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社会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2018-11-10李娜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报道人文关怀

摘要:社会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实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充分的考虑到新闻受众以及新闻当事人的需求,做好对应的保护,引导社会舆论的正向发展,避免不良报道情绪对社会构成的负面影响。在实际的操作中需要充分的依据实际新闻事件而定,做好灵活的调整。

关键词:社会新闻;报道;人文关怀

社会新闻报道最终是为社会大众服务,因此需要充分的体现人文关怀,实质上是一种人性化的报道要求。不仅要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被报道者当时人的实际感受。在具体的处理中,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充分领导时代舆论潮流,避免不良的社会舆论。

一、注重受众体验

社会新闻报道最终的价值实现在于受众的观看或者阅读,无论是电视媒体还是报刊媒体对象,最终都是面对社会大众。社会大众作为社会属性的人类群体,在接收新闻报道时,内心层面会有基本的人性化诉求。在报道中需要考虑受众体验,避免低俗与不良刺激内容对受众形成的内心冲击。因此在社会新闻报道中,避免血腥、恐怖、色情的画面。对于相关不良内容需要做淡化处理,避免有关恶性问题造成受众内心层面的不适感。同时需要考虑到社会大众的受众情绪,不同的时代受众的认知程度不同,因此,在社会新闻报道中需要考虑社会受众的接受能力,避免超越社会受众认知,以及其他的报道不良反应。人们内心希望看到社会有惩恶扬善、正义性的报道行为,因此,在社会新闻的报道中避免不良负面新闻的刺激而导致受众内心感受不良。日常需要注重与受众沟通,尤其是互联网信息平台发展迅速,可以通过多方面收集受众的信息接收感受,了解当下人们关注的重点与心理诉求,有效的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社会新闻报道内容。让社会新闻报道更为实用,有较好的借鉴学习意义。尤其是当下对功能性的信息需求更多,希望从新闻中学习自身所缺漏与忽视的问题,由此提升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注重对新闻报道对象的保护

在社会新闻报道中,较多的新闻内容属于负面新闻事件。对于该类报道而言,当事人虽然做出了不良的行为,违反了道德法律,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享有基本的公民权益。尤其在最终的审判没有得出结论时,社会新闻报道不得挟持社会舆论对当事人进行道德审判。因此相关社会新闻报道中,需要做好一定的保留,避免过早的对没有确定的事情下结論。此外,在新闻事件中,未成年人或者是弱势群体也需要给予一定的保护。可以采用化名或者是其他隐秘性的方法进行内容的陈述。避免不良事件对新闻有关人员构成的伤害,例如在部分恶性事件中,作为成人的违法行为需要做对应的报道,但是对于成人的未成年子女则需要对应的保护。避免因为父母的不当行为而对未成年人构成心理阴影,相关影响的后续问题会更为严重。因此在有关弱势群体以及未成年人的保护上,需要格外的留意。甚至在较多的报道中,避免给当事人贴标签,防止社会受众在了解新闻事情之后,对某些职业以及行业产生不客观的偏见。在有关报道的陈述中,需要将有关影响因素作全面的展现,避免狭隘的思想导致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偏见。此外,在社会新闻报道中,较多的不良事件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避免将其贴上个别的标签而导致有必然性的引导。要让受众意识到不良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甚至当事人所属的地域环境、经济条件、职业以及家庭因素等,都没有完全直接的影响,避免受众对不良事件贴标签。这种规避人们贴标签的方式也是对社会各行各业的一种保护,避免新闻作用的引导对有关行业或者是社会群体构成不良的负面舆论导向。

三、吸收新媒体优点

当下新媒体盛行,人们之所以热衷于新媒体,在于新媒体之中有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优点。其媒体在新闻传播上更为便捷,满足了人们互动的需求,传输信息更为迅速,接收信息更为便捷,成本更低。对于当下的所有媒体从业人员而言,需要充分的吸纳新媒体优点。在社会新闻的报道上不断的给予受众更多的空间。但是在吸收新媒体优点的同时,也要避免新媒体不良问题的影响。例如在新媒体中,由于大量的新闻传播缺乏专业的审核,导致假新闻、负面新闻的大量泛滥,对社会舆论构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在社会新闻的报道中,需要提升自身的敏锐性,规避不良新闻的影响,并避免假新闻与不真实新闻的产生。要充分的意识到媒体新闻报道肩负了一定的社会责任,需要保持社会上正面的舆论导向。而这种正向舆论导向也正是受众的实际需求。作为社会大众而言,人们承受着学业、工作以及生活各方面的压力,社会新闻报道上要注重给予人们一定希望与压力的出口,避免将人们的情绪引向负面消极的方向。通过社会新闻报道的正能量来引导人们对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方面更为积极乐观的想象,提升人们生活的动力,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要充分的意识到当下社会中不稳定的因素来自于人们的思想受到了不良信息的冲击,需要充分的发挥社会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作用,有效的维持社会上良好的文明风气,减少社会戾气。要多积极的传播社会正能量,避免过多的负面新闻报道。让人们更多的看到社会变革中涌现的新事物、美好的事情,坚定的相信人们生活工作会越来美好。让人们内心有更好的生存期待感,减少社会负面新闻对人们心理构成的不良冲击,为人们积累更多的幸福感。

四、结束语

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社会新闻的报道需要展现社会变化中的正能量,不断的为人们展现出生活中的美好,提升人们内心的希望感,积累人们内心的幸福体验,维持社会良好的正向舆论氛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具体的处理上,作为新闻报道人员自身需要有更为人性化的考量,在新闻的选择上需要充分的考虑社会的需求,要积极的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舆论责任。即便是面对新媒体发展的乱象,也需要保持社会新闻报道的专业性,避免标题党或者消极负面情绪的报道。

参考文献:

[1]王雪蒙.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渗透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6,2(10):140-141.

[2]沈白川.社会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渗透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7(9):219-219.

[3]孙丽佳.浅议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研究导刊,2018,9(5):233.

作者简介:李娜,年龄:46,单位:四平日报社,研究方向:社会新闻、时政新闻,职务:干部。

猜你喜欢

报道人文关怀
从“儿童走失事件”报道看地方晚报突发事件中的报网互动
透过水情汛情看防汛抗洪采访报道
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几个有效途径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三农”报道如何“精准”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