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87,备航“南沙梦”

2018-11-05唐谟德

百姓生活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永暑礁小艇观测站

1987年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4届政府间海洋委员会年会,委托中国建立5个海洋观测站,其中大陆沿海3个,西沙、南沙各1个,南沙群岛观测站的序号为第74号。为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对第74号海洋观测站建站选址工作,1987年3月和10月,海军两次派出由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有关单位组成的海上编队,圆满完成了我国南沙群岛相关海域的海洋调查及永暑礁勘察测量任务,为第74号海洋观测站建站选址提供依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次对南沙群岛海域进行的大范围海洋调查,也是我人民海军第一次登上南沙岛礁……

首次对南沙群岛相关海域进行大范围海洋调查

1987年3月,海军派出以南海舰队某大队V350船、海洋十一号船,东海舰队某海测船大队海洋调查队等单位联合组成的海上编队,赴南沙海域执行海洋调查任务。编队由南海舰队某大队副大队长原海林任总指挥,大队副政委唐谟德、参谋长杜大光及东海舰队海洋调查队队长郑忠生为副总指挥。

这次海洋调查的范围,北起北子礁以北中沙群岛南沿,南至曾母暗沙以南,东起马欢岛、费信岛附近,西至万安滩以西,基本覆盖了我国南沙群岛主要海域。

1987年3月30日上午,编队在湛江港举行了庄严的出航仪式。3月31日下午16时,V350船首先到达作业海区,正式开始测量作业。第一个调查站是连续站,由于准备工作充分,海况和气象良好,调查工作开展很顺利。4月1日下午16时,第一个连续站的调查任务顺利完成,启航前往第二个调查站。到第二站大约需要航行4个小时,东海舰队海洋调查队郑忠生队长利用航渡中的这段时间,召集海调部门的干部和骨干讲评第一站的调查工作,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要求。

不料,第二天调查仪器出现问题。本来,上级对这次任务很重视,新配了当时最先进的“千米温盐深自记仪”和“海流自动印刷机”,但经实测发现这两种仪器故障率高,工作不稳定。为确保测量数据准确可靠,经请示上级,决定改用传统的“颠倒式采水器”和“厄克曼”海流計。这两种传统测量仪器质量稳定,数据可靠,但全是手工操作,工作量增加了好几倍。为了保证取得的水文资料准确可靠,海调人员宁愿自己多吃苦受累,改用传统测量仪器精心作业。

远洋调查是漂泊作业,要求工作船定位准确,移位不得超过4海里。南沙海流复杂,对船位影响大,为了确保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大队领导原海林、杜大光,教练船长李道杰和V350船船长汤庆惠、副船长陈良榜,海洋十一号船船长孟祥荣、副船长张文斌等,带领航海部门的干部战士,坚守岗位,密切注意风向、风速、流向、流速的变化,及时测算船位,发现移位,立即动伡校正。特别是调查工作后期,气象恶劣,风浪很大,在一些流速较大的海域,一个调查点要修正五六次船位,由于指挥正确,船领导与海洋调查队配合默契,保证了正点资料的获取。

自3月30日至4月23日, V350船、海洋十一号船完成第一个航次的调查;6月29日至7月26日,海洋十一号船完成第二个航次的调查。两个航次,共取得海水温度、盐度、密度、深度等数据(样品)22万余组(件),流速流向数据37000余组,以及验潮、海浪数据,海洋气象要素、水色透明度、海发光、地质样品各一批。海上编队取得的各种调查成果,全部符合精度要求,受到海军司令部通报表扬。

南沙海洋调查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在南沙群岛建立第74号海洋观测站建站选址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调查中发现和更正了过去海图的许多错误,为船舶的安全航行和渔民安全作业提供了保障。

永暑礁勘察测量:我人民海军首次登上南沙岛礁

南沙海洋调查结束后,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各方调查考察结果,倾向将第74号海洋观测站选在永暑礁。1987年10月,根据上级指示,南海舰队派出某大队V350船和某海测船大队测量分队,以及湛江某基地设计处、工程八处,舰队机关和舰队司令部气象台等单位有关人员组成的永暑礁勘察测量队伍,赴南沙永暑礁执行勘察测量任务,为我国在永暑礁建站做最后准备。这次任务由南海舰队某大队参谋长杜大光任总指挥,南海舰队某海测船大队总工程师刘金凯任副总指挥。

1987年10月14日16时,V350船从湛江港启航,于17日上午抵达永署礁海域。

此前,有关永暑礁周围海况地形,如礁盘到底有多大,礁盘周边水深多少等,都没有完整的资料。而且经现场实测,发现海图标位与礁盘的实际地理位置偏差较大(约2.5海里)。为安全起见,V350船在距礁盘约5海里处停航漂泊。

由于对礁盘的现状不了解,为确保安全,指挥组决定由V350船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突击队乘小艇先行登礁摸清情况后,勘测技术人员再登礁。突击队共11人,全由党员组成,大队参谋长杜大光任队长,V350船政委耿忠海任副队长。

突击队在出发前做了周密计划,小艇怎么安排,登礁后怎么部署,遇到敌情怎么办,都有详细预案。

10月17日上午9时50分,是个值得纪念的时刻,以V350船官兵为主力组成的突击队,乘坐小艇正式登上永暑礁。这也是我人民海军部队,第一次登上南沙岛礁。

突击队员们由于没有登礁经验,涉水登上布满珊瑚礁石的礁盘,大家一脚踩下去直插到膝盖,拔出来腿上都伤痕累累。但大家没有一个人停顿犹豫,一口气冲到1987年5月国家海洋局南沙考察队设立的宣示我国主权的考察碑周围,没有发现明显的可疑物品。接着,突击队分成3个组,成扇形向四周对全礁进行搜索。突击队员们一边勘察地形,为后续部队登礁选择路线,同时选择建航标灯桩和高脚屋的地点。礁盘上的东面、北面、西面都布满珊瑚礁,考察碑以南有一片沙滩,细细的珊瑚沙,雪白雪白的,很平,是登礁的理想路线和地点。接着,突击队又选定了建航标灯桩和高脚屋的地点。上午11时30分,突击队人员返回船上。

17日12时,由V350船副机电长李世涛等4人驾小艇,护送测量分队人员上礁架设航标灯桩。17时,航标灯桩架设完成,照距达7~8海里,可为母船机动和登礁测量定位提供明确的目标。

10月18日,测量人员开始正式对礁盘进行勘察测量。测量分队虽然有过在海岸和近海岛礁勘测的经验,但在远离大陆的礁盘上测量还是第一次。由于礁盘上水位高,礁盘干出物少,连个架设测量仪器的地方都没有,测量人员只能泡在海水中作业,工作非常辛苦。但他们不怕困难,起早摸黑,每天在礁上工作12小时以上。下礁回工作母船后,晚上还要对白天取得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校对,发现错漏或疑点,第二天及时进行补测更正,从而保证了所测资料的完整准确。

按上级下達的任务要求,要在礁上进行昼夜连续验潮测量,这样就需要在礁上搭建高脚屋。为搭好高脚屋,湛江某基地工程八处专门派来一名处领导现场指导。10月23日,高脚屋正式搭成。这是我军在南沙岛礁上搭建的第一座高脚屋。高脚屋建在考察碑北面,搭得很牢固,可抗击一般台风。高脚屋为金字塔形,上小下大,底盘宽约四五平方米,低潮时离水面约3米。在底层还搭了个架子,用来放测量仪器,还放了个用于烧开水的柴油炉。

10月23日下午4点,验潮测量人员上礁开始验潮测量。为保护验潮人员的安全,V350船成立了武装小分队,共分3个组轮流上礁,每组4人,分别由耿忠海政委、第一侦察部门长亓传华、枪帆部门长苏学成任组长。第一天,由耿忠海小组上礁,组员有海调部门长李会群、技术员王春武,及第二侦察部门长权海俊。

当晚,在礁上过夜的有验潮技术人员和武装小分队共8人。出发前,小分队带了船上炊事班为他们准备的晚餐,有牛肉、咸鸭蛋。他们在礁上钓了鱼放柴油炉上煮了,配上方便面佐料做成“鲜鱼汤”。耿忠海政委还带了一瓶珍藏的泸州老窖,在礁上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庆祝“晚宴”。“晚宴”很热烈,官兵们第一次在南沙礁上过夜,都很激动。

负责礁上验潮的官兵很辛苦,他们需昼夜24小时泡在海水里不间断地工作,白天烈日暴晒,晚上风吹浪打。大家困了,捧一把海水擦擦脸;饿了,干咬一口快食面充饥。

对礁盘周边的测量颇费周折。礁盘周边水浅,高潮时工作小艇还能接近礁盘测量,低潮时礁盘的拍岸浪太大,小艇沿礁盘航行和作业很危险,只能在高潮时作业,低潮时则无法工作。根据气象预报,为抓紧时间赶在天气变化前完成任务,测量队工程师刘金凯、分队长方世群等经过对礁盘实地考察,决定调整工作程序。高潮时,用小艇测礁盘;低潮时,换冲锋舟测礁盘,小艇改测锚地和航道,相互穿插进行。这样,无论高潮低潮,礁盘、锚地、航道都能同时不间断连续作业。10月25日16时,V350船终于赶在气象变化前提前完成测量任务。

10月26日凌晨1时,V350船和勘察测量队从永暑礁海域启航,继续在南沙海域实施侦察,于11月2日完成任务安全返回湛江。

这次永暑礁勘察测量用时9天,共完成锚地测量20平方公里,礁盘地形测量1.8平方公里,配合测量进行验潮观测8天,天文观测一昼夜,连续水位观测24小时。通过勘测,校正了原来海图的误差,如原海图干出物只有3处,实际上低潮时可以看到多处露出水面的珊瑚礁石,特别是原海图的礁盘方位偏差较大,都作了校正。工程考察组考察了礁盘及其周围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采集了礁盘上的岩土样品。在勘察测量基础上,提出了第74号海洋观测站定点和锚地、航道开挖建议方案。

根据编队勘测结果和建议方案,上级很快作出决策。1988年2月2日,南海舰队首批建站部队正式进驻永暑礁,开始建设永暑礁海洋观测站。同年8月1日,永暑礁海洋观测站建成投入使用。

猜你喜欢

永暑礁小艇观测站
GPS导航对抗数据质量特征实例分析
四川省甘孜州:航拍四川稻城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
池上
去中心化时差频差直接定位方法
娇美礁更美
母船带航速收放小艇实施方法研究
RTK技术在煤矿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