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性学习: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学习
——深圳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项目的实践探索

2018-11-12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育家 2018年40期
关键词:结题探究性课题

/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自2001年启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课程改革在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转变等方面取得较大的成效,但仍存在着课程要素间协调不够、考试评价制度滞后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单一的学科课程已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素养培养的时代新要求,无法支撑其学生素养发展的内在需要。为解决深圳市中小学综合素养培养中课程形态单一、功能不全、整体育人成效不高等问题,自2015年起,历经三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深圳基本构建起包括学科形态课程、活动形态课程、探究形态课程、职业形态课程在内的四大类新型课程形态。探究形态课程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

探究形态课程的内涵

探究形态课程是指以小课题项目为课程载体,以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问题解决为课程导向,以探究能力和创新素养培养为课程旨归,师生共同开展探究活动以生成课程本体的课程存在样态。

课程载体: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深圳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基于问题所开展的跨学科研究性学习项目,重在让学生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并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访谈、分析研讨、动手实践等方式去解决问题。中小学生开展小课题探究不同于成人的学术科研,重在鼓励学生以探究学习方式开展深度学习,在掌握基本科研方法的同时养成严谨求真的科研态度,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催生宝贵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导向:问题解决能力。2016年以来,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与目标。在新背景下,问题解决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与价值诉求,试图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割裂走向整合。其课程意义不在于学生是否真的解决了一个社会难题或学科难题,而是通过问题解决,在知识理解和创造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并不仅仅为获得考试分数,而在于帮助个人和社会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成为个人素养发展的不竭资源。基于此,以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项目为载体的探究形态课程强调学生以问题为起点,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学会用所学的知识或自主获取新知识去解决学科领域和现实情境中的非良构问题,即“劣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复杂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生成路径:探究活动。后现代课程观的代表人物多尔提出形象化的课程“跑道”隐喻,主张“课程不再是跑道,而是跑的过程本身”。这意味着未来的课程将由静态化的知识体系走向动态化的问题解决行动。从后现代课程过程观看来,探究形态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或确定性的课程内容,需要师生成为课程开发者,自主确定课程目标、明确课程设计、开发课程内容。具体而言,师生从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共同设计课程的具体目标和具体活动步骤,自主选取问题解决所需要的知识、理论、科研方法以及解决路径,并在多样化的探究活动过程中不断扩展和生成课程的具体内容。探究形态课程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协作性等重要特征。简而言之,探究活动的开展过程,既是师生共同参与研学的过程,同时又是构建课程本体的过程。

探究形态课程的区域实践

自2015年9月启动探究形态课程以来,共完成4批小课题申报。共计接受申报小课题数量8000多项,立项小课题数量3300项(小学资助1.5万/个,中学资助2万/个),参与师生数量近5万人次。

根据深圳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研究的实践现状调研与分析,我们把基于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项目构建的探究形态课程归纳为“科技发明制作KJ”“自然科学实验ZR”“动植物生活习性DZ”“社会公共问题SH”“生命健康与成长SM”“人文艺术RW”6大类探究课程。2016年、2017年,全市分别共立项600项、1000项小课题,各类别数量及比例分布如下图。

系统谋划,引领正确发展方向。在探究形态课程顶层设计上,我们明确提出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学生探究能力发展为重点,以学生主体、注重过程、多方联动为实施原则,通过打造一批创新性优秀小课题成果,以点带面,促进全市基础教育领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国际化创新性城市所需要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行政推动,确保运作渠道顺畅。组建市、区、校三级项目领导小组,明确各级职责,切实加强行政领导。小课题的申报、结题、验收、管理等小课题研究的指导性文件均以市教育局或市教科院的名义下发到各区教育局,再由区教育局专人督促跟进相关工作,确保落实到各学校。学校领导在教工大会或晨会中进行文件政策宣讲,并由教科室等相关部门统筹管理和协调,确保落实到教师和班级学生。

专业引领,助推研究深入开展。为提升小课题研究的指导水平,深圳市教科院牵头制定了《关于深圳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研究的指导意见》,围绕“选题、论证、实施、结题”四个基本环节,针对学生、指导教师、学校、区域科研管理中心项目管理者分别提出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同时,市教科院还整合多方力量,组建了近百人的市级小课题专家库,人员组成包括市内外大学教授、市区教科研专家、退休名校长名教师、社会机构(科学馆、少年宫、中科院、华大基因等)的指导专家等。各区、各学校还组建了小课题核心专家团队,形成市、区、校三级指导专家网络。

健全制度,提供坚实保障。制定了《深圳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小课题研究的常规管理制度、激励表彰制度、优秀成果评选制度、变更制度等,对教师工作量的认定,职称评聘条件、评优评先、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研究实施方案论证、培训交流、中期诊断、观摩展示、结题验收等各项工作均做出具体规定。

目前,学校参与小课题项目积极性日益高涨,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氛围日渐浓厚,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理念得到显著提升,涌现出南山区育才四小、坪山高级中学、罗湖区外语学校等一批小课题研究示范校和先进校。截至2018年7月,“深圳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已有26项小发明获得国家专利,有50多项成果在国际、国家、省市级创新大赛中获奖,有15位小课题主持人被评为中国少年科学院“十佳小院士”,受到《中国教育报》《新华每日电讯》、搜狐、新浪、凤凰网等众多媒体的广泛报道。

小课题研究的指导策略

在选题环节,我们鼓励学生密切关注生活和社会热点。综合考量小课题定位以及正式立项的小课题选题特点,总结出了“真、实、小、价、新、趣、联”选题指导“7字诀”。“真”是指问题特性突出,具有较大的探究空间,而不是伪问题;“实”是指符合学生特点和实际,并具有真实可感的生活视角。“小”是指切口较小,研究难度符合学生现有的研究能力水平,而不是“大而空”;“价”是指既具有满足学习需要的个体价值,又具有较大的社会实用价值;“新”是指新颖,不落俗套;“趣”是指趣味性强,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联”是指关联,能体现与常规学科学习之间的关联,与本土特色资源之间的关联,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

在实施环节,针对研究过程“泛化虚化”以及研究方法使用不当等较为突出的问题,提出了“聚焦问题,研究得法”的8字方针。“聚焦问题”即将大的问题合理分解细化成3~5个子问题,并聚焦这些子问题深入开展研究,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研究得法”是指明确不同研究方法的精髓、特点、使用范围、使用原则,科学掌握和运用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发挥出每类研究方法应有的独特作用。

在结题环节,我们总结出“1体、2段、3类、4性”的指导策略。“1体”是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结题报告撰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成人化的替代倾向。“2段”是将结题验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校范围的预备结题阶段,重在研讨和梳理前期研究成果;第二个阶段是区域范围的正式结题阶段,重在总结提升和物化成果。“3类”是指根据上述八大类型的小课题类型,提炼出三类文本报告的提纲框架模板,即研究报告类、调查报告类、实验报告类,供学生根据探究类型自主选择。“4性”是指文本表达要体现出逻辑性、完整性、丰富性、生动性。

深圳作为国家教育改革实验区,在开展探究形态课程的实践探索过程中,遭遇了课程整体设计不尽科学、制度保障不系统、教师指导能力欠缺等诸多困境。虽说“初生之犊,其形必丑”,但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由于探究形态课程秉持“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观,符合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契合未来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已逐渐显示出其内在的蓬勃生命力。如何有机结合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研学旅行等形式,整合和发挥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开发出更多类型的特色探究形态课程,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双重层面持续深入推进,是未来探究形态课程发展亟待解决的双重任务和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

结题探究性课题
巧设美术课题 传承非遗文化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我校4项省教育厅课题结题并通过评审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学习方法的研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Different Students, Different Corrective Feedback
官员申报课题,钱多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