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持孩子在游戏中自主发展
——以“梁红玉击鼓台”活动为例

2018-11-07

幼儿100 2018年30期
关键词:基座楼梯积木

一、活动的来源

区域游戏活动刚开始,徐子郑快速走到肖星辰面前,嘀咕了几句,然后就和肖星辰、孙萌涵往公共建构区走去。见这情景,我不由想起早晨入园时,徐子郑奶奶说的话:“我家徐子郑现在厉害呢!去哪里玩过,回家就能把那个地方搭出来,星期天他爸爸带他去河下古镇,回家就搭古镇了。”想到这里,我便多了个“心眼”,悄悄地随他们往建构区走去。

到了建构区,徐子郑像个小指挥一般说:“今天我们搭建河下古镇,肖星辰你们铺路,孙萌涵你们几个搭房子,我搭梁红玉击鼓台。”说罢,大家便按分工行动起来。铺路和造围墙的速度最为迅速,率先完成任务,不过造好之后的围墙,经常被造桥和搭建梁红玉击鼓台的孩子拿材料时碰倒,他们不停地维修。搭建的古镇从布局上看还有点儿古镇的意思,有弯弯的路、低矮的小桥、飞檐亭台等,不过平面多于立体。兴致满满搭建梁红玉祠的徐子郑,看着自己的“作品”,自言自语说:“怎么没有那么高呀?”

思考:河下古镇的历史已有千年,古镇中依旧保留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离幼儿园只有800米左右的距离。班级中有的孩子上幼儿园、回家时都会路过古镇,远远地就能看到高高矗立的、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梁红玉的白色雕像。不过,这些虽然是孩子们生活中常常见到的景象,但是真正将古镇、将梁红玉击鼓台用建构的方式展现出来,对孩子们经验、能力方面的挑战还是很大的。于是,我决定改变以往通过图片、视频感知古镇的方式,分批带领孩子走出幼儿园,一起“游古镇”,走到近处看梁红玉击鼓台。

二、参观古镇

和孩子们一起行走在古镇中,踩着青青石板小路,走着石拱小桥,尝着家乡特产,他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说。在游览过程中,很多孩子对古镇里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产生了兴趣,有的说:“这些房子像我们老家的房子。”有的说:“这些房子像过去的房子。”还有的说:“梁红玉击鼓台那么高,我们可以上去看看吗?”……于是,我们又顺着梁红玉祠的台阶爬到顶处,俯瞰古镇。

孩子们游古镇结束,回到幼儿园。通过交流,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虽然参观完“梁红玉击鼓台”,想搭“高高的梁红玉击鼓台”,但对它只是有了大概的整体印象。于是,我便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搜索网页,搜集关于“梁红玉祠”的图片,更加细致地观察、了解梁红玉祠的构造。再和孩子们进一步讨论它的整体结构,细节特点,搭建步骤,设计图纸等,在墙面上呈现出梁红玉击鼓台图片、建构步骤图,帮助孩子在“有物可看”的基础上,逐渐学会“如何去看”。

思考: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自然与社会”这本活教材,才能够通过自身的体验、感知,获得最直观的感受、最立体的经验,并在此过程中,萌发创作的灵感。不过,学前阶段的幼儿对于事物的观察还不够细致、全面,观察方法还不够科学,更不能够熟练地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出自己所获得经验。这时,作为教师,既要提供具体观察物,如图片与视频的辅助;也要给予观察方法的指导,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等。不仅如此,在搭建的过程中,对于孩子们提出的“想搭高高的梁红玉击鼓台”,教师还要考虑材料上的支持,如投放高低不同、粗细不一的纸筒,幼儿扶梯的安全等,从经验、方法、材料等多方面支持幼儿的发展。

三、搭建梁红玉击鼓台

了解完梁红玉击鼓台的构造及大概建构步骤,孩子们进入建构区,开始动手实施他们的设想。他们进入分工环节,几个平时有“领导力”的孩子毛遂自荐,纷纷举起手说:“谁和我搭梁红玉击鼓台?需要5个人!”“谁和我搭桥?”……很快他们分成了3组,各组拿起笔首先设计本组准备搭建部分的草图。接着各组开始着手搭建本组的部分,有的在搭建大门,有的在搭建梁红玉击鼓台的基座,有的在搭建楼梯等。

负责搭建梁红玉击鼓台基座的几个孩子在一层的基座盖顶时遇到了困难,“没有一样长的积木怎么办?”“下面的柱子不一样高怎么办?”徐子郑一拍脑袋说:“我有办法了!”他拿来了几个小方块,垫到了一根矮柱子上,然后用两块短一点的木板拼接,说∶“看,这下一样高了!”其他组员高兴地拍手。问题解决了,大家继续盖顶。

整个建构的过程中,有的孩子一人递积木、一人砌墙;有的三五成群一前一后抬着长积木条;有的站在梯子上大喊需要某种形状的积木,小伙伴便在下面迅速地寻找到并递给对方……大家默契合作,忙得不亦乐乎。

肖星辰要到对面取积木,但是负责大门与围墙的小朋友已经用围墙将整个场地围了起来,围墙里又是大伙儿在七手八脚地忙活着,于是,他便踮着脚尖,侧过身子,沿着墙边小心翼翼地走到对面,取了自己需要的积木,又以同样的姿势返回到自己搭建的地方。

梁红玉击鼓台搭好了,孩子们非常地自豪。搭建小桥的戴子涵看到后,羡慕地问:“这是你们搭建的梁红玉击鼓台?”见此情况,杨景涵主动当起了“小导游”,为小伙伴“游客”介绍小组的劳动成果。参观的“小游客”不停地提出各种问题,有的问:“这是什么呀?”有的问:“这个为什么这样搭呀?”“这儿是用什么搭的?”“这个楼梯能踩上去吗?”……“小导游”也很有耐心地为大家介绍着。

思考: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即“解放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双手,使之能做;解放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嘴巴,使之能谈;解放空间,使之能飞;解放时间,使之能闲”。当教师真正放手解放幼儿,尝试“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时候,才能看到“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在建构的过程中,孩子们展现了令人惊讶的各种能力:在搭建前他们能迅速协作分工,有的指挥,有的设计,有的划分场地,有的运送材料等;在搭建时,遇到问题他们能够讨论、分析、商讨,并用身边可用的材料去解决问题。建构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合作,合作运送材料、合作搭建基座、合作封顶等,合作的能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还有保护劳动成果的意识,展示、分享作品的能力,等等。只有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才能真正发现孩子们的力量。

四、改良梁红玉击鼓台

在参观时,“小游客”与“小导游”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问题还真不少,有的非常值得进行深入探讨。于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引发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在游戏分享环节,我组织孩子们围绕“梁红玉击鼓台”开展了谈话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对于“高大的梁红玉击鼓台是否结实”产生疑问,我便鼓励他们去踩一踩,站上去试一试,甚至可以两个人同时站上去检验一下。在验证的过程中,四五个小朋友进行了尝试后,多数人认为梁红玉祠的基座很结实,可是也有一两个孩子不相信,他们提议“让重的人去试试”。万文章跃跃欲试地站起来,要去试一下,可是,脚刚抬到基座上,又不敢上去了,他提出想从楼梯走上去的想法。不过,在走楼梯的过程中,楼梯塌了,反而检验出楼梯不太结实。于是,围绕着“楼梯为什么会塌?”“怎样让楼梯更牢固?”两个问题,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讨论得非常激烈。最终,孩子们通过讨论、小组合作搭建、走一走检验等方式,得出三个让楼梯更坚固的办法:(1)让楼梯的支柱更粗点;(2)采用实心搭层的方法;(3)将每一层的楼梯搭矮点。后来,搭建梁红玉击鼓台的小朋友又将楼梯用“实心搭层”法做了调整。

思考: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幼儿天生好问,这时,我们应该做的是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机会,安静耐心地聆听,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并引发幼儿进行深入探讨。在参观建好的梁红玉击鼓台时,孩子们对于“楼梯的坚固性”的疑问是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及时抓住孩子的这一思想火花,引发幼儿后续的碰撞、交流及验证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幼儿的建构经验。

在整个搭建梁红玉击鼓台的过程中,教师始终站在幼儿的后面,从倾听孩子的兴趣到观察幼儿的搭建过程,再到捕捉幼儿的需求,教师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参观古镇,获取对梁红玉祠最直观的经验;从支持大胆搭建,到鼓励分享搭建经验,孩子们在自主探索、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学会分工合作、交流分享;从鼓励提出问题到支持探讨问题,再到动手验证猜想,孩子们体验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也许,当教师逐步退出,从主导者变为支持者,孩子便能放开手脚,大步向前。

猜你喜欢

基座楼梯积木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有趣的走楼梯实验
基于NXnastran的异步电动机基座有限元强度分析
星钻积木
心脏固定器基座注射模设计
超大型FPSO火炬塔及船体基座设计
上下楼梯时要注意什么 ?
有趣的积木
玩积木
原来楼梯还可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