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艺术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11-06汪泳波

山东青年 2018年7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对策研究

汪泳波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近几年逐渐普及,每年各大高职院校毕业生成几何式的增加,致使我国多个领域的人才市场都是“供大于求”的不合理状况。受于这一全国性就业环境的影响,我国近几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不够理想,而其中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率又相对最低。鉴于这一高职艺术类学生的就业现状,本文从分析高職艺术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入手,以提高高职艺术类学生整体就业率为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优化高职艺术类学生就业环境,提升其综合就业能力的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艺术;就业能力;对策研究

一、高职艺术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一)艺术类创业就业环境整体不够合理

首先,就艺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缺乏市场经验,在刚离开学校时,只靠一腔热情和满腹的知识并不能获得市场的等值回馈。再加上偏艺术类领域的公司对于市场需求的把控,对于公司财务管理能力,公司营销能力等方面的创业能力要求是大多数艺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所不具备的。这一系列条件的制约导致艺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普遍不高。其次,我国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制度规范不够完善,对于相关社会保障运作流程相对繁琐。政府在提供大学生创业就业支持时,工作效率低下。如大学生在申请创业补贴时,流程相当繁琐。大部分情况都要通过数个部门,历时几个月才能拿到部分创业补贴。同时,部分艺术类毕业生从事自由职业,在缴纳社保或缴纳个人所得税时流程过于繁琐而且数额相对较大。

(二)校方对培养艺术学生就业能力不够重视

首先,艺术类高职院校本身教育体制存在问题。当前,我国对于优秀艺术类人才的定义是,在拥有基本文化素养的前提下,又能够由于过硬的艺术类专业技术。但是,部分艺术类院校还是采取重视专业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传统文化课程教育的教育制度,导致学生在整体文化素养方面与传统高职院校毕业生存在较大差距。其次,艺术类人力市场的需求较易发生变化,如果校方不能够以服务人力市场的服务视角来审视自身专业设置情况的化,必然会导致学校专业设置与人力市场需求出现错位。导致部分专业毕业生在毕业时,天然在激烈的人力市场竞争中就处于劣势。最后,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应该是每个高职院校应负的责任,校方有义务努力为学生就业或创业提供理论指导。但是,部分艺术类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够重视,没有相对系统的就业指导方案。同时,部分艺术类高职院校也缺少交流渠道,供学生在就业或创业出现问题时来学校寻求帮助。

(三)艺术学生自身对于提高就业能力不够重视

首先,艺术类学生自身对于传统文化课学习不够重视,导致自身数学、英语、语文等传统文化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在对人才要求综合素质要求愈加全面的当下,这些传统文化素养上的短板会整体拉低艺术类学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其次,艺术类学生整体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导致艺术类毕业生创业能力普遍不高。最后,部分艺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一些毕业生就业目标制定过于死板。如音乐类毕业生只想找到一个与演唱类工作有关的工作,这在无形中就制约了自身的就业可能性。还有部分毕业生对就业环境以及自身就业能力认知出现严重偏差,导致其过分高估了自身综合就业能力,结果“高不成低不就”,错失了很多适合的就业机会。也有一些毕业生缺乏就业实践经验,在参加笔试或面试时,由于过于紧张或兴奋,导致临场发挥不够理想,错失部分就业机会。

二、提高高职艺术学生就业能力对策分析

(一)社会层面提高高职艺术学生就业能力对策分析

首先,从宏观角度入手,政府部门要重视当地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各领域市场经济发展进行合理调控。同时,对各个领域人力市场需求变化进行适当引导,为高校毕业生营造更加优越的就业环境。其次,从教育制度方面规范人力市场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同时,优化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户籍制度。在大学生就业创业上,及时给予制度规定的相关补贴。最后,从社会福利待遇、市场发展相关政策的倾斜以及法律保障等方面对艺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进行实际支持。通过一系列保障措施,为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营造更有希望的创业环境和更多机会的就业环境。

(二)校方提高艺术学生就业能力对策分析

首先,校方应该尝试与当地人才市场相关领域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更加效率的供需交流,使学校能够更加针对性的设置专业比例。同时,校方可以与一些较为成功的艺术领域企业或部门签订定向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加强学校与招工单位的合作关系,为学生通过更多的稳定的就业渠道。其次,学校内部可以根据学校艺术类专业优势,创办一系列艺术类学生专业技术交流平台。如音乐类高职院校可以组建几个合唱团、交响乐团等相关团体,这样既能提升学校的专业教育品牌价值,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社会实践经验。最后,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为有创业想法和创业实力的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创业平台。为面临毕业的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就业平台。同时,鼓励学生在专业发展上积极创新,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价值,提高学生创业实力。鼓励学生基层就业,通过毕业考核或模拟艺考等形式,检验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使学生对自身专业水平有一个更加客观的判断。

(三)艺术学生自身提高就业能力对策分析

目前,越来越多的艺术类毕业生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困境,其中就不乏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和艺术院校扩招的原因。我院艺术表演类学生较多,在校学生年龄跨度大,生源地分布广,学生入校年龄小,很多学生家长都把教育的责任几乎全托付于学校。尽管学生管理有班主任和辅导员,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缺失使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不尽人意。例如:有的学生娇生惯养,拈轻怕重;有的爱出风头,但受挫心理较弱,经不起打击;有的不注重专业外的素质拓展;有的缺乏专业钻研能力,等等部分学生因平日缺乏吃苦精神且大量荒废早晚功,导致基本功和表演技巧不过关,要想改变这些不如意的现状,我们认为:首先,学生自身应该重视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在保证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也要重视自身文化涵养的学习。从语文、英语、数学等多个学科提升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其次,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社会活动,提升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社交能力。学会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外在修养以及内在涵养。从仪表、谈吐等方面提升自身的就业软实力。最后,摆正就业态度,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秉持着“多实践,抓机会,早就业,快就业”的原则。在制定就业目标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就业环境,尽量实现早就业,然后在工作岗位上提升自身能力。

结束语

提高高职艺术学生就业率要靠政府、学校、学生等多方共同努力,政府要通过优化相关制度,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更加实际的就业保障。而学校要在专业设置上更加切合实际,优化学校与人力市场之间的供需关系。以及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观念。最后,学生自身也要重视通过各个渠道提升自身的综合就业能力,能够利用政府提供的相关就业保障,从学校学习更多的专业技术和就业技巧,使自己能在相对饱和的人力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陈媛,黄玲. 江西省高职音乐专业“订单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 职教论坛. 2015(11)

[2] 胡婷. 新形势下高职艺术院校的就业服务工作的探索[J]. 科技展望. 2014(11)

[3] 杨珍. 艺术院校大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研究[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S2)

[4]唐甜甜.探析高校设计艺术类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能力培养[J].成功(教育);2012(10)

[5] 汪洪洋.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0)

[6] 石建华.注重素质养成 加强教育投入 不断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培养质量[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1)

[7] 胡伟.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探讨[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

(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1)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对策研究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外语能力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