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伟大”中所蕴含的哲学思维

2018-11-07杜高峰

卷宗 2018年26期
关键词:四个伟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 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是新时代下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四个伟大”将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正在做和将要做的事情全面完整地反映了出来,指明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前进的方向,凸显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使命和担当。

关键词:四个伟大;哲学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时代背景下,着眼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当前复杂国际国内形势的背景,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全新视角,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全方位、战略性、深层次的分析当前我国各领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阐明了当前我们要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的重要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成果,是党在新的国家发展态势面前的战略性考量,是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草拟的宣言书,更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行动纲领。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整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肩负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提出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战略,凸显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担当。“四个伟大”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丰硕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前提下的新的理论发展,这项理论成果内涵丰富而又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充分折射出了党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特点,彰显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思维新论断,更是我党在新的历史节点的理论创新。

(1)顺时而动、应时而作,尊重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哲学思维。客观事物都有自身的存在发展规律,春来草自清,秋来叶纷落。遵照自然发展客观规律,万物才归于和谐之境。规律是具有客观性,人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规律并利用规律,使得实践活动能够遵循主体目的要求,实践活动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实践主体达到预计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规律的客观阐释给我们的党提供了一个辩证的思维起点。对于我们这个发展中大国来说,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关键期,国家的顶层理论设计需遵循马克思主义规律观点,同时结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来精心设计,细心考量。比如,新时代下国家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国家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必须着眼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在深入分析、全局把握、精准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号准时代脉搏、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宏观把握目前形势,为国家长远发展制定方针路线、描绘发展蓝图提供科学的思想依据与理论前提。误判国家发展形势,对客观规律认识不深刻、不全面、不到位,都会使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遭受挫折和失败,历史上我们是有过教训的。“四个伟大”正是党中央全局性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局势,准确判断我国发展形势,因势而谋,因时制宜,因势利导,创造性制定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为解决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提供了思想指导,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顺时而动、尊重规律的思维方式。

(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哲学思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针,它要求我们善于把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开阔发展视野,善于站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维度上深入剖析,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为根据宏观考量,运用规律,预测未来,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提供实事求是的真理性指导方针。诚然,首先要求我们立足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研究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基本状态、主要特点、演变趋势与内在逻辑,以此为基点,想问题、查原因、谋方案、描蓝图,使改革开放事业更具中国特色,方针政策更接中国地气,发展成果更惠及人民,并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挑战,推动社会主义事业长足发展。“四个伟大”的理论体系中,稳步推进伟大事业,正是坚持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依据,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主题,立足基本国情,全方位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变化新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3)树立全局观念,把握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体现战略性思维方式。古人云:“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唯物辩证法启示我们,客观事物是复杂的矛盾统一体,同时是系统与过程的结合统一。作为系统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作为过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的各阶段。事物的全局也就是事物诸多要素、各阶段所构成的统一体。相对于全局来讲,各要素、各阶段都是局部。全局由局部组成,但全局功能的发挥不是局部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各局部所形成的统一体。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全局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因此,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全局关系理顺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局部利益的获得,当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发生冲突时,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对于事关我们国家发展全局的“四个伟大”创新理论成果,则是正确处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全局与当前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发展现状以及前进道路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局部之间的关系,着眼于最大的全局,并深入全局,认识全局,吃透全局,把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作为我们考虑问题的根据。对于战略性思维,指思维主体对关系事物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的谋划(分析、综合、判断、预见和决策)的思维过程,它所涉及的对象大多是复杂系统及复杂过程。战略思维的特征是:长远性、前瞻性、全局性、整体性、重点性、关键性、复杂性、创新性、开放性、自觉性。无论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还是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是具有高度复杂性、全局性、创新性和自觉性的宏大事业,需要战略思维。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面临更大困难与挑战,亟需党的顶层设计加强战略思维,加强其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及创造性,提升其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作为新时代开启新征途的行动纲领,“四个伟大”中各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有内在逻辑的统一整体。伟大斗争、伟大工程服务于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召唤伟大工程,要求进行伟大斗争。我们通过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依靠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这里包含了手段、主体、路径与目标高度统一的内在逻辑。“四个伟大”内容各有所侧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逻辑严密,需要我们在理论上贯通起来理解,综合起来把握,实施时要优化组合,统筹考虑。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实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的哲学思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并提。“四个伟大”的演进历程,折射出我们党实践和理论创新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央党校副教育长韩庆祥说,习近平总书记完整提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是在我国进入决胜全面小康、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历史节点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从‘三个伟大到‘四个伟大的提出与完善,传递出党和国家为深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努力,更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胆识的反映。

党的奋斗发展史正是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的伟大创新的结果,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铸就今日中国的辉煌。新时代背景下,“四个伟大”的完善发展,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实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成果,并以此有效指导变化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维。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建党以来,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四个伟大”的理论成果,正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新的理论指导,彰显了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初衷。

新的时代起点下,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坚持以问题意识和问题思维为导向,重点关注分析人民群众的问题,重点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抓重点分主次,以点带面,以局部维护全局,实现群众愿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用看得见的发展成果惠及给全体人民群众。建设伟大工程,始终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新党的执政理念,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肃清党内不和谐因素,净化党的政治生态,使党真正成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纯洁,执政能力更强的人民的党。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的成功,必须立足基本国情,熟悉人民群众目前的生活状态,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开好国家长足发展的药方。实现伟大梦想,达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党对人民立下的庄严承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人民的夙愿。伟大梦想的实现,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党和人民的銳意进取,在伟大梦想的指引下,我们的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必将披荆斩棘,风雨兼程,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必将以生机勃勃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李永胜.凭什么成就“四个伟大”[J].中国日报网, 2017,07.

[2]郭建宁.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理论视野》,2013,(12):17-20

[3]叶明亮.新形势下基层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路径探究[H].《党史文苑》, 2013,(18):59-61

[4]杜岢桉.恩格斯历史合力理论的哲学价值与当代意义[j]《首都师范大学》 , 2006

作者简介

杜高峰(1993-) 女 汉族 山西省吕梁市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硕士

猜你喜欢

四个伟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董振华:“四个伟大”已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精神开启党校发展新征程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全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