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香茶”茶树品种的分析与思考

2018-11-06沈哲菁卢思佳丁洁平冯海强

茶叶 2018年3期
关键词:香茶产业带龙井

沈哲菁 卢思佳 林 杰 丁洁平 冯海强

(1.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临安 311300; 2.磐安县农业局,磐安 322300;3.杭州市临安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临安 311300; 4.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杭州,310000)

1 引 言

“香茶”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是丽水茶农在传统炒青绿茶加工工艺基础上,以中小叶种茶树鲜叶、循环滚炒特定工艺加工的优质绿茶,具有香高持久、条索紧实、色泽翠润、滋味浓爽的品质特点[1-2]。“香茶”填补了浙江名优茶和大众茶之间的产品空白,深受省内和北方市场消费者喜爱,迅速发展成为浙江省主导茶叶品牌之一,产地已遍及全省至少22个县。据浙江省农业厅统计,2017年“香茶”产量2.92万吨,产值达17.97亿元,分别占全省茶叶总产量、总产值的16%和10%。

茶树品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对茶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优良的茶树品种可以使效益增加[3]。然而当前对“香茶”的研究多数集中在生产和加工工艺[4-6],仅有何迅民等[7]对松阳“香茶”3个茶树品种的适制性进行了研究,浙江省范围的主要“香茶”适制品种的分析研究尚不够系统。本文以浙江省农业厅的“香茶”生产情况调查品种相关数据为基础,对“香茶”主要茶树品种的类别、地理分布、采摘期与结构分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旨在揭示浙江省“香茶”茶树品种上的特点,为浙江省“香茶”产业标准化发展与产业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2 目前生产“香茶”的主要茶树品种

浙江省“香茶”主要原料品种有10余个(表1),均为目前浙江省茶区的主栽茶树品种。按茶园栽种面积大小排序,前五位依次为鸠坑种、白叶1号、龙井43、乌牛早、迎霜,占浙江省“香茶”生产面积的80.80%。其中鸠坑种面积最大,占36.83%,其后春雨1号、银猴、平阳特早茶、景宁白茶等地方品种面积也基本在万亩级,合计占浙江省“香茶”生产面积的15.66%;其余龙井长叶、浙农系列等品种约占3.52%。

表1 浙江省“香茶”主要品种基本信息表

注:“浙农系列”为:浙农113,3000亩;浙农139,2000亩。共计5000亩。

“香茶”对茶树品种萌芽期、色叶类型、认定级别等要求比较宽泛的特点,使其适制性、推广性较佳,但从另一个方面而言,使得其产品品质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标准化工作难以执行。“香茶”的品种均为适制浙江绿茶的中小叶种,尚无品种的严格要求。其中“香茶”最主要的产品“丽水香茶”作为地理标志产品,同龙井茶[8]、碧螺春[9]、黄山毛峰[10]等地理标志产品一样,有推荐性适用茶树品种,即应选用本地中小叶种如龙井43、白叶1号、乌牛早、迎霜等无性系优良品种[11]。其它各地未制定相关标准,也缺少相关研究,基本是在原有茶园基础上进行开发和生产,也因此导致了全省范围内的产品存在差异,难以统一。以龙井茶茶树品种标准化为例,“香茶”可采用区域划分与适制性研究相结合的办法来推进其品种标准化的进程。

3 “香茶”主要茶树品种的地域分析

浙江是我国产茶大省,除嘉兴市之外,其余10地市共74个县(市、区)产茶,根据浙江省茶类发展的特点,可划分为四大产业带,其中涉及“香茶”的有以下三个:以杭州、绍兴和天台、磐安、东阳为主的浙中龙井茶与出口绿茶产业带;以永嘉、泰顺、乐清、平阳、文成为主的浙南早茶产业带;以丽水、衢州和武义为主的浙西优质绿茶产业带。而其中已有“香茶”生产的县占22个,占近3成。据浙江省农业厅“香茶”调查,2017年全省“香茶”原料主要品种种植基地共计77.01万亩,占所在22县茶园总面积156.40万亩的近半数。

浙江省“香茶”茶树品种的区域分布如图1所示。“香茶”产区主要分布在浙西优质绿茶产业带大部、浙中龙井茶与出口绿茶产业带的东部和西部、浙南早茶产业带的南部。丽水市、武义县、柯桥区是“香茶”的主要产地,种植面积占全省72.04%。各县之中,柯桥、武义、松阳、遂昌、景宁、莲都等主产县品种较为丰富,种植品种类别达到5个或5个以上。而临安、平阳、磐安、江山等地区原料品种较为单一。从品种类型与大产区的匹配角度分析,在“香茶”产量及产值较高的产区,品种类型广,类别丰富;“香茶”生产规模较小的产区,品种类别单一。

图1 浙江省“香茶”茶树品种区域分布图

4 “香茶”主要茶树品种的采期分析

“香茶”使用的鲜叶原料较为成熟,春、夏、秋茶季均可采摘和生产,与使用早中春茶茶青的中高档名优茶生产形成了良好的互补,是浙江省茶叶资源综合利用和茶园效益提升的有效方式。浙江“香茶”采摘周期跨度较大,从2月开始可一直延续到11月(图2)。集中采摘时间为4月-9月,采摘面积全年累计采摘面积的87.22%,其中5月份采摘面积最大占全年的18.09%。在采季上,大部分都是春茶后期到夏秋茶,只有临安、淳安、苍南、普陀、临海等产量相对较小的地区只采春茶后期,这说明“香茶”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夏秋茶。

图2 浙江省“香茶”全年开采面积月分布图

从浙江“香茶”主栽品种各月开采率(表2)来看,鸠坑种与龙井43采摘期均为3-10月,其中鸠坑种主要采摘月份为4月、5月,开采率为84%、92%,6月-9月采摘面积趋向稳定,10月开始减少;龙井43主要采摘月份为5月、6月,开采率占比99%,7、8、9三月采摘面积稳定,10月开始减少。龙井43尤宜制成龙井、旗枪等扁形茶,其高效益主要体现在3月下旬至4月(一芽一叶盛期),随着幼嫩叶梢的减少,不再适制名优绿茶,其生产“香茶”的经济效益就可以体现出来。乌牛早、白叶1号、迎霜三个品种有着较长的生产周期。乌牛早作为早茶的代表性品种,其采摘期为2月-10月,主要采摘月份为3月-5月,开采率为92%以上,在7、8、9三月采摘面积较为平均与稳定。而白叶1号与迎霜于采摘期为3月-11月,其中白叶1号主要采摘月份为5、6三月,开采率为100%,7-11月采摘面积趋向稳定。白叶1号作为白化茶的代表性品种,其高效益主要体现在春茶早期(白化期),而随着气温的升高,返绿期的效益明显下降,因为生产“香茶”的性价比就可以体现出来。迎霜主要采摘月份为4月-9月,开采率为94%以上,而且面积稳定。其采期主要由品种特性决定,迎霜三叶开展期为4月上旬末,夏秋茶生长势旺盛,休止期在11月中旬,具有持嫩性强,生长期长的特点。

表2 浙江“香茶”主栽品种各月开采率

5 “香茶”主要茶树品种的结构分析

“香茶”产区的茶树品种按萌芽期分类,特早生、早生、中生类茶树品种栽培面积分别占“香茶”茶树原料主要品种面积的33.48%、14.65%、49.55%。各茶叶产业带的特早、早、中生三种茶树品种类型比例有较大的差异,浙南早茶产业带因其主要竞争力在上市早,特早生品种占比达到66.67%;浙中龙井茶与出口绿茶产业带对萌芽早晚要求相对不高,故中生种比例较高,达到了87.94%;浙西优质绿茶产业带注重茶叶生态品质,在采期上略晚于浙南地区,三种比例较为平均,分别为42.63%、19.99%、37.37%,白化品种比例也最高,占浙西“香茶”种植面积的20.81%。

各主栽品种分布具体表现为,乌牛早、龙井43、迎霜等特早生和早生品种在浙南、浙西地区分布比例较高;鸠坑种作为中生种在全省都有分布,但在浙中地区分布比例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白叶1号在浙西地区分布较高;春雨1号、平阳特早茶、银猴、景宁白茶等地方品种则基本局限于当地种植。

表3 不同茶产业带现有不同萌芽期品种面积占比比较

6 总结与思考

对浙江省农业厅“香茶”生产情况调查的品种相关数据分析发现,目前“香茶”主要原料品种有10余个,以鸠坑种、白叶1号、乌牛早、龙井43、迎霜等为主,春雨1号、银猴、平阳特早茶、景宁白茶等地方品种也有较大面积,基本是在浙江绿茶原有茶园基础上开发和生产。“香茶”生产茶区已在浙江省铺开,其中以丽水市和武义、柯桥两县为主。在各县之中,柯桥、武义、松阳、遂昌、景宁、莲都等主产县品种较为丰富,临安、平阳、磐安、江山等地区规模较小,原料品种较为单一。“香茶”采期跨度大,主要从春茶后期到夏秋茶,与中高档名优茶生产形成良好互补,各主要品种间也略有差异,鸠坑种、龙井43、乌牛早、白叶1号、迎霜主要采摘月份分别是4月-5月、5月-6月、3月-5月、5月-6月、4月-9月。“香茶”茶树品种结构上有所差异,乌牛早、龙井43、迎霜等特早生和早生品种在浙南、浙西分布比例较高,鸠坑种等中生品种在浙中地区分布比例较高,白叶1号等白化品种在浙西地区分布较高,各地方品种多数局限于当地种植。

“香茶”已成为浙江茶叶中产业规模仅次于龙井茶的产品,在优质绿茶近年来产销两旺的形势下,预计下一阶段”香茶”产业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通过“香茶”产业品种的相关分析,建议:一是以鸠坑种、白叶1号、乌牛早、龙井43、迎霜等“香茶”主要品种及近年来大量种植的黄金芽品种为对象,深化“香茶”的品种适制、茶叶拼配、加工工艺和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应用研究;二是在已有丽水“香茶”省级标准外,推进武义、柯桥等主产区的“香茶”标准建设,适时考虑浙江“香茶”标准的制定;三是根据各地品种分布差异和各品种“香茶”生产差异的特点,探索“香茶”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稳定提高,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突破。

猜你喜欢

香茶产业带龙井
基于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研究三叶香茶菜抗小鼠CCL4急性肝损伤机制
崔水良《龙井方向》
央视点赞!《新闻直播间》聚焦澄海玩具产业带
硬核!玩具产业带综合体助力,看广东澄海宝奥城怎么做?
京喜与澄海玩具产业带携手
月兔香茶凝紫砂——谈谈“玉兔壶”的工艺之美与象征意义
紫瓯香茶醉太白——简谈“太白韵”紫砂壶的构造与文人风采
龙井问茶
西湖龙井虾仁
把自己煮成一壶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