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奶牛副结核病的血清学调查

2018-11-09韩一超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奶牛场犊牛规模化

韩一超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

副结核病(paratuberculosis)又称副结核性肠炎,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aviumsubsp.paratuberculosis,MAP)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慢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诊断特征是慢性卡他性肠炎、顽固性腹泻和逐渐消瘦,剖检可见肠黏膜增厚形成皱襞[1]。病牛和隐性感染牛不仅粪便中可排出大量病菌,尿和奶中也能排菌。MUTHARIA等[2-3]研究表明,在被MAP感染动物的肝、脾、肾、肺、心脏或生殖器官中也检测到了副结核分枝杆菌,其乳肉制品进入了人类的食物链,导致人类有感染副结核病的潜在风险。近几十年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副结核分枝杆菌可引发人的克罗恩氏(Crohn's)病[4-5]。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副结核病在1895年报道首例,我国在1975年由吉林农业大学韩有库等分离出此菌[6]。该病已在全世界分布广泛,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养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仅在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200亿美元[7-8]。

为了调查副结核病在山西地区奶牛群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在山西地区开展了对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场副结核病的调查和抗体检测,旨在为山西省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品来源

于2016年1—12月,在山西省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和个体养殖户的奶牛群中,随机抽取牛只,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在牛尾根静脉无菌采血8~10 mL,斜面放置,析出血清后离心分离血清至1.5 mLEP管中,-20℃保存备用,共采集样品784份。

1.2 主要试剂

副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购自美国IDEXX公司。

1.3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检测。本试验所采用的副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试剂盒是在微量反应板上包被了副结核分枝杆菌原液提取物,样品先和草分枝杆菌提取物预孵育,可中和去除其他非特异性抗体。具体操作过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结果判定

用酶标仪在450 nm波长下测定各孔的OD值。试验结果成立的条件为:阳性对照OD450平均值≥0.350,且阳性对照OD450平均值与阴性对照OD450的比值≥3.00。

检测样品按照S/P的取值来判断检测结果。

S/P=(样品 OD450-阴性对照 OD450)/(阳性对照OD450平均值-阴性对照OD450)×100% (1)

其中,S表示样品OD450平均值与阴性对照OD450之差,P表示阳性对照OD450平均值与阴性对照OD450之差。当样品的S/P≥55%时,判定为阳性结果;当S/P≤45%时,判定为阴性结果;当45%<S/P<55%时,判定为可疑,应该进行重新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西省奶牛副结核病血清学检测结果

对山西省11个地区的规模化奶牛场和散养户的784份血清进行ELISA检测,结果显示,阳性血清202份,阳性率为25.77%(表1)。说明在山西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和散养户的牛群中均存在奶牛副结核病,副结核病在山西地区奶牛群中流行比较严重,应引起饲养者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表1 奶牛副结核抗体检测结果

2.2 不同阶段奶牛副结核病抗体检测结果

由表1可知,犊牛、育成牛和成年牛的副结核病阳性率分别为10.34%,29.80%和36.94%。犊牛的副结核病阳性率低于育成牛和成年牛的副结核病阳性率。副结核病阳性率随着奶牛年龄的增长而升高[9-10],发生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病牛和隐性感染牛为传染源,其从粪便、尿和奶中排菌,污染牛舍,犊牛通过吸食含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奶或接触到环境中的病原菌而感染,导致整个牛群抗体阳性率处于较高的水平。另外,还可能是由于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前期以细胞免疫为主,感染后体液免疫应答才增强,因此,随着牛年龄的增长,血清学由阴性转为阳性,导致副结核阳性率升高。成年牛的副结核病阳性率较高,是因为在采样时主要采集有副结核临床症状的牛。

2.3 不同规模奶牛场副结核病的检测结果

表2 不同规模奶牛场副结核抗体检测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在规模化奶牛场中,副结核抗体阳性率为16.67%~23.81%;散养户副结核抗体阳性率为32.93%。散养户奶牛的副结核阳性率比规模化奶牛场阳性率高9.12~16.26百分点。规模化奶牛场副结核抗体阳性率比散养户阳性率低,可能是由于规模化奶牛场奶牛能分群饲养,隔断了副结核分枝杆菌由粪便感染犊牛的途径。

3 结论与讨论

目前,奶牛副结核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尤其是奶牛养殖业较发达的一些国家,如英国、荷兰、法国等,副结核病感染率在8%~33%[11-12]。林涛[12]对北京地区2个规模化牛场的326份血样进行了副结核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分别为8.5%和32.4%。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山西地区奶牛副结核抗体阳性率为25.77%,与国内外的调查基本相符,说明山西地区奶牛群中副结核流行严重,应引起饲养者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对于牛副结核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检出、隔离或淘汰感染动物是根除该病的唯一办法。副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奶牛在幼年期感染后会有一个较长的亚临床期,后期才表现出临床症状,感染前期以细胞免疫为主并伴随着间歇排菌,经过2~5 a的亚临床期后体液免疫应答增强,同时排菌量明显增加[13]。对副结核病的检测,应针对不同的感染阶段,采用不同检测原理的检测方法才有可能提高检出率。由于ELISA方便、成本低,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方法。在用ELISA筛选出血清阳性牛之后,只有通过粪便抗酸染色,检测出其中的排菌牛并将其隔离,以阻断粪口传播,使犊牛尽可能减少接触该细菌,才能在牛群中成功地防治该病。

猜你喜欢

奶牛场犊牛规模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犊牛健康观察要点
犊牛肺炎巧防治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规模化奶牛场投入品的管理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2013年全国16 省(区、市)规模奶牛场卫生保健与疫病防制状况调查报告
犊牛栏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