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工程学科兴起韩霁昌学术思想形成之考察

2018-11-10关红飞盛晓磊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3期
关键词:学术思想

关红飞 盛晓磊

摘 要:由于当前我国土地学科存在发展尚不成熟,缺乏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和学科示范,研究方向分散等问题,以韩霁昌研究员为主的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和理论探索,秉承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大胆提出了建设土地工程一级学科的倡导,对土地工程学科体系构建、学科基础、研究方法、工程设计方法与原则等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为解决土地工程技术难题和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韩霁昌先生作为构建土地工程学科的先驱,其学术思想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环境的催化、良师益友的帮助和自身特质及努力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积淀的成果。

关键词:韩霁昌;土地工程;学术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732071

引言

韩霁昌,男,陕西富平人,工程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获“201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称号。作为土地工程学科发起人,先后主持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多项,攻克了大批重大土地综合治理领域技术难题,累计开发新增耕地2.67万hm2,为我国土地工程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综合考察韩霁昌学术思想发展历程、来源以及影响因素,既是发掘和升华韩霁昌先生学术人生及其思想的内在需要,也是继承和弘扬其学术品格和魅力的基本要求,同時对推动土地工程学科发展、加强优良学术风气建设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土地工程概念及其学科体系

1.1 土地工程概念

土地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态”等诸多要素组成的有机综合体[1]。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地关系变得紧张,资源与环境日益矛盾,土地工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土地工程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土地利用问题,把未利用地改造为可利用土地或把已利用土地进行高效利用,能动协调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过程,具有系统的学科原理和技术体系,其研究凸显工程性、实践性、应用性[2]。土地工程将是为城市发展提供土地空间的保证,是解决耕地数量质量的重要手段,将是保证山、水、林、田、湖绿色生态发展的高效工程手段。

1.2 土地工程学科体系构建

对于土地工程而言,学科体系的构建有其内在逻辑线索,其基本脉络是以政策为导向、自然为基础、技术为手段、经济和生态为目的。土地工程学科体系由土壤学、经济学、生态学、工程地质学与水文地质学、水土保持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诸多与研究土地相关的学科群构建而成;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土地生态学、土地管理学和土地利用规划学为其基础理论[3-5];测绘技术、土工技术、成土技术、灌溉和排水技术、道路(桥梁)技术、电力工程技术和其他技术是土地工程学科的技术手段。根据土地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内容性质,在分析研究构成土地工程各学科的基础上,可将土地工程学科体系分为3级,分别为土地工程、土地工程子学科及其下属学科每一个研究方面形成一门土地工程子学科,每个子学科又包括诸多研究方向,从而形成众多土地工程基础学科,构成了土地工程学科体系[6](图1)。

2 韩霁昌先生学术历程

从韩霁昌2002年首次在中国土地发表文章,到现在已经有十五年,但追溯到其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在国土系统任职至今,韩霁昌先生已在土地工程学科领域的海洋里徜徉二十年有余。

韩霁昌主要从事盐碱地治理、砒砂岩复配土造田、土地整理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经过多年的执着追求和辛勤耕耘,逐渐形成“严谨创新”的治学态度,而今韩霁昌已经是硕果累累(图2)。韩霁昌始终认为,土地学科的研究宗旨为三农服务、为发掘国土功能服务,而土地学科研究必须与农业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科研成果必须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完善才能服务生产。近年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中,完成的土地工程项目达40万亩(代表性项目见表1)。他经常在陕北黄土高原和风沙荒滩区调研,在广博无垠的黄土地上留下了他踏实的足迹和辛勤的汗水。突出的成绩缘于不断刻苦进取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经过长期的磨砺和钻研,韩霁昌迎来了自己学术的高产期,从2009年至今其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技成果数量逐年攀升,单2015年就发表论文30余篇,并有高水平的专利、专著成果不断问世。2015年由韩霁昌倡导,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与长安大学共同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土地工程学院,次年召开了土地工程学科建设研讨会,部分院士等联合国内著名院校的诸多专家学者倡议设立土地工程专业,这是我国院士首次联名签署设立土地工程本科专业的倡议,2017年3月教育部批准“土地整治工程”为新增本科专业,标志着一门全新学科的建立,说明韩霁昌从事土地科学研究事业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其多年奔走呼吁创建土地工程学科的正确性。从土地工程学科的提出到形成经历了三十余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韩霁昌先生为推动该学科的构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 韩霁昌学术思想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下,人地矛盾日趋严峻,保护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民生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7]。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正式确立了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明确了保持耕地占补平衡、开垦宜农荒地,实施土地开发整理 [8]。根据2016年我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全年共1.34万个土地整理项目通过验收,新增耕地17.58万hm2,累积下达资金618.78亿元,近5a来累计实现新增耕地面积140.01万hm2(见表2)。通过高效的土地整治工作,2016年底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35亿hm2,保证了耕地红线。实现上述目的需要科学系统的理论作指导,但以往有关的土地学科多偏向管理和经济学方向,对于工程的研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9]。面对这种形势,韩霁昌认为构建一门科学合理的理论用于指导工程实践极其迫切必要,土地工程学科应运而生。在2008年从事土地整治工程后,不断实践创新,经过韩霁昌研究团队多年土地整治工程实践和土地工程理论科学探索及验证,逐渐形成系统的土地工程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土地工程理论不断在实践中验证、完善和发展,先后出版了“土地工程”学科相关的概论、原理、基础、实物等著作,丰富了学科理论体系。目前,在我国土地整治工程范围内,已经不断实践出将土地整治与城镇化建设、精准扶贫、农村建设、文化旅游、生态治理等多领域相融合发展的成功实例,充分发挥出了土地工程的综合效益,这个过程也是土地工程学科体系不断丰富发展成熟的阶段。

韩霁昌走上土地工程学科建设之路,得益于良师益友的帮助。韩霁昌在西安理工求学期间,学业导师分别指导其完成了《卤泊滩土地开发利用及评价体系研究》和《陕西卤泊滩盐碱地综合治理模式及机理研究》等论文,为后期土地工作的开展培养了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其后和导师合作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攻克了多项土地工程难题。除了在国内深造学习之外,韩霁昌还不定期地到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学术考察、交流与访学等,这些都增加了其知识储备、打开了眼界。正是在诸多老师共同指引下,韩霁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理念和思想,开始走出一条具有土地工程研究理念、方法及成果的中国特色的土地科学研究道路。其研发的砒砂岩与沙成土核心技术,变“砒砂岩”和“沙”两害为一利,变荒地为万亩良田[10];其提出“改排为蓄、水地共存、和谐生态”的理念开辟了治理重度盐碱地新模式[11];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土地工程质量提出了土体有机重构核心思想[12],在陕西省内不断实施山水林田湖等综合治理项目如石川河流域治理,为增加土地利用范围、提高土地生产力、修复改良土壤环境[13],实现土地生态文明建设[14,15]提供手段,也为创新和推广土地工程技术指明了方向,为以后的“土地工程+”綜合治理项目提供学科指导。韩霁昌先生的研究成果均是根植于中国特殊的国情,适用于中国的农业生产发展,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言是具有优势的,是可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借鉴的。

如果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来看,社会环境和良师益友均是外因,而对韩霁昌学术思想的形成有着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他自身的因素使然。综合来看,影响韩霁昌学术思想形成的自身因素主要包括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对农民与乡土的眷恋之情以及自己不怕吃苦攻坚克难的精神。在他的眼中和心里,土地和农民始终居于重要的地位,土地工程是缓解人地矛盾,推进城乡协调发展[16],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正是他对乡土农民的深深眷恋,构成了他一生从事农业土地工程研究的情感基础。在研究兴趣与情感的基础上韩霁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价值观,“务实创新建丰碑”的学术理念与风格,为土地工程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夯实基础。与此同时,他还始终坚持“躬身实践获真知”的科学研究方法,坚持常年深入蹲点在农村,将农民经验与具有一定程度实验性的土地工程科学研究结合起来。

4 结语

韩霁昌先生从事土地工程的20余年,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过程,其在土地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振奋人心,韩霁昌学术思想的形成既受国内学术环境的熏陶也受到国外土地学科优良思想的影响,但终究他要走的是打造一条中国特色的土地工程学科之路。韩霁昌先生构建土地工程学科,其学术成果是富有创造性,其学术思想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在社会环境、良师益友帮助和自身特质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积淀的结果,韩霁昌先生做出的重要贡献势必会在土地工程学科建设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我国打造山水林田湖共同生命体重要阶段,土地工程是进行生态修复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土地整治+”等国土综合治理的学科支撑,是新时代下发展绿色经济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刘彦随.土地综合研究与土地资源工程[J].资源科学,2015,

37(1):1-8.

[2]韩霁昌.以土地工程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N].人民日报,2016-04-15:13.

[3]叶艳妹,吴次芳.土地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结构及其技术支持体系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2,16(4):4-9.

[4]朱道林,谢保鹏.论土地科学与相关科学的关系[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3):22-31.

[5]王万茂,论土地科学学科体系建设[J].中国土地科学,2002,

5(1):4-12.

[6]韩霁昌.土地工程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3-18.

[7]王帅,骆云中,谢德体,等.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数量——质量占补平衡评价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8(2):113-119.

[8]胡振琪.土地整理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9]王卫华.市场、管理和队伍建设催生土地工程学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9-11.

[10]韩霁昌,刘彦随,罗林涛.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快速复配成土核心技术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8):87-94.

[11]韩霁昌,解建仓,朱记伟,等.陕西卤泊滩盐碱地综合治理模式的研究[J].水利学报,2009,40(3):372-377.

[12]韩霁昌.土地工程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4-6.

[13]喻峰,李晓波,张丽君.中国生态用地研究:内涵、分类与时空格局[J].应用生态学报,2015,35(14):4932-4943.

[14]王军,钟莉娜.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问题及发展建议[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5):308-314.

[15]赵其国,骆永明,滕应.中国土壤保护宏观战略思考[J].土壤学报,2009,46(6):1140-1145.

[16]李秀彬.对加速城镇化时期土地利用变化核心学术问题的认识[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5):1-5.

猜你喜欢

学术思想
《四圣心源》治疗中风学术思想探讨
严蔚冰“中医导引学”之伤科学术思想撮要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伤寒杂病论》中腹满辨证论治学术思想探析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
旴江名医龚廷贤肿瘤辨证论治学术思想鉴赏
孙思邈学术思想点滴
方慎盦及其学术思想考略
徐振晔教授中医治疗肺癌学术思想探讨
李可攻癌2号方: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