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优良家风的路径探析

2018-11-07马燕芳

卷宗 2018年26期
关键词:弘扬

马燕芳

摘 要:家风不仅是一个家族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文化风格,而且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家风具有榜样性、传承性和社会性。弘扬优良家风,有利于增强家族团结、传承传统优良风尚,更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良家风从个人、家庭、国家三个层面进行传播弘扬,加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创新传播机制,汲取中华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更好地弘扬优良家风。

关键词:弘扬;优良家风;路径

“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的,凡事先从自身做起,“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不断提升自身修养,锻造良好品格。“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明家风与国风息息相关,“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和“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在歌曲《国家》中,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

1 家风形成的背景

1.1 家风的内涵

家风,也称“门风”“父风”等,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时代繁衍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传统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与处世之道的综合体,其主要内容是其独特而稳定的思想观念和情操、作风。我们经常说:从一个人的品行可看出此家庭的氛围,优良家风对个人成长潜移默化。优良家风家规作为一种伦理道德文化,其蕴含的内在品行规范和伦理教化内容既是一种日常生活道德评价标准和行为伦理准则,又是一种优化社会风气、提升国民素质的精神助推力,在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伦理价值。优良家风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家风随着时代而改变,迎着潮流而进步,我们应明辨是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2 家风形成的历史渊源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处事原则、风俗习惯和生活作风等”。自古以来,家风一词一直贯穿我们的生活,最早是《周易》中提出的“忧患意识、和谐是福、男外女内、敬祖善奴”。后来,家风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渐演变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尊老爱幼,民主和諧等。“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伦理性,也就决定了家风家教在这个文化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的家风家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同生共体的”。[2]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从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到朱熹的“三纲五常”,再到宋明理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1.3 家风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习近平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讲过“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国发展正处于现代转型中,现在走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国家要把家风建设融入现实文化,更好地绵延传承。

2 弘扬优良家风的途径

2.1 个人层面:加强自身修养

个人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不断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提升自身修养,坚定理想与信念,更有作为地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家庭亦是如此,具有正确的三观,优良的家风,便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对于国家也大有裨益,有利于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站得更稳,看得更远。优良家风不仅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在文化上的反映,更是积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我们要继往开来,不仅要建设优良家风,更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2 家庭层面:重视家庭教育

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单个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家风家训是一个家庭的灵魂与精神坚守。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风家训的传承就是一所学校,虽本无形,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发轫于先秦时期,发展成熟于汉魏六朝和隋唐,鼎盛于宋元明清,近现代后出现了断层,这主要是因为受到西方个人本位主义思想冲击及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导致今天面临的个人本位与家庭本位冲突的问题。此种情势下,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看到,历代家训中所阐发的深层意蕴“道”、“仁”、“义”的当代意义和价值,做好家风教育。

目前国内普遍存在邻里关系“冷淡”、不赡养父母,城市越大越孤独的现象。曾经在农村,乡里乡亲都非常热情,一家有事,全村相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在,长期住在一个小区的邻居抑或上下楼的人们见面时甚至都不打招呼,何谈帮忙。面对当代家风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射时代光芒,如可以举行邻居节、美食节、读书日、传统祭祖仪式、传统节日的庆祝仪式及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冠礼、大婚礼等系列仪式活动,这样不仅能捂热每个人的心,也能消除“都市冷漠证”。

2.3 国家层面:强调家风建设

古语有云:“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一个国家就是一面旗帜,每年举办“重阳节”活动,就是为了大力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还有仪式在这一问题上仅仅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认真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封建社会,国家为了倡导天人合一的理念,专门设立了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组织规范的祭祀活动,在规定的日期,皇帝都会举行隆重与繁重的仪式,敬畏天神,祈福保平安,抛弃其对封建迷信外,其中倡导人们敬畏自然、适应自然的做法应传承创新。仪式凡是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就要创新改造,比如从“入土为安”的土葬到“回归自然”的火葬、海葬;从燃放鞭炮的环境污染到电子鞭炮的视觉盛宴。总之要通过一系列健康文明,科学创新的仪式引导人们养成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良好习惯,推动我们正在进行的深层次、全方位的生态文明变革顺利进行,在新发展思路下引领我们记得住乡情乡愁,建设起山清水秀的和谐宜居家园。

国家要切实把良好家风贯穿于人民家庭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心理疏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良好家风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良好家风家训宣讲、公民道德建设“四德工程”、家风村风行风“三风”建设、开展相关读书会、举办讲座等活动,使家风建设形象化、大众化。将优良家风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社会营造良好氛围。透过表象看本质,进而更好地传承。

3 弘扬优良家风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广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3使优良家风成为人们的价值追求,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价值和行为规范。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培育与弘扬优良家风家训。

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笔者认为:其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一样的道理,倘若没有见或者读,何谈吸收与转化。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要更加重视优良家风的建设与传承,以创新的姿态,传承中华孝文化,以现代化的变通式的家庭仪式如子女敬茶礼、成人礼、餐桌礼仪的培养等为载体,唤醒传统孝文化的“仪式感”,引导年轻一代树立对于传统、父母、历史的“敬畏之心”,从而更好地弘扬优良家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琳,陈延斌.传承优秀家风: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J].探索,2016年第1期.

[2]田旭明.家正国清:优良家风家规的伦理价值探索[J].武陵学刊,2014年第5期.

[3]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孙兰英,卢婉婷.家风家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J].思想教育研究.2014,(12):80-83.

[5]何为.传统家风的时代之问[N].光明日报.2014-02-25.

[6]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8.

猜你喜欢

弘扬
发扬优良传统,弘扬雷锋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激励弘扬时代精神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弘扬先进文化 传承雷锋精神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
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