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徜徉诗歌,诗心荡漾

2018-11-07刘娟

卷宗 2018年26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刘娟

摘 要:语文是指向生命发展内核的学科,课堂是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现代诗歌教学是唤醒语文核心素养重塑的重要突破口。重新认识现代诗歌的地位,让现代诗歌教学以生命为基点,以唤醒为触发点,以生活为依托,以生长为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现代诗歌教学;初中语文

从我国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到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核心素养”一词掀起了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領域为之研究的热潮。而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的教学研究应时代发展所需,急学科教育发展所求。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是核心素养与现代诗歌教学联系起来,探讨如何扭转当下现代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现状,唤醒师生沉睡已久的“诗心”。

1 现代诗歌教学的尴尬地位

诗歌以其浓缩的语言,丰富的情感,瑰丽的想象、独特的表现方式高度集中地再现了社会生活和人类的心灵世界。现代诗歌作为现代文学的重要体裁,在积累语言、陶冶性情、人格养成等方面都有着其他文学体裁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这对于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纵观当下的初中现代诗歌教学却面临着“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现状,追根溯源受多重因素的影响。

1.1 教材有偏倚,教学尽功利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诗歌系统中,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一共选编了93首,其中古代诗歌78首占84%,现代诗歌(包括外国诗歌6首)15首占16%,由此相较来看,现代诗歌选编数量相对较少,置于相对受冷落的处境。加之,语文教学功利性倾向明显,紧紧围绕中高考“指挥棒”转,而对现代诗歌的考查几近为零。所以,日常教学任务的繁重性与中考的紧迫性,使得作为教材重要内容的现代诗歌教学被老师们无情地严重压缩,缩短课时,减少内容。

1.2 教师涵养有差异,教学手段单一化

诗歌以其凝练性、抒情性、音乐性于一体的最为特殊的话语方式历来被誉为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其重要性和地位自不待言,而诗歌教学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之高可想而知。随着近几年教师招考的需求扩张,对语文教师素养的筛查疏于甄别,造成了语文教师队伍素质的参差不齐。语文教师若没有厚实的诗歌艺术功底和驾驭诗歌的理论厚度,一味地依赖教参,那么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就会常常出现“失语”现象,久而久之将会陷入避而远之或一带而过的困境。教师对现代诗歌教学轻描淡讲,学生也觉得无关紧要,如此以来诗歌教学逐渐走向了可教可不教的尴尬境地,从而势必呈现出程式化和单一化的教学状态,“灌输式”、“放养式”课堂屡见不鲜,课堂氛围被动沉闷,束缚了学生的审美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1.3 学生兴趣多元化,众口难调归一“诗”

目前大部分初中生的阅读倾向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有明确的目的,在内容选择上也有一定的盲目性,但沉溺于丰富多彩网络小说和快餐文化,而对现代诗歌的接触较少,阅读经验单薄,兴趣低下。再者,教师指导方法单调,学生大多以知识性的要求被动接受识记,懒于联想想象,不屑于表达,很难撬动学生的灵动思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严重受挫。

2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目标体系的提出是我国针对教育领域做出的顶层设计。语文是指向生命发展内核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真挚地希望当学生走出语文课堂能够过目不忘,出口成章,信手拈来,下笔成章,对语言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对生活有着敏锐的洞察度。当看到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的乡村支教老师梁俊凭借“诗教”,成就了大山里一个个“小诗人”的诞生,我愈发感触核心素养的注入对唤醒现代诗歌教学的最基础、最本质的力量。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努力寻求的四个支点就是: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

3 基于核心素养的现代诗歌教学途径

3.1 现代诗歌教学,以生命为基点

诗歌从本质而言是对人的生命感受的表达,生命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诗人们带着对生命的赤诚呼喊出了个性的解放,生命的礼赞,人生的思索,教师更应该以生命为基点,带着对生命的敬畏遵循儿童生命的发展规律,去唤醒学生生命意识的觉醒,促进生命的向上成长。具体表现在(1)以学生为主体,即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体,使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现代诗歌教学如果一味地“灌输式”,势必导致学生自然天性的扼杀。(2)鼓励自主行动,即给予学生思维的独立自主性,行动参与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教师切忌充当编剧和导演,要当指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

朗读是现代诗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通往诗歌真意的敲门砖。所谓“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但是在现代诗歌教学中一切放任自流无指导的朗读都是无效的朗读。朗读是有声音的语言艺术,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朗读形式,让不同的声韵流转、音调刚柔、节奏缓疾来叩击学生的心扉。例如教师在指导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一课初步朗读之后,就可以提出学习要求“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语速或语调来读一句呢?这样的读法你读出了 情感?”学生对诗歌语感的自主体验顿悟也就开启了诗歌与诗人心灵的碰撞。教师指导即可静等花开和个体生命的萌动,切忌替代朗读体验或弃之不理。

3.2 现代诗歌教学,以唤醒为触发点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而语文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教育,现代诗歌作为具有生命力的文体,本身就蕴藏大量的“唤醒因子”。它能够唤醒语言的重组建构唤醒情感经历的体验共鸣,唤醒思维的发散拓展,唤醒审美价值的追求创造,唤醒理想人格的塑造蜕变。所以现代诗歌教学需要教师在唤醒中有一颗灵动的心,去碰撞学生封闭的思维;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去捕捉学生的好奇。用春风化雨润心田的美言,勾勒一幅诗画,挖掘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调动学生富有动态美感的情感体验,插上想象的翅膀,唤醒一颗诗心,让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迸发出来。如有教师在讲授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歌时,让学生小组合作为这首诗歌作曲,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唱出诗情。一时间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因子被唤醒,有的同学拿起自己心爱的尤克里里边弹边唱,有的小组改编成了组诗,学生的活跃的思维,跳动的灵魂,感染了整个课堂。

3.3 现代诗歌教学,以生活为依托

“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育不能够离开生活,倘若一旦离开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不仅要反映生活、联系生活,更要超越生活。”为此情境教學为诗歌教学不脱离本真提供了载体。“现代诗歌的情境课堂更加贴近学生,通过形象的语言描绘、动人的音乐渲染、生动的图像再现,富于感染力的教学情境”铸就了一个以教师、学生、诗人、诗歌四者情感对话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美的生成过程和思维的发散过程。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顿悟和创造,使个性思维、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得到充分发展。如有位教师在讲授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歌时,让学生设置一个生活情境,为你的朋友赠送这首诗以勉励。还有教师在《未选择的路》中让学生之间互相设计在生活中遭遇的两难选择的问题,来拷问同龄人彼此的价值取向。课堂让生活真实发生,以情动情,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唤起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更真切地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3.4 现代诗歌教学,以生长为目的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道:“教育即生长,除它自身之外并没有别的目的”。他认为学校教育的价值在于能否运用适当的方法为学生创造不断的“生长欲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征求意见稿) 》明确地指出: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在不同教育阶段,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终极目标就是生长成全面发展的人。

其实“生长是生命发展的特质,是生命的发展规律,更是生命的发展目标”。于丹说: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现代诗歌教学更应注重对学生个体生命生长潜能的开发。例如有教师在讲授《星星变奏曲》时抓住“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的句式,让学生发散思维,创作出自己的变奏曲,学生的作品异彩纷呈,生命的独特生长在此绽放。

4 结语

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语言建构、思维拓宽、审美体验、人格塑造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需要引导和启发的重要阶段。青春本身就如一首美妙的诗,从核心素养出发,让学生徜徉诗歌,荡漾诗心,现代诗歌教学无疑是一个突破口,无疑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传燧.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四生课堂”建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146- 157.

[2]王小美.初中现代诗歌情境教学研究.[D]2016(4).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