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手机族群”趋利避害

2018-11-07谭云明

人民论坛 2018年28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

谭云明

【评述由头】如今,无论是在家庭空间还是在公共场所,“低头族”的身影随处可见。2018年1月20日,腾讯研究院刊发了腾讯创始人张志东一篇题为《信息过载时代,科技如何向善?》的演讲稿,其中“健康过载、信息过载、人际过载”被描述为“十亿智能手机时代的喜与忧”。演讲人从手机使用对个人健康、生活学习以及社会交往三个方面反思了“手机依赖”,为当下的“手机族群”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用户画像。“手机族群”一方面使现代社会的关系更加多元化,一方面又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一些精神困境。如何看待“手机族群”的多面性特质和文化自觉?如何引导其走出精神困境,实现科技向善与和谐沟通的目标?人民论坛特邀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度解读。

【摘要】手机和网络科技的发展不但激活了每个人自然存在的多面性,而且将这种多面性推到了某种极致。“手机族群”所呈现出的多面性特质,不但重构了一种新型社会关系,而且也带来了一些于人之身心健康不利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要引导“手机族群”趋利避害,打破多面性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人际交往成本,实现和谐沟通的目标。

【关键词】手机族群 多面性 人际交往 和谐沟通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逐渐成为人们交流的必备工具和生活必需品,而拥有手机者,也从独立的“手机人”发展成为庞大的“手机族群”,俗称“低头族”。地铁、公交车中,工作、学习课堂、会议乃至餐桌上,几乎随处可见低头看手机的人。他们或上网、看视频,或聊天、玩游戏,可谓少长咸宜,以至于人们感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

“手机族群”的客观存在,不但重构了一种新型社会关系,而且也带来了一些于人之身心健康不利的负面影响,如人身安全隐患、人际沟通障碍等。

如何看待“手机族群”的多面性特质,这种多面性特质是如何形成的,它在重构新型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意义?如何引导“手机族群”趋利避害,打破多面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顺畅而有效的人际交往?这些问题均是我们应当关注的现实课题。

智能手机和网络科技的发展不但激活了每个人自然存在的多面性,而且将这种多面性推到了某种极致

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多面性,人的多面性是人行走在现实世界上自然而然存在的,也是必需的。随着生活阅历的积累,人们逐渐拥有了不同的社会身份特征,从而不断展现出这种多面性。

当前,智能手机和网络科技的发展不但激活了每个人自然存在的多面性,而且将这种多面性推到了某种极致,以至于出现了一些消极的社会问题,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沟通。

作为移动媒体,智能手机有其鲜明的传播优势:互动性、快捷性、私密性,个性化、大众化、多元化,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传播。此外,手机用户既是传播者又是接受者,他们往往能够以“实名”或“匿名”的方式进入网络,呈现出不同的“自我”。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匿名性”是网络传播的普遍特性,在用户身份隐匿的状态下,网络匿名传播更多地体现出了人的“本我”个性,而这个“本我”也会呈现出多样化的角色。

透过“手机族群”,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有趣的多面性特质:一方面他们自由驰骋于虚拟网络世界,另一方面又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一些精神困境;一方面他们追求智能手机的时尚和网络前沿,另一方面又将自己封闭在一定的“朋友圈”里,独享寂寞的时光;一方面因从众心理作祟,他们做了“低头族”而难以自拔,另一方面其内心世界又充盈着强烈的个性,要成为独特的“这一个”。

如果说“手机族群”的多面性既有源于人之天性的因素,也有智能手机和网络科技的影响,那么,社会文化心理对“手机族群”多面性特质的形成亦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社会文化心理矛盾而多元,包括从众与独我心理、时尚与落伍心理、传统与创新心理等,对“手机族群”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当今社会,从众的文化心理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从众是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和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俗称“随大流”。“手机族群”的产生本身就是从众心理使然,当生活中随处可见看手机、刷新闻的“低头族”时,个体会下意识地被这种群体的同一性所吸引,进而产生认同。当大家纷纷处于“低头”状态而疏于现实中的面对面交流时,自我封闭、自我设限、自我欣赏的“独我”一面,也就在无形之中形成了。这样一来,从众与独我的文化心理交织一起,“手机族群”表现出多面性也就不足为奇了。

“手机族群”多面性特质的成因较为复杂,这种多面性特质,一方面将为正在重构的新型社会关系带来一些积极影响,例如使现代社会的关系更加多元化,更加富有色彩感、层次感;另一方面,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比如“手机族群”的孤独、苦闷、空虚、封闭、多变等诸“面”,不但对手机人的身心健康不利,而且还增加了人际沟通交往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它有可能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不信任、不理解的情绪,这对于重构诚信、和谐、友爱的社会关系是无所助益的。

打破多面性的负面影响,实现和谐沟通的目标

引导“手机族群”趋利避害,要着力突破多面性的负面影响,降低人际交往的成本,实现“和谐”沟通的目标。就宏观层面来看,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施策。

首先,就社会层面来看,我们不仅要尽可能多地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设施,而且要营造“拥抱现实”的社会文化氛圍,真正让那些“低头族”从封闭、虚拟的手机网络世界中走出来,在现实世界中尽情释放个性。每个人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一个人如果一味沉迷于手机网络的虚拟世界,那么他在现实生活中占用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只有打破“此长彼消”的时间束缚,让“低头族”在现实世界里找到有趣且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项目,并愿意付出一定的时间,才能有效减少其在虚拟世界中的时间耗费。如此,“手机族群”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沟通几率也会相应增多,交际能力自然能够得到提升。

现在的问题是,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在一些乡村地区,文体设施相对缺乏;而城市的文体设施,要么数量不够,要么项目不丰富,要么布点不科学。因此,唯有增加数量、提升质量、科学布点、丰富活动项目,才有可能吸引“低头族”走入丰富多彩的真实世界中来。

其次,就手机本身而言,我们要重新认识和定位手机功能,尽可能地让手机回归“工具”的角色,打破人们对手机的过度依赖。比如,在生活中,人们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转移注意力,能够不用手机完成的事情,尽量不用手机,慢慢消除对手机的过分依赖,有节制、有限度地使用手机。否则,我们本该具备的一些正常能力将会逐渐消退,比如与人相处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等。而这种能力上的消退,最终将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再次,从科技层面来看,我们应运用科技手段,适当限制“手机族群”的上网时间。“手机族群”的形成及其多面性特质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缘于科技的进步。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肯定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也要看到手机和互联网之间碰撞产生火花后,确实影响到了我们的人际交往,也改变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曾几何时,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腾讯公司于2017年7月4日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推出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第一板斧,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的登陆时长,超出时间的玩家将被游戏强制下线。第二板斧,绑定硬件设备,实现一键禁玩,推出成长守护平台,协助家长对未成年人的游戏账号进行监管。第三板斧,强化实名认证体系,没有完成腾讯平台实名注册流程的账号,将无法进入《王者荣耀》进行游戏。

最后,重点关注拥有“手机”的人。如果上述策略均是“外因”,那么“手机人”本身就是“内因”。要想使“低头族”自觉抬头,需要靠每一位“手机人”的内在动力来控制。但自制力并非说有就有,即使有也未必能坚持下来,自制力的唤起有赖于从心理学角度对症下药。

为此,“手机人”一要尊重自我心理诉求;二要整合好“碎片化”的時间,把时间“化零为整”,进行有效管理;三要借助“需求替换法”,将个人注意力进行转移;四要进行自我强化、自我暗示与鼓励。

总之,引导“手机族群”趋利避害,重点在于突破多面性的负面影响,降低人际交往成本。实现“和谐”沟通的目标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效果难以持久,唯有精准施策、系统管控,方可奏效。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新闻系主任、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闫申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①《〈王者荣耀〉今起试点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三板斧”》,央广网,2017年7月4日。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负面影响分析
外来工子女人际交往个案研究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学生人际交往价值取向的培养
中小学生“认亲”现象简析
简析影响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情感因素
大学生人际交往恐惧症的研究
舞动治疗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改善的相关理论研究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