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接触视域下的汉语外化现象探微

2018-11-06谢明镜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汉化原词外来词

谢明镜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传播系,四川 遂宁 629000)

一、语言接触概况

语言一发生接触,就会引起很多语言现象。南北朝时期,《颜氏家训·音辞》中就已经有了对汉语“南染吴越,北杂夷虏”[1]的描述;英汉语言接触最早可以追溯到 17世纪;几个世纪以来,汉语很多词汇在越南语、日语和朝鲜语里随处可见;从中古开始,英语就从法语里吸收了很多派生词,甚至让法语悄然改变了英语的语音格局……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邻居的人群相互影响,不论程度怎样,性质怎样,一般都足以引起某种语言上的交互影响。”[2,p173]张永言在《词汇学简论》中说:“我们不仅要研究一个外来词是从哪里传来的,什么时候传来的,为什么传来的和怎样传来的,而且要研究它是怎样被同化的,也就是说它是怎样服从或适应借方的语音系统(包括音节构造)和语法结构(包括构词法)的,它的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它的出现引起了借方词汇里的哪些变化等等。”[3]

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是一个随着历史的演变而逐渐开放的系统,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外来词围绕语音、语义、语词结构、语法体系进行汉语化的改造,被不同程度地汉化了。语言的接触自古以来都是双向的,在汉语引起外来词汉化的同时,外族语言也在引起汉语词汇的悄然改变。汉语中固有的表达受到冲击,字母词等一些外来词代替原词在言语交际中广泛运用,引起了汉语词汇的外化。“拜拜”一词就是在英语 bye-bye的影响下产生的外来词,它不仅进入了汉语词汇系统,而且在口语中的高频率使用让本土词“再见”受到冲击,就是典型的汉语词汇外化现象。“外化”这一概念和一些学者提出的“西化”“欧化”的观点近似,它们都是汉语受到不同语言冲击而引起的语言变异现象[4],然而,西化和欧化更多地是从汉语语法受到印欧语的冲击,并引起语法结构的一些改变上提出的概念[5],是汉语语法的微整形。汉语的“外化”现象是指在语言的接触中,汉语受到外族语言的影响冲击,在构词、句法规则等方面呈现出他语特征的一种语言变异现象和语言妥协现象[6]。“外化”不仅仅涉猎印欧语,研究视觉更广,与外语接触的汉语随时都可能因外化现象产生外化词,汉语的“外化”和外来语的“汉化”从来都是语言互相妥协的结果。

二、外化词的生成

汉语外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外化词的生成,按照外化的程度和与原词的关系有以下几个生成特点:

(一)与原词同义共存的外化词

汉语原词受外来语的影响和冲击而外化成词,外化词广泛地运用在汉语交际中,使用频率高,与原语词共存,这是语言接触相互妥协的结果。寻找外化词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外来词。岑麒详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编撰了一本《汉语外来语词典》,从不同语言不同专业领域共收汉语外来语4 307条[7],在这些外来词中,不乏汉语外化的例证。这些词既是外来词,也是汉语原词受到影响后的外化表达,这些词可以从这样两个方面分析:

1. 限定性使用的外化词

外化词广泛使用但使用范围有所局限,如表1所示。或者运用在口语表达中,如“拜拜、血拼、粉丝”等;或者限用于书面表达,如“蓝皮书、番号”等;或者被某一特定的言语社团使用,如“摩登、卡哇伊”等这些词多被年轻人喜爱和接受。

表1 限定性外化词

2. 替代原词的外化词

表2中的外化词广泛使用并对原词已经替代或有替代之势,如蜜月、拉拉队、车胎、站等。其中来源于英语的车胎(tyre)已经代替汉语原词“车轮胶内胚”,蒙古语的“站”现如今已经基本替代了“驿”。

表2 替代原词的外化词

(二)词缀化的外化词

即汉语词在外来词类词缀的影响下生成新词,这些新词因为外来词产生了更多有实在意义的类词缀,并且基本保留外来词类词缀的意义,大量构造新词。如表3中的“~主义”[8]等,西方派生词构词法大大影响了汉语的词法结构,导致词缀化的外化词愈演愈多。

表3 词缀化的外化词

(三)汉语词的拉丁字母化

在20世纪20、30年代,一些人试图用拼音文字代替汉语的形意文字,想要迫使汉语全盘外化却以失败告终。其实在汉语词汇系统的边缘确实存在这样一类词,由于受到如OPEC、AI、CD等等西文字母借形词的影响,要么用西文字母词代替汉语原词运用于各类场合,要么原词以汉语拼音缩略的方式运用,书写形式拉丁字母化,外化程度很高,因此这类字母词成为了更为典型的外化词代表。

有专有名词类的外化字母词:RMB(人民币)、CCTV(中央电视台)、HSK(汉语水平考试)等。交通类标志性的外化字母词:D(动车)、G(高铁)、C(城际)、Z(直达列车)、K(快车)、T(特快)。其他生活类的(来自网络平台)外化字母词:DIY(自己动手做)、IQ(智商)、MTV(音乐电视)、PK(对决)、VIP(贵宾)等。以上这些字母词有些是汉语拼音缩略,有些是英文字母缩略,它们借用外族语言的音和形来表示原词的意义,与原词共存,因为字母词简洁、经济、高效的特点,它在语用中比原词的使用频率还高。

另外,还有一些外化词正在逐渐消亡。表4中的外化词曾广泛使用,随着时间流逝,在使用过程中走向消亡或已经消亡,如伙计(旧时词语)等,汉语原词的运用又回归主导地位。

表4 走向消亡的外化词

综上,外化词的生成演变不仅说明了外化词和原词的关系,也进一步地证明了汉语词汇系统对系统内部成员外化存在既适应又排斥的特点。

三、掺和外语现象

外化词的生成是汉语外化现象的主要特点,掺和外语现象是汉语外化现象的又一重要表现方式。“掺和外语现象”是史有为先生《汉语外来词》中提到的一个概念,汉语中的“掺和外语现象”是在日常言语表达、语言艺术(歌词等文艺作品的创造)中常常夹杂一些外语词,比如,“这个软件有bug”,这个“bug”(缺陷、漏洞)不是汉语语言变异形成的外化词,而是纯粹的外语词。掺和外语现象在港澳台、海外华人聚居区及归国华侨言语社团中非常盛行。

掺和外语现象是外语词的直接引用,虽然没有形成外化词,但这种替换汉语原词的引用使汉语外化现象变得格外明显而又特殊。具体说来,它的特殊表现在:掺和外语的来源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是多种语言,如,“饭已经 OK了,下来めし(吃饭)吧!”这句话掺杂了英语和日语。掺和外语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直接植入汉语语句或段落中,不会受到汉语语音、构词规则的改造。外语词对汉语词或词组进行替换,也只存在替换作用,并在替换中严格遵循汉语语法规则,也就是不会引起汉语表达的其他变化。

萨丕尔在《语言论》中说:“研究一种语言在面对外国词时起怎样的反应——拒绝它们,翻译它们,或是随便接受它们——很能帮助我们了解这种语言的内在形式趋势。”[2,p177]任何语言只要互相接触,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有掺和现象的发生,而且在语言融合的漫长过程中,掺和现象会持续一段长的时间。归国华侨中的掺和现象会随着汉语长时间的交际影响而逐渐减弱。海外华人聚居区由于境外语言的强势力量,在汉语习得上的后天不足,掺和现象会更加典型。

值得一提的是,掺和外语现象可以带来言语创新,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灵活运用此现象,在汉语言小品相声等语言艺术中可发挥提升语言修辞表现力的作用。此外,掺和外语现象在对外语言教学课堂中也担任了重要角色,比如对于英语或汉语是母语的学生来说,夹英夹汉的教学语言有时更有利于二语的初期习得,帮助解决外语教学中遇到的棘手语法问题。

四、汉语外化现象影响力背后的思考

(一)汉语外化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

汉语词汇系统是一个庞大的词语集合,从时间上划分,可以分为古语词汇和现代汉语词汇;从来源上划分,可以分为古语词汇、方言词汇、外来词汇;从使用频率上划分,可以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词汇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新成员源源不断地流入,外来词受汉语言的影响进一步改造汉化生成汉化词,汉语词受外族语言影响进一步外化形成外化词,外来词的汉化和汉语词的外化现象都可以在词汇系统里形成一个大的聚合,成为词汇系统的一部分。因此词汇系统还可以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划分为汉化词和外化词。汉化词包括从语音、语义、语法上接受改造的外来词,其中意译词是汉化词的典型代表,外化词通过外来词对原词的、词缀化、汉语拉丁字母化生成,其中字母词尤其是汉语拼音字母缩略词是外化词的典型代表。这两部分词汇不是孤立的,它们和外来词交汇,和本土词共生,此消彼长,随语言的接触不断而变化万千,同时外化词汇和汉化词汇的划分也成为了语言接触的有力见证。

(二)汉语外化给汉语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外化现象产生的外化词大多数是汉语对外语“仿拟”的创新词汇,“过去叫汗衫,现在叫T恤”,“T恤”是音仿;把“烤肠”说成“热狗”这是意仿;“HSK”是利用汉语拼音的形仿。各种“仿”让外化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体接受度高,运用范围宽广。但外化现象导致的“创新”也面临着言语规范的考验。

对于汉语来说,外化现象是需要规范的,尤其是拉丁字母化的汉语。尤其要规范字母词使用的场合、人群,特别是对正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规范的正向引导,加强母语的修炼,在言语创新的同时做到“说规范话,写规范字”。

不论是外化还是汉化,都是语言接触并相互妥协的结果。已经有学者提到中文受到英文的影响而带来了语言西化的危机,还有一些学者针对汉语的纯洁性已经受到干扰提出了“恶意西化”“他者化”的观点等等。综上,汉语的外化现象对汉语言本身的干扰及汉语该如何对抗外化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值得继续思考下去。

五、结语

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影响从来都是双向的,不同语言的接触更是如此,汉语通过与不同语言的接触吸收了大量外来词的同时,在外来词的影响下出现了外化现象。同样,其他语言受到汉语及汉文化的影响,也产生了很多新词新语。外来词、外化词就如同语言中的混血儿一样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不同文明接触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演变,语言接触的产物将会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猜你喜欢

汉化原词外来词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汉语日源外来词的使用与收录现状
中国朝鲜语外来词词汇结构和使用考察
三姐妹
当成语中的“心”变成“薪”
“汉化”产权保险
汉语外来词研究论略
软件汉化之路
说“长”道“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