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希望感的中介作用

2018-11-07印利红

卷宗 2018年26期
关键词:生活满意度青少年

摘 要:目的,探讨希望感在生活事件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作用。方法 采用生活满意度问卷、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及希望感量表对湖南省965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 ①ASLEC中青少年学习压力、受惩罚、其他事件等因子和希望感存在显著性别差异;②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与生活事件呈显著负相关,与希望感呈显著正相关;③希望感在生活事件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希望感和生活事件是影响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重要社会因素。

关键词:青少年;生活事件;生活满意度;希望感

1 引言

青少年阶段是个体心理品质趋于成熟,人格特质趋于稳定的关键时期,但同时也是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的频发时期。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质量满意程度作出的总体评价,是衡量青少年心理和行为发展状况的有效指标。国内早期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但生活满意度具有不稳定性[1]。人口统计学因素、家庭环境、经济状况、生活事件、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等是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2]。但影响青少年生活满意度具体的风险因子和影响机制仍不清楚,且当前我国青少年生活满意度水平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生活事件作为一种心理社会应激源,能够引发个体心理失衡,是生活满意度的重要的影响因素。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等负性生活事件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业表现及情绪的稳定。研究显示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密切相关[3],另一项研究显示,急性生活事件与慢性生活事件均与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呈中等程度的相关[4]。但是目前对于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具体影响机制的探讨还不确切。

希望感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个体在压力情景下或应激事件时,希望感是调节身心健康的重要内部资源,其在负性生活事件下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采取更有效的应对策略和形成更为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有研究者认为希望感主义者更可能会迎头去处理问题,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5]。高水平希望感的青少年可以通过直接地处理这些问题的方式来应对学习的压力、交友的压力和适应新环境的压力。这些发现可能提示了希望感和负性生活事件相互影响,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作用。但针对希望感和负性生活事件对个体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研究存在空白。

因此,对青少年生活事件、生活满意度和希望感的关系进行研究具有可行性。本研究将以青少年为被试,全面了解生活满意度与生活事件、希望感的关系,旨在探索希望感在生活事件影响青少年生活满意度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整群抽取湖南省8个城市的初中、高中1000名学生,所有学生获取知情同意后,在心理学专业人员指导下,集中在教室进行问卷填写,并当场回收。所有样本中35例数据缺失>25%,965例数据进入最后的数理统计,其中初中生513人(53.2%),高中生452人(46.8%),男生329人(34.1%),女生636人(65.9%),年龄分布11~24(15.85±1.72)岁。本研究得到湖南农业大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2.2 工具

2.2.1 生活满意度问卷(Life Satisfaction Scales,LSS) 采用Emmons,Diener[6]等人于1985年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 ,可作为我国青少年个人生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评定工具。该量表由5个项目组成,分别给予1~7分的评定,从1“明显不符合”到7“明显符合”。计算5个项目的平均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满意度越高。该量表的信度是0.83。

2.2.2 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C) 采用刘贤臣[7]等人编制的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该问卷包含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其他六个因子,共27个条目,采用6级评分法,从0“从未发生”到5“发生过”。问卷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因负性生活事件引发的心理反应越大。本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1。

2.2.3 儿童希望感量表(Children Hope Scale,CHS) 本研究采用的是Snyder[8]等人编制的自我报告量表。儿童希望感量表共有6个项目,评分采用6级评分法,从1“从不”到6“总是”。量表得分越高,说明被试的希望感水平越高。本研究中测查的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40。

2.3统计处理

采用SPSS21.0統计软件进行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

3 结果

3.1青少年研究变量的性别差异

通过对不同性别的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生活事件和希望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可得出:青少年的LSS、人际关系、丧失、健康适应和ASLEC总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学习压力女生高于男生,受惩罚、其他事件和CHS得分男生高于女生(p<0.05,p<0.001),见表1。

3.2 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与生活事件、希望感的相关

从表2的相关矩阵得出: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与生活事件和其六个因子均呈现显著负相关(r=-0.174,p<0.001),与希望感呈现显著正相关(r=0.510,p<0.001)。

3.3希望感在生活事件和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效应

根据温忠麟提出的检验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9],以希望感为中介变量(M),生活事件(X)为自变量,生活满意度(Y)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以检验希望感在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的研究假设。

从表3检验结果可得,第一步中生活事件对生活满意度的负性预测作用显著(B=-0.052,P<0.001),第二步中对希望感的负性预测作用显著(B=-0.056,P<0.001)。第三步在控制了生活事件后,希望感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显著,在控制希望感后,生活事件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显著(B=-0.031 ,P<0.001)。生活事件对生活满意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由中介变量引入之前的0.174下降到其引入之后的0.104 。进一步进行Sobel检验表明,希望感在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检验统计量Z=-4.183,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百分比为a×b/c=0.494×-0.140/-0.174=39.7%,中介作用模型见附图。

4 讨论

4.1 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生活事件和希望感的性别差异

研究显示男女学生在LSS、人际关系、丧失、健康适应和ASLEC总分不存在差异,但是在生活事件部分因子中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学生学习压力显著高于男性学生,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10],可能是由于女生对学习问题的敏感程度较高,偏向于将学习问题做内部归因,相比女生而言,男生兴趣广泛更利用转移学习的压力,且自我调节压力的能力比较强更容易宣泄不良情绪。同时,在受惩罚上男生得分要显著高于女生,已有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11],这可能的原因是男生容易出现攻击、违纪、冲动等外化问题行为,所以他们更有可能遭受批评与惩罚。此外,在其他事件得分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这与严春香等人的研究结果吻合[12],主要是由于男生情绪易极端化、较难管教,更可能引起意外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还发现在希望感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罗月英等人的研究得出,男生比女生有较高的希望感,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13],可能的解释是受到“重男轻女”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男生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提高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同时相对于女生,男生更能理性处事,生活中懂得幽默,所以男生的希望感高于女生。

4.2 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与生活事件、希望感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与生活事件总分及其包含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和其他六个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青少年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会导致其生活满意度水平的下降,这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相一致。唐璐等人研究发现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与生活事件呈中等程度的相关[14]。可能是由于青少年群体具有内心敏感、脆弱且自尊心强的特点,当他们遭遇一些负性生活事件时,一时难以走出逆境,容易因此产生自责、愤怒等消极情绪从而生活满意度也会下降。

此外,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与希望感呈显著正相关,即高希望感的青少年,其生活满意度水平也相应越高,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根据Snyder等人提出的希望感理论,希望感是维持个体生活满意度评价的信念和动力系统[15]。罗月英等人的研究进一步表明,青少年的希望感越高,其产生的自责、敏感倾向及其对学习、人际的焦虑会明显下降,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也会越高[16]。青少年主要面临来自学习、人际的压力,而希望感是积极的动力,如果能不断满足青少年的希望感,如在学习中增强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意识,在人际关系处理中能培养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寻找有效的渠道改善人际关系,他们的自信心会受到不断的强化,因此能获得更多的希望感,他们就会用尽全力达到目标,从而提升了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水平。

4.3 希望感在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希望感在生活事件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这一结果可以解释为,生活事件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同时又能通过希望感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也就是说,青少年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他们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心理暗示会越少,因而很少能获得希望感,低希望感的个体往往表现出悲观、消沉、自卑,难以形成对自我满意的评定,从而导致青少年生活满意度水平下降,这可能提示了经历低希望感的个体在负性生活事件影响下,容易导致生活满意度的下降。生活事件能预测希望感(高的生活事件影响低希望的出现),低希望的出现会导致生活满意度的下降。因此希望感在生活事件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综上所述,希望感和生活事件是影响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重要社会因素。青少年、家长、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和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尽可能减少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和受惩罚等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扩大其希望感获得的渠道,提升青少年生活满意度水平,以此有效地预防和干预青少年心理危机。

参考文献

[1]Gilman R, Handwerk ML.Changes in life satisfaction as a function of stay in a residential setting.Residential Treatment for Children and Youth,2001,18(1):47-65.

[2]刘小平.近年来青少年生活满意度国内研究概况[J].才智杂志,2013,(22).

[3]田丽丽,刘旺,Rich Gilman.国外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研究概况.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2).

[4]高剑婷,孙越异,青少年生活事件的心理应对方式研究.2013,25(1).

[5]卢迈,冯新辉.浅谈希望感主义与悲观主義.经济师,2005(7).

[6]张兴贵,何立国,郑雪.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和量表编制.心理科学,2004,27(5):1257—1260.

[7]刘贤臣,刘连启,杨杰,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检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34-36.

[8]赵娜,凌宇,陈乔丹,滕雄程.社会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希望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08):1227-1231.

[9] 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心理科学进展,2014,22(5):731-45.

[10]林馨.初中生学习压力调查研究[J].教育,2017(04):9-10.

[11]王世嫘,赵洁.留守与非留守青少年生活事件现状的比较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3,34(05):53-57.

[12]严春香,周宇.成长环境对青少年生活事件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07(02):165-167+170.

[13]阳晓梅,郑玉萍,蒙华庆,付一笑,邱海棠.1000名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生活事件的关联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5):1237-1239.

[14]唐璐,陈浩彬,苗元江.当代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研究现状及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02):22-24.

[15]王祥坤. 青少年希望感的影响因素分析[D].闽南师范大学,2017.

[16]罗月英,王才康,闻明.中职生希望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08):1243-1247.

作者简介

印利红(1989—),女,汉族,湖南怀化人,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生活满意度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关于大学生体育活动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的相关分析
城市农民工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