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实施调脂治疗的价值与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分析

2018-11-09汪爱萍赵金河

关键词:调脂依赖性内皮

汪爱萍,赵金河*

(武昌医院心内科,湖北 武汉 430000)

冠心病患者常会出现血脂代谢紊乱,调节血脂可以有效的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内皮功能失调会引发冠心病,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为探究冠心病患者实施调脂治疗的价值与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分析,本文总结68例患者的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心内科确诊为冠心病的6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50~72岁,平均(62.59±5.08)岁,体重指数17.24~24.39 kg/m2,平均体重指数(21.62±1.81)kg/m2;对照组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51~71岁,平均(61.12±5.03)岁,体重指数17.36~24.48kg/m2,平均体重指数(21.75±1.79)kg/m2,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为确诊冠心病者;无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可积极配合调查者;家属签署入组同意书者;排除标准:身体虚弱,生命体征不稳定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2]。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调脂药物辛伐他汀治疗。所有患者入院后取清晨血进行血脂等指标的测定,并使用HP影像之星彩超仪进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检查,给予患者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彩超测定前后肱动脉直径变化,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为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为硝酸甘油介导的内径变化。

1.3.2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观察患者的临床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3]。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采集的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临床指标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甘油三酯、LDL-C、平均动脉压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甘油三酯(mmol/L) LDL-C(mmol/L) 心绞痛次数(次/周)观察组 34 2.66±0.94 1.74±0.64 6.23±4.29对照组 34 3.42±0.98 3.81±0.79 9.25±5.03 t 3.26 11.87 2.66 P<0.01 <0.01 <0.01

2.2 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情况

观察组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对比(±s)

?

3 讨 论

血管内皮功能与冠心病有很强的内在联系,血管内皮功能功能受损时,内皮细胞活性降低,会导致血管痉挛、收缩,形成血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调脂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甘油三酯、LDL-C、平均动脉压等临床指标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调脂治疗可以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良好,同时也改善了血管内皮功能,对防治冠心病有很好的作用。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实施调脂治疗效果良好,推荐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调脂依赖性内皮
轻身调脂消渴片的指纹图谱建立、化学模式识别及含量测定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什么是药物依赖性?
关于N—敏感依赖性的迭代特性
食欲不振喝点山楂茶
谈幼儿挫折教育的几点体会
降压联合调脂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药学分析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血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