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儿菜”对精准脱贫政策实施途径研究

2018-11-07王晓松

成功 2018年9期
关键词:皖北投入产出经济效益

路 杰 王晓松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安徽宿州 234101

一、“儿菜”产业发展意义

“儿菜”产业发展优势明显:1、与四川省当地“儿菜”[1]产业相比,皖北地区“儿菜”属于反季节蔬菜产业,由于提前上市得到较高的产值;2、“儿菜”品种属于较易成活的十字花科芥菜品种,操作简单,好打理,不占用青壮年劳动力;3、产量大,正常年景下每亩产量可以有4500-8000斤不等,远远高于当地传统的农作物产量;4、“儿菜”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是很好的药食两用蔬菜等,优点还有很多,仅“儿菜”产值大一项,就对较贫困地区的农户帮助极大,毕竟国家对于贫困地区的群众要求是:先脱贫、后致富。基于上述众多优势,种植“儿菜”对于皖北地区贫困村精准脱贫[1]政策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很现实意义,对贫困户尽早脱贫致富具有很好地推动作用。

表1 南海行政村“儿菜”三年平均产销表(数据保留整数)

二、“儿菜”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分析

为更清晰地表述“儿菜”产业发展和传统农作物经济效益性,引入投入产出比[2]公式:

其中,R指投入产出比,K为投资总额,1N为项目寿命期内年增加值得总和,由上式可以得出

N值越大项目经济性越好。

利用投入产出比进行经济效益对比是较准确较快捷的分析法。

(一)“儿菜”产业投入产出比分析。

“儿菜”种植早期只在四川有,但近期由于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安徽、浙江等地相继都有种植,但仅限于长江中下游及附近区域,江北区域鲜有种植和食用,这是皖北地区引入“儿菜”种植的良机。“儿菜”在四川当地上市时间为11月到第二年的3月前后,而皖北地区“儿菜”上市时间为10月到12月[3],提前一个月上市,这一个月“儿菜”市场价格比是四川上市前期价格的5-7倍。由于皖北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条件,在气温、湿度、光照和土壤矿物质结构都十分利于“儿菜”生长条件[4、5]。

下面用统计表格展示出“儿菜”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在皖北地区萧县南海行政村投入产出比:投入/667m2、产量/667m2、前期(10月8日-10月 18日)单价、中期(10月19日-10月31日)单价、后期(11月-售罄)单价、总收入等。

由表1可以得出结论(不考虑天灾):“儿菜”产业投入产出比很小,表明该项目经济效益非常高。

(二)传统产业产值比较。

皖北地区以传统种植为主,小麦、玉米、大豆等,以宿州市为例,由2015年、2016年、2017年宿州市统计年鉴和萧县南海行政村提供的数据分析。

由表3可以分析出该地区传统农业种植的投入产出比较大,与表1对比其经济效益差基本在5-7倍。

表2 各户前、中、后三期三年来平均销售量表(佐证表1总收入)

表3 萧县地区传统农作物小麦、玉米平均数据表(数据保留整数)

三、“儿菜”产业对皖北地区进行精准脱贫[3]政策实施途径分析

通过以上3个表格的分析,可以明显得出一个结论,即“儿菜”产业发展对贫困村贫困户的经济增收助力明显,对国家精准脱贫政策是一项十分有利的工作。

(一)基于“儿菜”产业投入产出比较小提倡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政策扶持是给予贫困户乃至普通村民最大的信心保证,是发展农业项目的最好渠道,能最大程度地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广泛地宣传力度。

(二)基于“儿菜”产业投入产出比较小鼓励家庭农场和蔬菜类专业合作社率先试点发展。

对于小型家庭农场和蔬菜类专业合作社,国家政策上要给予一定的扶持,主要考虑是因为这可以带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最好的宣传就是让群众亲眼看到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样可以一方面鼓励了群众种植“儿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国家精准脱贫政策的实施,这是相辅相成的。

(三)基于“儿菜”产业投入产出比较小激励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种植。

村落是个特殊而又广泛的集体,村干部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激励村干部和党员群众种植“儿菜”,能最大程度的调动群众参与到此项利国利民的经济项目中去。

四、总结

“儿菜”种植经济效益极大,能使贫困村贫困户尽快脱贫的好途径之一,也是推动国家精准脱贫政策实施的好方法之一。种植“儿菜”不仅时间周期短(仅三个月),而且经济效益高,可操作性强,在精准脱贫政策实施中具有较广泛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皖北投入产出经济效益
摄影·美好安徽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