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2018-11-07陈文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8年24期
关键词:老伴儿志愿军叔叔

陈文

6月16日上午9点55分,通州台湖某小区曹琪的家。当从电话里听说志愿军董迺然叔叔和家人乘坐的车快到自己居住的小区时,75岁的曹琪赶紧叫上弟弟曹志勇下楼,同时叮嘱眼睛不好的老伴儿在家等着别出门。“姐,别急,慢点下楼,还没到呢。”曹志勇向走在前面的大姐说道。

来到楼外,曹琪朝通往小区大门的小路张望着,看到开过来的一辆白色小汽车自言自语道:“是不是这辆车呀?”终于找到并将见到“最可爱的人”志愿军董迺然叔叔,这一天她盼了64年!

因为弟弟帮自己撰写的一篇回忆文章在《北京廣播电视报》上发表,而意外找到了失联64年的董迺然叔叔,曹琪特别高兴和激动。当年素不相识因写慰问信结缘、书信往来3年、从未谋面的两位老人第一时间通了电话,也第一次听到了彼此的声音,二老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6月14日,听说董叔叔要从城市西边的住家来看自己,还有报社记者前来采访,曹琪和老伴儿鲍载禄便开始忙活开了,收拾不大的屋子,为董叔叔复印了一套当年给自己写的信,找出有关抗美援朝的视频资料,采买了各种水果、备好了饮料,还准备了送给董叔叔的礼物……

一辆蓝色的商务车缓缓驶近,停稳,曹琪迎了上去。车门打开,靠近曹琪的左侧车门里下来一位年长的女士,“是高阿姨吧。”曹琪上前和高阿姨握手。高阿姨是董迺然的妻子。“是,是。小曹吧,小曹,你好,你好!”高女士笑着问好。而此时曹琪的目光却从高阿姨脸上移开,转向车厢里在旁人搀扶下正在下车的一位清瘦的老先生,“这,这是董叔叔啊?”“是。”高女士回答。手还和高阿姨握在一起的曹琪一直望着董叔叔。

“姐,快到那边去吧。”在一旁拍摄的曹志勇提醒着大姐。“啊。”曹琪猛然醒悟,赶紧绕到商务车的另一侧。两位老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眼睛注视着对方。当年的志愿军叔叔董通然和写信的小姑娘曹琪终于见面了,从写信相识到见到彼此,时光跨越了67年!

此时,曹琪的眼里充盈着泪水,而87岁的董迺然更是激动得啜泣起来,一行老泪从眼眶里流了下来。“找到了,找到了。叔叔不哭。”曹琪的声音有些哽咽,她两手扶着董叔叔。看到不远处有小区居民在围观,她告诉大家:“我8岁的时候给志愿军董叔叔写慰问信,后来失去联系了。现在终于找到志愿军叔叔了,60多年了。”董遁然稍稍平静下来,说道:“真没想到。”

“小弟志勇呢?”董迺然问曹琪。正在旁边拍照的曹志勇赶紧走上前一步,“董叔叔好!”他握住董老先生的手。“特别谢谢你啊,要不是你写这篇文章,就找不到(曹琪)了。”“是《北京广播电视报》及时刊载了文章,才见到了您。”曹志勇说道。

“当年,这么大的小朋友都支援抗美援朝,家庭教育真好,所以我一定要给她回信,我们就这么联系上了。慰问信和全国人民的支援对我们是很大的鼓舞。我就是普通一兵,没有做什么特殊贡献……”董遁然对着摄像机镜头、也向小区居民们讲述着。

“外面太热了,我们回家说吧。”曹琪搀扶董叔叔往家走去。

走进家门,电视机里传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歌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曹琪的老伴儿鲍载禄用这种方式欢迎妻子盼望已久的董遁然叔叔的到来。“我老伴儿也当过兵,还去朝鲜前线慰问演出过呢。”曹琪介绍,两位曾经的军人、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奉献过的老人热烈握手。看着满墙上挂着的不同年代的照片,特别是鲍载禄身着戎装的军人照,董迺然更觉亲切、亲近。

曹琪拿出准备好的当年董叔叔写给自己的书信的复印件、照片和那朵被镶进镜框的小野菊花标本给董遁然看,董迺然也带来了一直珍藏的抗美援朝时期自己的老照片和获得的奖章。两个人还分别拿着同一底片洗印出来、60多年前董迺然身穿志愿军军装的免冠照一起照了相,“对上了,对上了。”曹琪对着镜头喜不自禁地说。

董迺然讲述起自己参军的经历、在朝鲜战场上和志愿军战友出生入死的战斗故事。说到战友牺牲、孩子们过封锁线,老人家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猜你喜欢

老伴儿志愿军叔叔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为什么不能蒙着头睡觉?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
云山战役中志愿军的作战要览
灾难现场,这支华侨华人的“志愿军”令人动容!
小孙和小于
和警察叔叔手拉手
老伴儿学艺
熊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