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应激改善及效果分析

2018-11-10黄丽红陈嘉辉张秀明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性焦虑急诊科医护人员

黄丽红,陈嘉辉,张秀明

(东莞三局医院急诊科,广东东莞 523710)

一般来说,急诊内科十分多见的疾病类型有咳血、心绞痛、肢体偏瘫等,这些病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难度大、细节繁琐、技术性强等特点,再加上患者普遍具有浮躁、烦闷、抑郁等不良情绪,如果医护人员不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极易加重患者的病情[1]。对此,结合不同急诊科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提升治疗技术的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十分必要。现阶段,针对急诊内科的多发病,如何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当前临床医学探讨的热点之一[2]。从中不难看出,结合急诊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至关重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急诊科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应激改善及效果,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诊内科患者,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诊内科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25岁-63岁,平均年龄(44.3±9.7)岁,冠心病15例,糖尿病低血糖7例,消化道出血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其他5例;参照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为24岁-65岁,平均年龄为(41.9±12.6)岁,冠心病10例,糖尿病低血糖9例,消化道出血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其他1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并配以相应的健康宣传教育,让患者认知到自身的疾病类型,且对发病成因、治疗方法、防治手段等有所了解。同时,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实施用药指导、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等措施[3]。

1.3 指标观察 两组患者通过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护理疗效划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指数。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3.33%,参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7.77%,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精神性焦虑和身体性焦虑指数对比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精神性焦虑和身体性焦虑指数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护理干预(nursing intervention)是结合具体的专业理论,医护人员先对患者进行护理诊断的基础上,按照具体规范的护理干预方案和操作流程,实施和开展护理工作。医护人员在对急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前,要对护理诊断、护理成果、病人基础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再制定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4-6]。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是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先决条件。对患者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主要是为了缓解患者合并症、恢复身体健康、克服心理障碍,具体的方法及措施主要涉及到营造住院环境、实施治疗技术、心理干预、康复活动和出院随访等几方面的内容[7]。护理干预主要是医护人员为了改善患者病情、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采用多种护理方法,无论是应用哪种护理方法,医护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急诊科室是全天24小时向病人开放的,为病人的求医问诊提供了便利,需要额外注意的是,急诊科室涉及到的疾病类型较多,如心脑血管疾病、骨折、心肌梗塞等,且工作量多、细节繁琐、专业性强,在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技术、医疗产品的基础上,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看病心情和配合程度。通过对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病痛,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8]。随着医院体制的深化改革,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在注重医疗技术和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心理护理干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实施多样化的心理护理方法,心理护理干预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从更加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提升治疗水平、改善治疗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9]。对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心情好坏,也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情况。结合不同急诊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实施多元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以此来调节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其烦闷、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注重患者的沟通交流,使患者处于放松自然的状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从而更加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医护人员采用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开展护理工作,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状况。本研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显著好于参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指数对比(Mean±SD,分)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措施,能够消除患者的烦躁、抑郁、恐慌等心理应激反应,提升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性焦虑急诊科医护人员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男人要学会应对性焦虑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男人羞于开口的那些事
日、美恐怖电影中性焦虑之异同比较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