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故事”东风,促诚实行为的养成

2018-11-10张晓燕

教师·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故事教学故事品德教育

摘 要: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可以对学生起行为习惯的导向作用。故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要通过生活来进行。一要立足故事,引起思维碰撞,实现教育生活化;二要运用故事,实现角色转换,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运用故事,利用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读故事—悟故事—演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

关键词:品德教育;故事教学;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4-18

作者简介:张晓燕(1973—),女,广东省广州市海珠镇泰实验小学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利用故事教学培养学生友善交往的品质。

一、故事教学具体过程

1.教材分析

《诚实的孩子人人夸》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第一个主题《诚实故事会》后,初步懂得分辨是非,认识到说谎害处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个主题主要让学生从正面感受诚实行为带给自己和别人的快乐,养成诚实的良好品质。

2.学情分析

诚实这个话题对学生来说,十分熟悉,在他们牙牙学语的时候,父母就已经有意识地向他们进行熏陶。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诚实又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因为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分辨是非能力,但自制力有限,在生活中,为了避免来自教师、家长方面的批评,在犯错时,常常采用说谎来逃避现实。而本班个别学生做错事情不承认,总把过错推卸给别人,还经常说谎欺骗同学或老师。因此,本课设计需要突破的难点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勇于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而重点则是让学生感受诚实的快乐。

3.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诚实会得到大家的夸赞,能与教师、家长真诚沟通,体验诚实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快乐;学会在做错事时诚实地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有改正自己行为的积极愿望和行动,在生活中做诚实的好孩子。

案例描述:

片段一:

有一个小朋友叫兰兰,她遇到了烦恼,请大家帮帮她。(讲故事)兰兰是个二年级的孩子,她今天遇到了麻煩事。原来,这个周六是她的好朋友小红的生日,兰兰答应周六去参加好朋友的生日会,但妈妈今晚又对她说:“兰兰,爸爸这个周六休息,我们去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说起《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电影,兰兰可是盼望已久啊!可爸爸、妈妈工作忙,一直没时间带她去看,现在可以一家人去看电影,机会太难得了。兰兰怎么办呢?请大家当“小雷锋”,替兰兰想想办法。(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兰兰既然先答应同学,就要说话算数,不能轻易反悔。电影可以等下一次再去看。

师:说得对,一诺千金,不能反悔。有哪个小组跟这个小组的解决办法是不一样的?能说说吗?

生2:我们也认为兰兰要去参加生日会,说到要做到。看电影的时间看看能否调到生日会的时间之前或者之后,如果实在没有合适的时间看电影,可以等过一段时间上网看。

师:同学们可真会想办法,你们还想到帮兰兰调配时间。大家都是赞成兰兰守承诺,要去参加同学的生日会的……(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师小结:是啊!答应别人的事情就要说话算数,不能轻易反悔,否则就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都能代入角色,设身处地站在兰兰的角度去思考,并表明自己的立场:说话算数,不失信于人。

片段二:

有时候我们虽然约了人,可是又有急事发生,那又怎么办呢?假设兰兰约好同学去生日会,但家里发生了重大的事情,奶奶突然生病了,爸爸、妈妈又要上班,需要兰兰留在家照顾奶奶。这时,如果你是兰兰,还会继续参加同学的生日会吗?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演一演。

学生在小组讨论、表演后进行汇报。兰兰说:“小红,本来我答应去参加你的生日会。可是,现在我家里有急事,奶奶病了,爸爸、妈妈又不能请假,我要留在家照顾奶奶,不能参加生日会,真的对不起!”小红说:“原来是这样,你真是孝顺的孩子!没关系的,照顾奶奶更重要。”兰兰说:“谢谢你的谅解!”

师:这两位同学的表演怎么样,谁来点评?

生:兰兰不能实现承诺时,能诚恳地跟同学道歉,得到谅解。她们都很有礼貌,表演非常到位。

师小结:虽然我们说要守信用,说到做到,但有时遇上突发事情就要分清轻重,答应了别人又做不到,要及时、主动地与别人沟通、解释,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谅解。如果自己解决不了,还可以请大人帮忙。

案例分析:

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它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无穷的。故事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能激起学生情感的火花,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开启学生的心窗。

二、故事教学引发思考,渗透学生品德教育

1.立足故事,引起思维碰撞,实现教育生活化

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创设有效生活情境,巧妙运用学生身边的小故事,拉近学生生活与课堂教学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节课中,教师设计的故事中的兰兰遇到的烦恼也是学生会遇到的事情,故事紧扣生活,学生感同身受,自然情绪高涨。接着教师用故事一环又一环地加以深化,让学生能根据教师的设计思路展开想象,达到预先的教学设想。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诚实是不说谎话、说话要算话,还教会学生在守信用之余学会灵活变通,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能盲目追求“说话算话”。

2.运用故事,实现角色转换,进行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重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小学品德课的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从自己的意义世界即生活出发,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感悟,通过整理、分析信息等系列的探索活动,获得对世界、生活的真实感受,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探究式学习跟新课标的精神是吻合的。这节课中,教师正是运用故事,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利用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读故事—悟故事—演故事”, 由自身表演进入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的道德认识,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演故事时生动活泼的动作、手势与特点鲜明的表情融为一体,这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融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为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颖感,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品德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无声胜有声。阅读、讲述、倾听故事到表演故事,正是这样充满诗意的生命成长过程,在不知不觉中触动学生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使学生有所感悟。故事教学使学生在活动中与人发生积极的互动,改善了我国课堂教学实践中灌输式教育所导致的沉闷、僵化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刘天平,蔡美静,王林发.故事教学的规则与方式(新理念教学丛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2]薛晓丽.培养孩子爱心友善的教育故事[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3]李永会.故事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J].新课程(下旬刊),2015(5):14.

猜你喜欢

故事教学故事品德教育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模仿故事角色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