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学改革创新

2018-11-07沈晶

卷宗 2018年26期
关键词:应对互联网+互联网

沈晶

摘 要: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学正在迎来重大改革,在这一巨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学理念。互联网对高校教学的深刻影响表现为将使教学情境、师生关系和教学流程发生改变。这对于高校而言将是挑战大于机遇,因此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联动,形成合力作用,以应对挑战。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改革;应对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警官学院院级教研项目“互联网环境下刑事讼诉法学教学创新”之阶段成果。

2015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高校应通过互联网探索新型教育服務供给方式。这一重要信息的释放意味着高校教学将迎来、其实是已经面临巨大改革,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的新理念;互联网对高校教学的深刻影响;学校、老师、学生在这一波改革中应如何应对。

1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的新理念

教育的本质是根据社会进步的需要,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为社会培养人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将对教育的模式、资源分布、方法等产生巨大的、甚至是颠覆式的影响,但是教育的本质不将改变,教育的本质仍是以人为中心的培养活动。但是这一巨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学理念。

1)“互联网+”教学理念强调师生作为个体的共同价值。“教学中的师生价值主要表现为师生双方个人价值的生命性和个体内在的文明素质。互联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联与互动,因此,首先有高水平的个体,才会产生高水平的集体,形成集体智慧的前提条件是个体智慧的生长。”在“互联网+”之大背景下,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学生不再是教育的消费者,而是创造者。互联网尊重、鼓励、强化和凸显了这种个体价值。

2)“互联网+”背景之下,教师尤需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在“互联网+”之情境之下,教学资源极大丰富,教师个人不再似以往年代那样是教学资源的垄断者,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面对一出生更浸泡在信息社会中成长的一代,教师在网络上获取海量资源的能力甚至还弱于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似乎发生了主体翻转,那么教育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学校存在的意义何在?老师的价值表现在什么方面?在这一历史性的变革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使自己成为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此下文中还将论及。

3)具备良好的师生共同创新的氛围。高校教学就是师生合力进行的创造性劳动,“互联网+”背景之下,这一“创造性”表现地更加明显:一方面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另一方面,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增强对新事物的接纳度和敏感度,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鼓励其以多视角观察世界。

2 互联网对高校教学的深刻影响

1)教学情境发生变化。传统教学情境的常见特征为:一个教师、一本教材、一个教室、一群学生,在这个场域中,知识来源途径较为单一,学习场地相对固定,知识流动的方向具有单向性,且教学的目的基本限制为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让学生理解消化教材上的知识点,并尽量让其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教学情境变化巨大:知识来源途径多样,海量信息可供提取应用;学习场地灵活方便,几无局限;知识流动的方向呈双向性,且教学的目的不再满足于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是更看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强化自学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2)师生关系发生变化。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是知识的垄断者和单向输出者,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但在互联网浪潮的席卷之下,知识的获得较之过去方便快捷得多,许多以前必须依靠教师解惑的问题,轻点鼠标即可轻松获取,并且就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的能力而言,许多学生甚至还胜教师一筹,在此种背景之下,必将对师生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师生关系或许定位于教师引导之下的师生合作关系更为恰当。

3)教学流程发生变化。传统教学偏重于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对于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评估、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有限,在当今信息无限丰富的时代,单纯的知识量储备已经不再成为评价能力高低的标准,相反综合运用大脑中的存储信息,激化想象力和创新的能力却是稀缺资源。因此在高校的课堂单向的知识灌输不再是着力点,相反通过互动、交流、知识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才应成为课堂的重点。

3 “互联网+”背景之下的高校教学改革创新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于高校教学挑战大于机遇,因此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联动,形成合力作用,以应对挑战。

1)对学校提出的要求。学校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各种教学软硬件的提供者,“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学校应首先拿出各种新的应对之举。学校必须加强涉及互联网教学的各种软硬件教学设施的建设,加大对互联网教学硬件的资产投入,使教师在应用这些硬件的教学过程中感到简便高效快捷,提高应用效率和教学效果;同时还要加强各种软件和平台的建设,方便教师获取各种创作素材、制作微课、教学课件及在网络上对学生教学效果的动态掌握等,同时也要方便学生获取各种教学资源和信息、在网络上非常方便地和老师实施互动等等。此外,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互联网教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技术,这一方面应由学校督促引导及提供相关培训让教师提高必要技能,另一方面学校也可组建相关的专门团队或部门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让专业人做专业事,亦可使教师从繁琐的技术操作中相对解脱,集中精力完成专业、课程内容建设和设计。

2)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在知识的获取如此快速方便的今天以及未来,教师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究竟是什么?这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教师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应当在于其的不可替换和不可取代性,那么这种不可替换性和不可取代性又是因何体现出来的呢?这是因为通过师生之间互动的知识传递与其他途径的知识传递相比,其具有显著的优势:有情感、有温度、有体系、有前瞻性。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扬长避短,顺应教学改革创新的要求不断迎难而上、完善自我。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针对学生个体的教学方案设计,尤其要重视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引导,提高其应用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本身也应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质、教科研水平建设,同时不能忽视互联网相关知识业务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3)对于学生提出的要求。教育的本质就是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学生的素质。“互联网+”教学改革背景之下,同样对学生提出诸多适应新情形的要求。首先学生应加强自我控制的能力。互联网浪潮汹涌而至,其中有利有弊,网络既能给我们提供过去无法想象的方便和快捷,同时也可能让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流连虚拟世界而难以自拔,因此需要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加强自控能力,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其次,需要学生加强对网上海量信息的甄别能力,这一点亦需要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教师的有效指导,否则对海量信息的消化不良以及对不良信息的抗体不足只会使互联网的利转为弊。其三,学生还需要加强沟通交流能力。“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不再是知识的单向输送,而是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加强与教师、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并且在这一良性互动过程中让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并最终转化为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芒,周溪亭,李子运.“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的教学新理念[J].中国电化教育,2017(2):1.

[2]刘刚,李佳,梁晗.“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7(2):96.

猜你喜欢

应对互联网+互联网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