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思考

2018-11-07赵静陈昱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2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高校现状

赵静 陈昱

摘要:近年来,物联网开始迅速发展,导致人才十分短缺,也成为阻碍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加强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是现阶段高校急需考虑的问题。这就需要高校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合理制定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以此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优秀人才。据此,该文主要对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完善对策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1-0157-02

1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依旧处于世界的前列,在物联网行业的投入相对较早,其中在物联网行业发展投入初期,中科院就进一步启动了对传感网的研究。我国与德国、韩国、美国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发起国与主导国之一。但是,作为新型行业,物联网产业的人才十分匮乏,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对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所以,高校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全面培养优秀人才。国家十分注重高校的物联网人才培养,也明确指出了物联网专业人才申报的具体条件。从中可知,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已经开始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高校在物联网人才培养上发展并不成熟,其中依旧存在着大量问题,亟待解决。

2 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2.1 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不明确

物联网融合了多个学科,即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化控制、软件、管理等,目前,我国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高校大多是初试,而国内也并没有更多经验可以借鉴,大部分院校物联网专业都是从计算机、电子信息、通信等专业演变的,与其他成熟专业不同的是,其并不具备明确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高校在开设物联网专业上,以及学生所学知识,社会所需人才等方面都不明确,从而导致无从下手。而企业作为急需人才的平台,希望以物联网为载体,在此发展潮流中获得一定效益,以此为自身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战略转型提供有力幫助,但是,因为物联网还没有形成整体的产业链,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企业对人才需求太过急切,然而但是对岗位所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却一无所知。所以高校只能够根据行业和企业预测信息,去培养物联网技术人才,不论是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践方面,物联网专业依旧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

2.2 课程设置缺乏专业特色和行业应用支持

目前,物联网专业课程设施大部分都是各交叉学科课程直接设置在其课程体系中,即计算机专业、电子技术专业、通信专业等,从而使得课程体系太过繁杂,内容多元化,缺乏层次性,而能够真正意义上将物联网特色体现出来的课程又非常少,根本无法体现出专业的独特性。而且,在部分院校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中,缺少行业应用作为支持。虽然物联网只是新型产业,但是,其中很多的概念与技术早已经在各行业得以应用,是各行业深层次需求下的一种必然性产物,行业应用与背景直接影响着物联网专业的发展,所以,一旦没有行业应用作为支持,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会失去其正确方向。

2.3 教学实践环节不完善,实验条件不健全

物联网工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对实验设备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高校进一步强化实验实训条件。大多数高校依旧停留在传统理论培养方面,但是在实践能力培养上却明显不足,建设的实验室也保留在传统嵌入式实验环境中,缺乏综合性实训室。在传统实验教学体系中,过于注重理论,忽视实验,重视验证,忽略设计。一些教师自身缺乏生产和工程实践经验,根本不能切实联系实际问题,去进行实验。而且,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各种复杂程度的仪器设施设备,或者亲自设计实验场景,这就直接提高了对教师技能的要求,导致部分教师在进行课程大纲编写,以及实验教学体系设计的时候,在不断缩减难度较大的各个环节。因为实验实训工作不到,使得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但是在进入工作岗位的时候,也很容易眼高手低,从而导致无法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2.4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师资培训投入力度不足

因为物联网专业产生的时间比较短,各大院校物联网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依据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大部分都是从其他专业调整而言,并不具备物联网行业相关企业的从业经历,严重缺乏物联网应用的实践经验。物联网应用属于一种跨专业、跨学科、高难度、深层次的应用,需要融合多项学科,所以,物联网专业教师应该具备较高资质和能力,因为跨专业、跨学科,需要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和技能,而师资培养的周期比较长。学校在师资力量培训上的投入并不充足,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2.5 校企合作模式不够深入,缺乏明确的合作模式

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始重视校企合作,但是,在专门的校企合作机构和发展资金上的投入并不充分。虽然其采取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不过大多数还是停留在浅显的表面,只是单纯相企业输出实习人员,在深层发展上的动力明显不足。受市场激烈竞争压力的压迫,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太过注重短期效益,主要采用的是单一的合作形式,从而导致合作效果并不明显。高校和企业之间在利益关联模式上并不明确,导致两者之间缺乏深层交流与合作,缺乏科研项目合作,难以进一步整合学校与企业间的资源优势,根本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势互补。

3 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有效措施

3.1 建设校企深度合作机制

充分发挥物联网行业和企业的多重优势,进一步挖掘高校的人才输出、技能培训、研究开发、技术服务等各项功能,以此满足企业的多元化需求,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形成行业、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构建校企合作组织机制,构建健全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从而为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改革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创新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

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本科四年、高职三年,其中,三年是以四年为基础,适当缩减了一些公共课与选修课。以四年制为例,其主要采用三加一的方式,三就是所谓的三年在校集中学习,即基础知识、核心知识、专业工程知识、技术能力、专业素养等。而一就是一年的毕业设计与企业实习,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发展能力等综合能力。

3.3 加强校企合作,开发并改革创新项目课程

想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要落实到课程、教材、教学过程中去。根据物联网行业要求,以开发和改革创新课程项目作为出发点,进一步建设教学内涵。在调研物联网行业市场需求的过程中,积极组织企业专家、课程专家、专业教师开发全方位的课程项目。以工作就业为核心,始终贯穿整个课程设置过程,并以职业能力发展、工作任务的完成为出发点,进行课程内容编制,以物联网服务作为平台,设计教学项目,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真正意义上体现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原则。学生在完成教学课程项目的同时,积极构建理论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促使学生在实习阶段,进入物联网企业,参加对接专业工作和项目训练,积极进行实践训练。

3.4 进一步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进行实践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能力主要是依赖于实训基地。而物联网设施设备的投入太大,单纯依靠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应通过校企合作,构建物联网专业实训基地,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实训基地为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而企业为高校投资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即物联网实验室,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进行初步技能训练,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参加特殊项目训练。

3.5 通过校企合作,创造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校制定有效措施,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企业实践、培训考证等项目,以此方式实现双师型转型,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物联网专业的师资队伍应该由本校的双师型教师和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所组成。高校还应制定企业兼职教师管理的方式方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充分合理制定企业兼职教师的任职资格、任用流程、管理要求、教学工作等规则,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调动企业兼职教师的兴趣与主動性,从而为学校建设专业和课程提供帮助。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人才匮乏现象越来越突出,所以,加强人才培养已经成为物联网发展的重中之重。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载体,必须加强对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不断改革创新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准确定位物联网人才培养方向与目标,通过不断积累,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从而促使物联网专业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扎实的专业能力,进而在物联网行业占据有利地位。这样一来,物联网行业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涛.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J].物联网技术,2014(4):76-78.

[2] 武献宇,李阳.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10).

【通联编辑:光文玲】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高校现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