远走他乡,和他一别就是很多年。虽然年头节下回家探亲也还能与他见面,但顾及各自的信仰群体,我只能悄悄在晚上与他畅聊几刻就匆匆告别。

上海举办世博会那年,因为宗教局组织,他们好多人士来上海参观旅游,他特意抽出时间来探望我,让我既惊喜又感动,看到他的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认,也许他穿了皮鞋的缘故,身材比以往高大;或许养尊处优的缘故,脸庞也白皙光鲜,眸子明亮,肚子微微发福。等他露齿大笑起来时,我才确认他就是我小时候的那个冤家伙伴,不忘握手揶揄他:混得风生水起啊!越来越白,特有的高原红也不见了。”他大笑:“这几个月闭关静修佛经,日头晒不到风吹不到,还不白怎么行?”我们相视哈哈大笑……

那次虽然相聚匆匆,但我们相谈甚欢,说起小时候他搞坏的痞相,他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从这种肆意欢乐气氛中,我感觉到他从高高的活佛神坛走下,恢复到原来的小喇嘛了。从他的淡淡叙述中,我才知道小时候他经常守候在寺门口是因为特别羡慕我们去野外放牧,他说那时候把他圈禁在寺院,因为想念父母几乎疯了,说得我眼泪盈眶。他说现在很知足了,已经上任尖扎玛尼的主持四年了,还从藏传佛教格鲁派胜地夏琼佛学院拔尖毕业。从他淡然稳重的言谈中,我感受到他成为了一个更睿智、更大度的禅师,不再是那个爱笑单纯的小和尚。

我们见面从来不讨论各自的信仰,这也是我们默契配合的原则,因为考进化隆佛教最高学府夏琼经学院,加上好学不倦的努力与天赋,他的汉语水平一日千里,不能同日而语。

禅房里,他谈论友谊、诗歌、人生、时事新闻时,平和有据地侃侃而谈,对汉语的精湛掌控不由令我对他刮目相看。我和容嘉活佛都特别喜欢仓央嘉措诗歌的那类人,因此这次秋晚赴约,两个信仰不同的友人谈得特别愉快。互对仓央嘉措的诗歌直到三更半夜,互相交流着红尘凡事,各自表达着生活感悟,就差互相赋诗作画了,毕竟我们都没有那种天赋与学识。那晚,我突然发觉他身上散发着仓央嘉措特有的那种贵气与才华……

高原的秋天比较舒爽,我和容嘉活佛推开寺院的松木小门,走进了禅院的后花园。小时候看到的白杨树、松树还挺拔着身姿婆娑摇曳,一棵也没有锯掉,保护得那么好。我这位具有仓央嘉措才情的活佛特别喜欢茶道和花卉,花园里栽培了很多耐寒的植物,黄叶铺满的黑土里那些花卉被衬托得更娇艳、更弥足珍贵,保护环境的理念已深入到他骨髓里。

和容嘉漫步于清月无尘的花园里,淡淡交流着各自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为每一个宗教的本源都是教人行善,止人作恶。只是各自信仰的意识根本上有天壤之别,但这也不妨碍我们对友情的珍惜与互相的理解!这里没有市街的尘扰,有的只是落叶静水,净空鸟鸣,月影花香。不自觉间心情豁然开朗,我突然羡慕起这个与世无争的朋友来,对他说:“上师每天做完功课,原来并非枯燥乏陈,每天诵经礼佛后,看着那绕弯玛尼的溪流,静静流淌,细细聆听,没有红尘喧嚣的纷扰,静宁欢快之趣跃入你眼帘,多大的福分啊!”容嘉微笑不語,那月影绰绰的疏枝下他静而不骄,拈花微笑。松香弥漫的院落里,别有一番超然脱俗。小路两旁点亮的那些酥油银灯随着蜿蜒曲折的小径,一直通向经堂大殿。我想,那里一定是容嘉活佛内心最静、最美、最感动的净地……

在遥远的上海,我在想,那个秋来向歌的日子,对于我来说还未曾走远。我只是背靠着黄浦江的起伏,于阳光的绵软里微闭了一下眼,光阴恍惚间划过了指缝,只剩下微凉的一帧回忆。

黄浦江畔夜很静,静得能听到往事的声音,几颗寂寥的星星,疏朗地挂在夜空,温月如钩,寂静的夜晚,最适合与友情相拥。

总是会在这样的夜里,想起小时候,小容嘉对我的使坏,我不觉哑然失笑。一个小村庄,没有阑珊的霓虹,只有零星的灯火点亮深邃的夜空,那时的夜空也很干净,每一颗星星都是我的一个梦。那梦里住着我童年的单纯,那梦里有我喜欢的回忆,带着这些美好睡去,我总会做最快乐的梦,满天的星星被我笑醒,一地月光沐浴我纯真的憧憬。

每个人的心中,都装帧着一本故事,有些故事可以与人分享,有些故事或因为种种因素只能深藏心底,独自品味。尤其是两个民族、两种信仰,往往对我和他的友情有意无意地伤害着、折磨着。人生有太多不敢敞开的心门,很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不是不懂,只是无奈,也许彼此都在自己虔诚信仰的方向迁就自己的宿命!可是,一万个为什么也无法概括民族团结和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其实,人有时候仅仅需要的是一处共鸣、一点理解、一份慰问、一抹微笑、一点沟通、一句坦诚,犹如我和容嘉活佛的故事。这样不同信仰之间的民族团结就足够撑起和谐相处的时光,真正的团结友爱,就是互相的一丝理解、一丝沟通,因为我们有同一个名字——中华民族!

(上海海关总署)

作者简介:包林(1978-),男,回族,青海海东人,笔名梦醒时分,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青海作家协会会员、西部散文协会会员。作品曾发表于《中国文字缘散文集》《牡丹文学》《上海文学》《中国诗词文学》《中国诗歌》《青年时代》《新民晚报》《青海日报》等报刊和其他各大网络平台。

猜你喜欢

玛尼寺院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Fantasy and reality
小海盗玛尼卡
论信仰
铁的信仰
敦煌文本P.T.993吐蕃寺院稽考
玛尼石
我和梅加一见钟情
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