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化茶树新品种‘景白1号’选育报告

2018-11-06张丽芬刘建平

茶叶 2018年3期
关键词:景宁白化鲜叶

张丽芬 刘建平

(景宁畲族自治县经济作物总站,浙江 景宁 323500)

白化茶品种是一种珍稀而独特的茶树资源,在我国历史上一直具有较高的地位。因其“芽叶色白如纸”,所制干茶“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他无与伦比”,茶叶品质和营养价值特优,备受广大消费者、茶农和企业的追捧[1-3]。1973年,为了振兴景宁茶产业、恢复失传的历史名茶“惠明茶”,农业、科技等部门人员对景宁地方茶树资源和惠明茶历史渊源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在惠明寺村惠明寺后院发现了变异白化单株。后经过二十余年的单株选育,育成了适制名优绿茶的白化茶树新品种‘景白1号’,2015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现将该品种选育过程报告如下。

1 选育过程

‘景白1号’来源于浙江省景宁县鹤溪街道惠明寺村惠明寺寺院后。1973年,县农业及科技部门在茶叶资源调查的过程中,由当地畲民引荐发现。1974-1999年对该变异单株进行保护,并开展扦插试验,但成活率较低。2000-2005年‘景白1号’选育工作列入景宁白茶种质资源调查课题,同时开展嫁接、大田扦插无性繁殖研究,取得成功。2006-2014年建立景宁白茶品种选育区域试验园、种质资源圃、生产示范茶园,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研究,较为系统的对‘景白1号’的白化形状稳定性、植物形状表现、扦插成活率、营养芽物候期、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逆性等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白化特性稳定而特异、抗逆性强、鲜叶产量高、制茶品质优良等特点,具有较好的生产应用前景。2015年,成功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正式命名为‘景白1号’。

2 品种比较试验

2.1 试验设计

2006年11月、2007年11月、2008年2月分别在澄照乡漈头村(H1,面积7.5亩)、三石村高冢(H2,面积10.5亩),东坑镇(H3,面积5.8亩)建立品种对比试验园进行品种对比试验。供试品种茶苗为‘景白1号’、‘安吉白叶1号’(CK),均为一年生扦插苗。采用单条植,株距30 cm,行距130 cm。肥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种植技术按照常规茶园实施。

2.2 鉴定内容

通过‘景白1号’和‘安吉白叶1号’的品种区域对比试验,主要观察鉴定‘景白1号’扦插苗前期(1-2年)的成活情况、生长发育情况和适应性,以及后期(3年及3年以后)‘景白1号’白化性状的遗传稳定性、植物学特性、鲜叶产量、制茶品质等内容。

3 结果与分析

3.1 白化性状遗传稳定性表现

‘景白1号’一般每年2月底至3月初开始萌芽,3月底至4月上旬开采。每年新发的芽为浅绿色,随着芽的膨大,由一芽一叶初展时变为乳白色,所萌新梢全部为乳白色,一芽一叶至一芽三叶白化形状最为明显,5月随着气温升高叶色逐步恢复为绿色。连续多年对3个试验园扦插苗以及其他区域扦插、嫁接繁殖的多代无性系苗进行观测,其后代在树形、叶片形态、白化特征等表现形态上不随不同种植区域和繁殖代数而改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丽水、云和、杭州、无锡等地的引种表现均表明该品种在引入地的植株形态与原产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景白1号’的芽叶白化是一个稳定性状,可以作为地方优势品种进行生产利用。

3.2 生物学特性

灌木型,树姿半开张,中叶类,分枝密度中等;叶长7.1~11.5 cm,叶宽2.4~4.0 cm,叶形指数2.9~3,叶片上斜着生,叶形椭园形;叶面隆起富光泽,叶缘微波,叶齿较浅,叶基楔形,叶尖渐尖,叶身微卷;芽叶肥壮,新叶绿色,对比‘安吉白叶1号’色更深。芽叶绒毛较少,持嫩性强,耐采摘。‘景白1号’花萼片5枚、绿色,无绒毛,花瓣白色、5瓣,花柱三叉,浅裂,子房无绒毛,花果少,无生殖繁育能力。

3.3 春季营养芽萌展值及开采期

2014年,通过对漈头试验园的‘景白1号’、‘安吉白叶1号’春季营养芽萌发情况的连续观察,由表1可知,春季芽叶萌发前期‘景白1号’、‘安吉白叶1号’萌展值相同,均为0.5。随着营养芽的生长发育,‘安吉白叶1号’的萌展值大于‘景白1号’,说明在相同的生长环境下,‘景白1号’春季营养芽的生长发育速度比‘安吉白叶1号’慢。同时,通过连续3年对‘景白1号’和‘安吉白叶1号’开采期的观察记录(见表2),春茶开采期‘景白1号’比‘安吉白叶1号’迟2-6天,属于中芽型茶树品种。

表1 ‘景白1号’、‘安吉白叶1号’春季营养芽萌展值比较(2014年春)

注:1.调查区域面积为800 cm2。

2.萌展值按后述权数计算,芽膨大=0.5,鳞片展=1,鱼叶展=2,其余类推。

表2 ‘景白1号’、‘安吉白叶1号’开采期比较

注:开采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

3.4 制茶品质

‘景白1号’芽叶洁白、肥壮,少绒毛,适制卷曲形、扁平形名优绿茶和大宗绿茶。2012年、2013年连续2年采摘一芽二叶初展鲜叶制成蒸青绿茶茶样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景白1号’鲜叶所制成品茶外形条直,色泽黄绿鲜活,滋味鲜醇清爽,香气持久,茶汤淡黄清亮,品质优良。‘景白1号’烘青绿茶连续2年感官审评总分均高于‘安吉白叶1号’。

表3 ‘景白1号’、‘安吉白叶1号’感官审评结果比较

3.5 生化成分

由表4可知,‘景白1号’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安吉白叶1号’;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以及酚氨比均低于‘安吉白叶1号’。春茶生化成分含量说明‘景白1号’具有白化茶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特点,且由于酚氨比比‘安吉白叶1号’低,其鲜叶所制烘青绿茶,滋味更加鲜爽、少涩味。

表4 ‘景白1号’、‘安吉白叶1号’主要生化成分含量比较

3.6 鲜叶产量

记录2011-2013年3个试验园‘景白1号’、‘安吉白叶1号’鲜叶亩产量。其中‘景白1号’澄照乡漈头村试验园(H1)3年平均单产为30.3 kg/亩,三石村高冢试验园(H2)3年平均单产为25.3 kg/亩,东坑镇试验园(H3)3年平均单产为29.9 kg/亩,与‘安吉白叶1号’单产量相差不大。按年均鲜叶收购价300元/kg计算,亩产值为7590~9090元,经济效益良好。

表5 ‘景白1号’、‘安吉白叶1号’鲜叶产量比较

3.7 品种抗性

3.7.1耐寒性 2014年春,景宁县出现连续低温雨雪恶劣天气,全县茶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冻害,经田间观察部分过早萌发的茶树,受低温、雨雪影响,芽变成黑褐色,叶片卷曲,‘安吉白叶1号’比‘景白1号’受害严重,有少量死亡的现象。且由表6可知,3个试验园‘景白1号’的耐寒指数均低于‘安吉白叶1号’,说明其耐寒性强于‘安吉白叶1号’。

表6 ‘景白1号’、‘安吉白叶1号’耐寒指数调查表

3.7.2耐旱性 2013年7-9月,受副热带高压西伸脊控制,景宁县遭受罕见晴热高温干旱天气,茶树受害严重。经对试验园实地调查发现,‘景白1号’出现茶树枝叶干枯的现象,旱情得到缓解后,重新抽梢,恢复生机;‘安吉白叶1号’受害情况较‘景白1号’更为严重,出现了干枯死亡。由表7可知,‘景白1号’的抗高温干旱能力比‘安吉白叶1号’强。

表7 ‘景白1号’、‘安吉白叶1号’旱害指数调查表

3.7.3抗病虫害能力 经田间调查,景宁县茶园内的虫害主要有茶尺蠖、茶毛虫、小绿叶蝉、蚜虫等,病害主要有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表8中,‘景白1号’与‘安吉白叶1号’相比,抗虫性相差不大,抗病性要强于‘安吉白叶1号’。

表8 ‘景白1号’、‘安吉白叶1号’抗病虫害能力调查表

3.7.4抗氧化酶活性鉴定 抗氧化酶系统被认为是植物遭受环境胁迫时重要的防御体系,由POD、SOD、CAT等抗氧化酶构成,其中POD、SOD是抗氧化酶系统中重要的2种酶,因此常被作为植物抗逆性的指标[4,5]。通过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对‘景白1号’及‘安吉白叶1号’进行的抗氧化酶活性测定的结果分析可知(表9),‘景白1号’POD、SOD活性比‘安吉白叶1号’分别高10 U/g°min、1.5 U/g°min,由此可见,‘景白1号’的抗逆性优于‘安吉白叶1号’。

表9 ‘景白1号’、‘安吉白叶1号’抗氧化酶活性比较

3.8 植株形态

从表10可知,‘景白1号’、‘安吉白叶1号’叶形均为椭圆形,前者叶色绿,后者叶色黄绿。相同生长树龄,‘景白1号’明显高于‘安吉白叶1号’,生长势更为旺盛。‘景白1号’芽、梢长度和重量均大于‘安吉白叶1号’。‘景白1号’一芽一叶初展百芽重、一芽二叶初展百芽重分别为比‘安吉白叶1号’重3 g、1.8 g,属芽重型品种。

表10 ‘景白1号’、‘安吉白叶1号’植株形态比较

4 结 论

1.‘景白1号’属灌木型,中叶类,中芽型茶树品种。植株无明显主干,树姿半开张,生长势旺盛,叶形为椭圆形,春季新萌发芽叶初为浅绿色,一芽一叶初展开始逐渐变为乳白色,芽、叶、茎、脉全白,通过扦插、嫁接所繁殖的无性苗,继承了变异母株的白化特性,性状稳定。芽头肥壮,少绒毛,每年2月底至3月初开始萌芽,3月底至4月初开采,比‘安吉白叶1号’开采期迟2-6天,发芽密度中,持嫩性强。

2.制绿茶品质优异,适合制做扁直形、卷曲形名优绿茶和大宗绿茶。‘景白1号’春茶氨基酸含量比‘安吉白叶1号’更高,茶多酚却更低,酚氨比更趋于合理。这样的生化成分特征造就了‘景白1号’比‘安吉白叶1号’更优良的制茶品质,连续2年感官审评总分均高于‘安吉白叶1号’。

3.鲜叶单产量与‘安吉白叶1号’相当。3个试验园3年平均单产为25.3 kg/亩、29.9 kg/亩、30.3 kg/亩,由于白化特性独特,鲜叶品质更优,鲜叶每kg收购价比‘安吉白叶1号’高10~20元,经济效益显著。

4.‘景白1号’具有更强的耐高温干旱性及耐寒性。

猜你喜欢

景宁白化鲜叶
融合上下文的残差门卷积实体抽取
景宁县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景宁木兰资源调查与保护
白化黄喉拟水龟人工培育研究①
最严重白化
不同嫩度茶鲜叶原料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
景宁金钟雪梨种质资源调查与后续利用探讨
白化茶种质资源分类研究
景宁县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
气温对日照茶鲜叶适制性的研究
白化和紫化茶种质资源开发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