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总结

2018-11-06董明慧

山东青年 2018年7期
关键词:经验总结思想政治教育

董明慧

摘 要:自党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对农民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改革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刻未松懈,在这近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谓是积累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经验。文章主要从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党在物质利益原则、技巧性原则、完善监督制度体系等方面对其进行经验总结。

关键词:农民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总结

一、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自党成立以来,农民问题一直存在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内忧外患,外受列强的欺压与掠夺,内受统治者的剥削与压迫。而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中国民主革命实际上是农民革命,中心问题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自中共二大以来,我党逐渐认识到革命的基本动力是工农联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据绝大多数,只有能调动农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才能与地主阶级相抗衡、去斗争。李大钊在组织革命中认识到,“在经济落后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约占总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在全国人口中占主要的位置,农业尚为国民经济之基础,故当估量革命动力时,不能不注意农民是其重要的成分。”[1]当然,由于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农民阶级有着自身的局限性,诸如妥协性、政治觉悟较低、缺乏政治远见与民主意识等,但如果要与地主阶级进行斗争,单靠数量狭小的工人阶级力量是不够的,工人阶级是革命的先锋队,但如果不与农民阶级组成联盟,是不能与强大的根基深厚的地主阶级进行斗争的。正如邓中夏在《革命主力的三个群众——工农兵》中说:“现在第一要事就是去唤醒这一般群众,他们是中国人民的主要成分,他们是中国的柱子,若不唤醒这般农民群众,民族的解放是无望的。”[2]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农民手中握有土地,如果不对其进行土地改革将私有变公有,势必会造成懒散的农民荒弃土地、变卖土地,最终走向土地兼并的旧路。因此在革命时期,党必须要根据时势的变化与需要对农民的土地政策进行变革,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与国家的进一步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在曲折中前进,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也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积累了深刻的经验与教训,使我们在今后的建设路径中少走弯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依然要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缩小社会差距,促使社会更加公平正义。无论在革命、建设或是改革时期,农民问题一直存在,只是在不同历史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一样,在绝大多数是农民的中国,必须深刻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切实解决迫切的农民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总结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切实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任何一个阶级如果想和它并肩作战,前提必定是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利益,单纯的依靠某种信仰去调动一个阶级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是不成熟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3]“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4]而农民阶级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其土地问题,土地可以说是农民的命根子,谁能解决好土地问题,能让老百姓吃饱穿暖,谁才能与农民阶级站在同一立场上,赢得民心。共产党深刻认识到这一重要问题,因此开始循序渐进的进行土地改革,帮农民从地主手中抢回土地,农民一旦有了土地所有权,意味着尝到了甜头,也就是物质利益,为了守护自身所获得的权益,必定会跟党走,与党站在同一战线上。除此之外,为了适应时势的变化,党必须及时调整土地政策,比如,在土地革命时期需要打地主分田地,这样农民阶级具体来说是贫下中农才会响应党的号召,而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建立统一战线,调动各阶级抗日的积极性,又必须调整之前的土地政策,进行“减租减息”,只有这样才能吸收地主乡绅积极参与抗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如毛泽东曾经强调要“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5]在今天我们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深水区与攻坚区,如何实现“先富带动后富”,如何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如何缩短贫富差距,“实现精准扶贫”,这是一个时代问题。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限于思想上做工作,更重要的是给予其相应的物质利益,正如马克思所言,阶级斗争“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让农民有看得着的实惠”,[6]如果利益没跟上,纯粹的口号是难以激起农民的积极性的。

2、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技巧性,将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結合。

做思想工作是很难的,因为所面对的对象是会思考的人,如何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他人并使其接受,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如果能做到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则事半功倍。例如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李立三与刘少奇等人深入安源路矿,与工人们同食同住同做工,这种深入基层与贫苦人民面对面交流感情的方式,更容易把握工人们的所思所想,调动工人罢工的积极性。同样面对农民阶级,要想让其接受自己所传递的思想,首先以情感人,要使其感受到宣传者与农民阶级是朋友,是站在同一立场上的人,这样农民才会乐于接受消除抵触情绪,有利于党的工作的开展与相关政策的落实。其次,以理服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将抽象的理论转化成通俗的教育,结合农民阶级的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张与路线传递给广大底层人民群众,任何时刻都不能偏离这一指导思想。

三、结语

不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亦或是改革时期,农民问题始终是很重要的问题,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间断的,从过去近百年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出相应的经验教训,并将历史经验上升到客观规律的高度,对于我们思考今天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大钊文集(下卷)[M].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邓中夏文集[M].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卷) [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 [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6]《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26)

猜你喜欢

经验总结思想政治教育
唐军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总结
肖洪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经验总结
贾六金辨治五迟五软经验总结
王光安治疗喑哑经验总结
孙天福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总结
对两例使用米氮平致不宁腿综合征患者进行诊治的经验总结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