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官职业生涯发展问卷的编制

2018-11-07王晓东

成功 2018年9期
关键词:军官效度职业生涯

王晓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32114部队 黑龙江牡丹江 157212

治军之道,要在得人,只有解决好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军官才能安心服役,部队才能稳定发展。诸多相关研究在理论层面深入探讨了军官职业生涯发展的概念、形成、表现及影响因素,但较少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本文旨在通过编制军官职业生涯发展问卷,为军官自我评估职业生涯发展状况提供量化工具。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北部战区陆军某作战旅、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陆军工程大学的军官共523人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经无效问卷剔除后,回收有效问卷499份,有效回收率为95.4%。其中男性446人,女性53人,年龄18至53岁,担任主官等领导职务的353人,未担任领导职务的146人。

1.2 研究工具与方法

参考刘书剑对武警部队军官职业生涯发展的调查问卷及汤洪棉编制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问卷,构建理论维度,编制军官职业生涯发展初始问卷,利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经因素分析及项目检验筛选题项后形成正式问卷。对正式问卷再次施测,对抽取的公因子进行命名,检验信效度。

2.军官职业生涯发展初始问卷的形成

2.1 访谈与开放式问卷调查

通过专家访谈与军官个体访谈,收集问卷编制初步资料。利用开放式问卷调查表在军官之间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有“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观点、看法、意见建议”、“自我评估职业生涯发展应包含的因素”等。结合访谈和调查结果以及文献分析,形成理论构想。

2.2 建立理论维度

在理论构想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初步确定军官职业生涯发展问卷包含职业融入感、职业荣誉感、职业价值感、职业上升前景、职业挫败感、职业态度六个维度。最终形成包含40道题目的初始问卷。

3.初始问卷的修订与正式问卷的形成

3.1 因素分析的适当性

本研究中初始问卷共包含40项题目,全部进行因素分析,经Bartlett球型检验,近似卡方值为2174.036,显著性水平为0.000,说明变量间存在着共享的因素结构。问卷的KMO系数为0.814,表明可以进行因素分析。

3.2 正式问卷的形成

因子一,初始问卷命名为:职业融入感。主要描述与他人相处是否融洽,在工作中是否全身心投入。重新抽取因子后,题目主要描述军人的社会身份为军官带来的荣誉感,命名为“职业荣誉感”,即原因子二。

因子二,初始问卷命名为职业荣誉感。重新抽取因子后,题目主要描述原因子一的内容,因此命名为“职业融入感”。

因子三,与初始问卷相同,主要描述军官对职业的价值的自我判断,对可能取得的价值的估计,对工作带来的回报的满意程度,继续命名为“职业价值感”。

因子四,初始问卷命名为“职业上升前景”,主要描述军官对职位晋升、价值发挥的积极评估。对此因子的消极评估即为“职业挫败感”,也就是原因子五。重新抽取因子后,因子四、五、六主要描述军官在职业生涯发展历史及未来规划中对自身得到提拔的主观意愿的强烈程度,并且这三个因子题项较少,因此合并为一个因子,命名为“职业上升感”。

重新命名因子后,结果详见表1。形成军官职业生涯发展正式问卷。

表1 重新抽取因子后问卷构成情况

4.信效度检验

4.1 信度

本研究采用克伦巴赫 系数作为信度指标,以检验问卷的同质性信度。修订过后的军官职业生涯发展问卷具有良好的同质性信度。

4.2 效度

对于内容效度来说,其反映的是问卷项目与问卷编制的理论构想的吻合程度,亦即问卷是否涵盖了所测量心理特质的所有层面。结合访谈法、专家咨询法及部队实地调研,采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对原问卷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更符合军事体育训练、更贴近部队官兵实际的新维度,使得理论模型更为完善,所测量的心理特质更符合军人的心理特点。在问卷广泛施测后,又通过对施测对象的回访、反馈资料的整理,确保了本问卷能够有效反映官兵的心理状况,保证了问卷在本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对于建构效度来说,其是指问卷能够测量心理特质的程度,建构效度需考虑周延性及排他性,周延性的要求在于对原理论建构的充分了解,而排他性的要求则在于将不相关的理论建构排除在外。本问卷的各维度之间及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相关均显著,且与总分的相关要好于各维度,这充分表明本问卷各维度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有一定的归属性,建构效度良好。

猜你喜欢

军官效度职业生涯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跳伞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哥伦比亚 军官
被看重感指数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构念效度
外语形成性评估的效度验证框架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试析职业生涯不安全感对职业生涯转换决策的影响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复杂图形测验对区分阿尔茨海默病与非痴呆的诊断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