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食欲总是违背想瘦的愿望?

2018-11-06瑞雪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血糖值中枢节食

瑞雪

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加藤谛三教授指出,正是因为节食才导致肥胖。他说:“从心理角度看,节食大多反而产生相反的效果。”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对75名女生进行了试验,要求她们品评3种冰淇淋的味道,然后剩余的冰淇淋不介意她们是否全吃掉,总共给每人约900克的冰淇淋。结果,不节食的人吃了两种就不吃了,节食的人则全都吃掉了。

通常,紧张容易导致食欲下降,但节食的人却与此相反。节食的人经常在想“即使肚子饿也不能吃”,对于空腹只有忍耐。而不节食的人则是“即使吃也没关系”,反而对空腹能够忍耐。断断续续地节食,一时减少饭量一时又吃得过饱,这样的“皮筋儿”现象易增加体重。

不全部吃掉就不甘心

饿也好、饱也好都不是人的腹部感觉到的,而是大脑的感觉。位于脑部视床下的中枢神经群有感觉吃饱的“满腹中枢”和感觉饥饿的“摄食中枢”(也称空腹中枢),它们能够支配调节食欲。

食物一旦被消化吸收,数分钟后体内血糖浓度升高。葡萄糖作用于摄食中枢的葡萄糖感受神经元,抑制该中枢的活动,而使满腹中枢兴奋,产生满腹感。

饭后,经过一段时间血糖浓度下降,肝脏所含糖元被转化成葡萄糖,当其达到标准水平以下时脂肪被分解,成为能量的来源。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就是脂肪酸,它与葡萄糖的作用相反,会抑制满腹中枢,使摄食中枢进行工作而发出空腹信号。动物根据这种信号本能地进食或停止进食,从而实现对摄取能量的调节。可人类食欲的调节就不那么好控制了,原因是满腹与摄食两个中枢不是单独发挥作用。

即使节食使摄入的能量减少,但机体为了维持原来的状态而不减轻体重,结果变成了节省身体的能量。由于节省了消耗的能量,体重就不能按计算的那样减轻。除了内环境稳定性以外,节食难还在于虽然发出空腹、满腹情报的是食欲中枢,而实际使之发生食欲行为的是更高层次的大脑皮质连合处,也就是说人类并不完全是因空腹而吃,因满腹而不吃。

不恰当节食是危险的

由于食欲中枢的失控而导致的极端病例有多食症和拒食症。

多食症是患者有想瘦的愿望,可是却又苦于不能控制食欲而大量进食的状态。多食症患者一次进餐量多于普通人的3~5倍,随后又都吐出来或用泻药排出,因此体重增加不大。反复无限度地这样吃了排、排了再吃,便产生了厌恶感,从而陷入恐慌,有的人甚至因过度恐怖而自杀。

多食症的最大特征是丧失满腹感。吃了以后吐出来,不是由满腹导致的,而是由于“不该吃,却全吃了”的强烈后悔感所致。

极端禁食的拒食症是丧失空腹感,它与多食症相同的是摄食异常。有些患者开始先患拒食症,不知不覺又进一步患了多食症,这样的病例很多。

想瘦这种意愿达到病态,大脑摄食中枢的功能会受到抑制,因此完全没有满腹、空腹的感觉。最初是不吃东西也不在乎,而身体为了保持平衡却加强了食欲,反而又吃了很多。

专家们指出,丧失满腹、空腹的节奏是摄食异常的原因。不吃食物的拒食症感觉不到低血糖,而多食症不能感觉到高血糖,他们都处于不能感知血糖值变化的状态。满腹、空腹的感觉是通过血糖绝对值的上下变动幅度实现的,具有正常食欲的人是指身体持有血糖值节奏的人,这一节奏是每个人固有的。破坏它是困难的,而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导致摄食异常。

保持血糖值的节奏

节食不能成为改变食欲中枢满腹水平的力量。经常带着空腹而总在想“真希望偶尔狠吃上一顿”,这样的节食是无意义的。相反,吃饭的时候好好地吃,结果倒是可以真正地节食。一天恰好吃3顿饭,吃饱肚子得到满腹感就不再进食,这是很重要的。

如果吃得过快,在产生满腹感之前已经吃了很多食物,那么食物消化吸收后血糖值很快上升。反过来,若慢慢地吃而产生满腹感,较少的食物就可使肚子饱满。

因此要重新看待“该吃的时候吃,不该吃的时候不吃”这一简单的准则。真正的节食绝不是件痛苦的事,只要合理地、正常地进餐,感到满腹为止,就一定能够达到真正节食的目的。

猜你喜欢

血糖值中枢节食
基于“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干预系统 在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
运动及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
测血糖到底用哪滴血
亲 妈
血糖值尖峰诱发多种可怕疾病
减肥
“餐后高血糖”引发突然死亡?
“辟谷”能治便秘吗?
数码节食
节食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