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智慧感化心灵

2018-11-10杨姝枫

教师·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智慧交流发展

摘 要: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不少孩子被忙碌的父母送往托管中心,其因缺乏父母的关爱而导致性格偏执、行为偏常。为了帮助学生在班集体里面和谐生活、健康成长,教师需要深入调查表象背后的原因,并因材施教,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情感纽带,用博爱的胸怀换来学生的信任,用智慧的心境激发学生的责任心,用团队的力量来鼓舞学生前进的勇气。最终,学生能调整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每一个生命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动,这就是教育者的价值。

关键词:心理补偿;交流;发展;行为偏常;智慧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4-22

作者简介:杨姝枫,广东佛山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本原小学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一、案例概况

1.个案简介

小乐,女,11岁,五年级学生。她自小生长于城区,父母开办工厂,家庭环境优越。由于父母工作忙碌,无暇照顾和教育孩子,所以,她从一年级开始就被送入托管中心,由补习社老师负责其饮食并辅导功课,晚上才由家长接回家。

2.问题行为表现

小乐由于从小在家中缺乏管束,所以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执拗,爱乱发脾气,经不起同学和老师的批评。因其脾气古怪,同学们不愿与她一起玩耍,她就会生气地大喊大叫,以宣泄内心的不满。小乐家中有一个妹妹,比她小七岁。自从妹妹出生,小乐常责怪父母宠爱妹妹,分享了属于自己的爱,对妹妹怀有强烈的嫉妒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她针对妹妹的挑衅行为越来越频繁。家长要经常处理姐妹间的关系,对她感觉很无奈、很担忧,经常主动和老师交流,希望寻求有效的教育方法。

3.行为原因剖析

(1)家庭原因。家长因为无暇陪伴孩子,经常会以物质的满足来补偿自身对孩子成长的缺失。而家长工作的不确定性和紧张的压力,使其在孩子年幼出现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时,没有防微杜渐,待其孩子个性慢慢成熟,又简单粗暴地处理。这样潜移默化地造成了孩子的骄纵任性,并产生抵触情绪。孩子一旦无处发泄,情绪控制上出现问题,就会转嫁到他人身上,逐渐形成攻击行为。

(2)个人原因。 ①心理发育不成熟。小乐从小基本上在托管中心生活,所以,格外渴求父母的关注和爱护。她在面对分享父母的爱的妹妹时,必然出现敌意。这类孩子判断分析能力弱,自我保護意识强,一旦遇到矛盾,就对他人和社会表现出敌意和破坏行为。一个11岁的小学生,其健康的心智发育需要一定时间的累积和教育。②对自卑感的补偿。儿童心理学认为:“所有的儿童都天生有一种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们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缓和或消除自己的自卑感。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心理补偿……被宠坏的孩子就具有心理补偿性格。”[1]小乐在班级里,成绩较差,被同学们轻视,处于比较自卑的状态,所以其一旦和同学产生矛盾,往往会特别敏感,就会通过抗争或攻击他人来补偿自己被尊重的需求。

(3)社会原因。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12岁的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具有更大的灵活性。”[2]灵活性也意味着不确定的风险。儿童的思维发散,是非辨别能力差,常会受一些社会流行风尚的负面影响,误入歧途。11岁的小乐,长年在补习社里,很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诱导。当一个孩子的注意力被不良事物影响时,她怎能不偏离正常的成长轨道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呢?

二、辅导策略

1.倾注师爱

在班里,小乐受到批评太多而几乎得不到表扬,对老师有逆反心理,或是上课与老师对着干,或是下课肆意挑衅……做一些有悖常理的反常行为,以此来维护自尊。对此,我尝试用情感导入策略进行正面转化,因为“在儿童教育中,对偏离正道的儿童做出恶毒的评价无济于事,只会加重儿童的怯懦。相反,我们应当鼓励他们。”[3]

(1)用赞许打开她的心扉。我是五年级开始接手这个班级。开学第一天,全班选举劳动委员时,她毛遂自荐,表达出做班干的愿望。其他学生都很惊异,我却很开心地同意了,因为我之前就听说过小乐的“光辉事迹”,第一次见面,她居然能主动表现自己,我投过去的是赞许的目光。我也看到了她眼睛里的快乐。

(2)用交流来滋润她的心田。当了卫生委员的她经常会主动找我聊天,讲述她的快乐与烦恼。我认真地聆听,对的错的、真的假的、有意的无意的,都毫不在乎。我在老师和母亲的角色之间切换,耐心地给予点拨。果然,我的热情换来她的信任,我的赞许换回了她的尊严,我的批评也换来了她的认可。

有一次,我对小乐说:“班里有件事需要你的帮助。”她疑惑地望着我。我继续说:“这段时间,班里的门窗总是没关好。请你每天下午放学时,最后一个离开教室锁好门,可以吗?辛苦你了……”不料,小乐爽快地答应了。后来,连续几天我都在观察,她果然做得很好。我在全班学生的面前表扬了她,学生们也真诚地为她鼓掌。下课后,她悄悄告诉我说:“老师,抱歉,是我以前疏忽了,没有关好班里的门窗。今后,我一定认真做劳动委员。希望我们班也被评为‘学校文明班集体。”我说:“其实每个人都会犯错,改了就行了。我相信,你会越来越棒的!”果然,一个学期下来,我班被评为“卫生先进班集体”,小乐也被评为“优秀劳动委员”。小乐在为班级服务的过程中,与同学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重新找到了自尊。同时,她也学会了自我批评。面对矛盾,其逐渐消除了抵触情绪和攻击性的行为,进步显著。

社会情感的任何障碍都会危害儿童的心理发展。教育者不能片面地看待学生的缺点,而应该视其为学生身心成长的一部分。“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就像一颗行星接收来自太阳的光明。这种动人的力量是生命的创造力……影响着他的自我实现。”[4]

2.发展特长

小乐身材高大,身手灵敏,酷爱打篮球,当她提出想参加学校篮球队时,我欣然同意,并答应她可以安排自主时间专门辅导她的功课。于是,每天早晨,她七点到校训练一小时,下午放学前再训练一小时,很辛苦。可是,再苦再累她也能坚持。后来,她被校篮球队选中,参加大良街道小学生校际篮球比赛,战果辉煌,为校争光,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从此,她信心百倍,干劲十足。

第二学期,小乐还被大家选为体育委员。学校举办运动会,她积极组织参赛人员,同学们都能主动地听她指挥参加比赛。

3.家校联系

家庭是教育的原动力,它决定着孩子生命的大树是否能茁壮成长。一开学,我就主动同小乐的母亲进行了几次诚恳的谈话,使其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应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孩子的成长,不要只是一味地把孩子推给补习社,也不要怕孩子犯错,应多一些沟通和宽容,而不是简单地斥责。

小乐的母亲虽然工作忙碌,但能积极配合我,每天早点回家陪伴她,倾注母爱的温暖。小乐在家里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表现,其母亲都会主动来电和我交流。家校双方携手并进,从生活细节处感染孩子,培养她和谐的社会感知能力。

三、案例研究的体会与结果

因为及时和家长沟通,家庭教育的航向转向正确的轨道;因为受到我的鼓励,小乐开始慢慢接受学校教育;因为师生真诚相待,她得到了爱,找回了自信,融洽了与同学的关系,学习成绩开始上升。小乐开心地渡过了六年级的生活,进入了理想的中学。

高考结束时,小乐和同学专程从中学来到母校探望我,热情洋溢地送给我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望着这美丽的鲜花和她真诚的笑靥,我感到无限的幸福和欣慰。

参考文献:

[1][3](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M].刘 丽,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5.

[2](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王宪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意大利)玛利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单中惠,译.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智慧交流发展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