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海东市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模式的选择

2018-11-10王显花颉建明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3期
关键词:海东农牧业农牧民

王显花 颉建明

摘 要:本文通过对培育模式资源、培育模式经济、培育文化条件和农牧业发展的关联度以及对农牧民需求意愿满足程度等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几点农民培育模式的选择策略。

关键词: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732072

引言

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就是通过各种有组织的方式对其进行系统的教育,进而提高农牧民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这种农牧民培育模式的最终目的在于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在培育模式开展过程当中,会涉及到很多参与方,如果没有对参与方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有效处理,那么就会取得相反的效果。因而采用何种合理的培训模式,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的学习积极性是必须重视的。

1 海东市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现状

自2013年海东市互助成为农业部首批100个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试点县;2014年,海东市被确定整市推进市。

2013—2017年,海东市共培训新型职业农牧民为24430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23711人,其中生产经营型15322人;专业技能型3890人;专业服务型4499人;现代青年农场主210人,精准扶贫400人,下派技术员109人。

海东市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模式主要有3种。

1.1 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

共培育23711人,分为3个类型:生产经营型模式共培育15322人,主要针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牧民合作社带头人和农民骨干。专业技能型模式共培育3890人,主要针对农业企业关键技术岗位人员和普通农户中具有一定农业生产经营和专业技能的农牧民。专业服务型模式共培育4499人,主要针对农村经纪人、农业机械操作及维修人员。

1.2 中职教育模式

共培育4233人。侧重于选择年龄在16~50周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志成为新型职业农牧民的青年人员,学员由各县遴选,由省农广校筛选后统一录入全国中职学生管理系统。

1.3 现代青年农(牧)场主培育模式

共培育210名,针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高中及以上学历(或相当于高中),年龄在18~45周岁之间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骨干、创业大学生、中高职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

2 海东市职业农民培育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影响海东市职业农民培育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主要如下。

2.1 资源条件、经济条件以及文化条件

对于资源条件来说,主要体现在优势产业、当地特色等方面,其中产业优势主要包括科技园区、经济组织、产业项目、科学技术以及创新创业人才等。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可以增强农民培育模式开展的效果。海东市在对农牧业进行发展时,需要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对农民培育模式进行合理选择,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准确定位,进而全面发挥区域资源对农民培育的重要作用。同时,由于要素支撑、财政支持以及资源保障等是影响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模式选择过程中,也需要对经济条件进行重点考虑。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文化条件主要体现在文化设施、教育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等方面,在模式选择过程中,需要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进而增强农牧民的培训效果。

2.2 培訓模式和农牧业发展的关联度

从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具有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以及产业化经营等特点,因此为农牧民在能力以及素质等方面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对农民培育模式进行合理选择,对农牧民进行有效培训,才可以实现各个地区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从目前海东市的农牧业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此可见,在对农民培育模式进行选择时,需要对培训模式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以及吻合性等进行充分考虑,进而对培训模式选择的高效性以及针对性等进行保障。

2.3 培训模式对农牧民需求意愿的满足程度

为了对“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体现,在模式选择过程中,需要对农牧民的素质条件以及需求意愿等进行充分考虑。通过需要层次理论可以了解到,需求是人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这些需求具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需要层次理论说明,需求层次地位会对需求强烈程度以及需求满足程度等产生直接影响。因为培训模式要激发农牧民的培训需求,不能对需求以及目标过高等进行有效满足,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农牧民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可以将当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以及主流思想等作为模式选择的人文基础。只有提高农牧民参与教育培训的自愿性,才可以增强教育培训的效果,反之,培训就会成为一种形式主义。只有农牧民对培训进行自愿参加,即便是花费一些费用也毫不在乎,才可以对模式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等进行全面彰显。

3 海东市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选择策略

3.1 不同农牧业生产地区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

海东市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东部农业地区农牧业生产板块的地域特征。

海东市经济总量占青海省的比重较高,区位优势明显。加快海东市经济发展,需要对县域经济作用进行全面发挥。对于县域经济来说,从本质上来讲属于“特色经济”,因此需要对其特色进行全面彰显,并结合“三农”问题,通过先进的农牧业发展理念对农牧业进行武装;通过高科技技术对农牧业进行改进;通过富裕的物质条件对农牧业进行保障;通过科学、合理的营销体系对农牧业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在生产改进、产品改良以及服务优化等的基础上,实现农牧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在对农民培育模式进行选择时,需要对“带动型”模式进行优先选择,主要体现在企业带动以及合作组织带动等方面。

3.2 不同产业领域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

在对粮食产业领域的培育模式进行选择时,需要优先选择“远程教育型”以及“政府工程型”等2种培训模式。在对养殖业、蔬菜、花卉以及果品等产业的培训模式进行选择时,需要对传统的种养观念进行摒弃,树立先进的农业观念,在“贸工农”以及“产供销”等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对生态环保功能以及休闲观光功能等进行完善。在培训内容方面,可以朝着现代化的种养殖业发展。另外,在观念创新的基础上,为了对培训的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等进行有效保障,可以对“带动型”培训模式进行合理选择,主要体现在园区带动、科技示范带动以及科研带动等众多方面,通过培训模式的科学选择,增强农牧民的培训效果,进而实现我国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农机服务、农畜产品销售、农畜产品加工以及信息服务等产业领域来说,需要对市场机制进行适时引入,对农业服务体系进行完善,同时也需要对社会力量进行正确引导,提高他们参与农牧业发展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加大农牧业服务范围的扩展力度,确保涉农服务业能够朝着经济支柱产业的方向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对农牧民以及农牧业部门等在信息共享、技术传递以及产业研发等方面的作用进行全面发挥,并对“合作带动型”的教育培训模式进行合理选择。

3.3 不同培训目标选择不同的模式

海东市职业农民培育形式多种多样,不同部门组织的职业农民培育目标也各有不同。但综合起来看,主要包括2大类:基础教育性培训;技能增长性培训。

基础教育性培训主要体现在成人教育培训、基础文化教育以及职业技术教育等方面。其中,对于基础文化教育来说,属于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与前提,对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发展和教育培训的结合创造了条件,可以實现科学技术向社会生产力的有效转化,对这种教育方式进行有效利用,不仅可以实现职业技能的有效传授,同时也可以对农牧民的职业道德进行全面培养。而对于成人教育培训来说,可以大幅度提升农牧民的劳动技能与综合素质,可以对职业技术教育以及基础文化教育等进行完善,并且它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及实践性等也比较强。基础性教育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其教育培训模式的选择应以政府主导类为主,通过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高中及乡镇成人教育学校等机构利用“院校培育型”培训模式来实现对农牧民的补充教育和培训。

对于技能增长性培训,是对要求就业和在职劳动者以培养和提高自身素质及职业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和训练活动,是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的培训。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工程项目培训是指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为达到特定的目的,通过提供一定的资金而实施的培训。实用技术培训是为了学习某项实用技术而开展的时间较短的培训活动。技能增长性培训具有部分非公共产品属性,因此,其培训模式的的选择应以“园区带动型”、“ 企业带动型”、“科研带动型”为主的培训模式,并通过政府部门的扶持和配合来实现对农牧民的培训,并不断进行培训投资机制和管理机制的完善。

猜你喜欢

海东农牧业农牧民
女性多练深蹲好处多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
锐意创新 扎实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
以科技创新转变生产方式 发展现代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