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棉花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及植棉对策研究
——基于2002―2016年度数据实证分析

2018-11-05唐文李晓晓吕宁

中国棉花 2018年10期
关键词:棉农总成本变动

唐文 ,李晓晓 ,吕宁 ,3*

(1.新疆农垦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新疆 石河子832000;2.新疆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832003;3.新疆农垦科学院,新疆 石河子832000)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位大宗农产品,棉花生产对纺织工业发展、社会就业、出口创汇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因此,棉花产量与品质、成本与收益、价格波动及其相关政策一直以来深受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国棉花产业在发展中遇到一些困境:从国际形势看,我国棉花品质上与美棉、澳棉仍有一定的差距,在价格上处于竞争劣势,存在供大于需与有效供给不足双重矛盾,棉花价格剧烈波动及进口棉不断增加,对国内棉农收益和种植积极性影响很大;从国内各植棉省(自治区)棉花生产情况比较来看,普遍存在种植面积逐年下降、产量不高、棉农收益低等问题[2-3]。在全球化背景下,棉花作为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比较优势正在下降,这严重制约着我国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李先东等[4]收集1990―2013年我国棉花数据,对全国的棉花种植成本与收益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总结得出我国棉花生产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棉花价格和种植成本是影响我国棉花收益的关键因素。李培良等[5]、王延琴等[6]、胡雪梅[7]、王莉等[8]通过对我国棉花生产总成本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阐明棉花种植成本主要是土地成本、物化成本和人工成本。杨秀玉等[9]指出,由于新疆棉花价格低迷、用于支付雇工费用和流转地租金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等因素,新疆植棉收益处于下滑趋势。张立杰等[10]对我国棉花的价格、产量和收益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

梳理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学者对新疆棉花生产成本变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多,但是从新疆棉花种植总成本的各具体项出发,分析各项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及变动特征的研究较少。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区,棉花种植资源优势与经济效益显著,但近年来出现了棉花种植面积逐年下降、产量与品质不高及棉农收益日渐下滑等问题。研究明确新疆棉花生产与收益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是当前新疆棉花生产上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利用2002―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新疆棉花成本中各构成因子的波动及占比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明确影响新疆棉花收益的主要因素,掌握新疆棉花生产的制约因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新疆棉区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降水量不到200 mm,大部分靠人工灌溉植棉,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间 2 700~3 300 h,有利于种植高产优质棉花。由于特殊的气候及地理条件,新疆成为我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基地。棉花种植面积占新疆总耕地面积的1/3。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新疆棉花产量达到359.38万t,占全国比重为67.82%。

1.2 数据来源

采用2002―2016年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11]中棉花的种植面积、产量、总成本、净利润、成本利润率、物质与服务费用(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等数据,对新疆棉花生产收益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其中,新疆棉花的生产总成本反映的是单位面积土地上种植棉花过程中所投入的各项资金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土地成本由流转地租金、自营地折价等构成。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物质与服务费用和人工成本2个部分,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又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主要包括种子费、化肥费、农药费、农膜费、租赁作业费、机械作业费、排灌费、工具材料费等,主要以现金的形式体现;间接费用包括管理费、固定资产折旧、财务费、销售费和保险费等,这类成本是进行农业生产所必需发生的,所占比重较小。通过数据的计算整理,发现直接费用占新疆植棉物质与服务费用的绝大部分,为此,在相关分析中以直接费用为主。人工成本分为家庭用工和雇工费2种,近年来雇工费逐渐上升,2011年之后,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家庭用工折价的比重也在逐渐上升。

1.3 数据处理方法

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对棉花生产成本的各项成本进行核算、对比,并横向、纵向比较其发展趋势及动态变化;用SPSS 20.0分析总成本与其构成项的相关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面积与年均产量的动态变化

自1980年市场开放以来,在市场调节作用下,我国的棉花种植快速向新疆转移,国产棉花的地域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随着人工成本、物质成本等的上升及棉花价格的波动,新疆近30年的棉花种植面积及产量波动十分明显(图1)。

从图1可以看出,1980―2016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从 18.12万 hm2上升到 180.515万 hm2,增加了8.96倍,总体呈增长趋势。1985年、1993年及1995年的棉花播种面积较相邻年份有所下降,这与当期的棉花价格、天气等因素密切相关。2000年的棉花价格上升使得2001年棉花生产规模明显扩大,2002―2008年棉花种植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2009―2010年又明显降低。2011―2016年棉花种植面积年际波动较大,但总体呈增加趋势,这与2011―2013年我国实施棉花临时收储和2014年以来试行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有关,这些政策对保护农民利益、稳定棉花生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图1 1980―2016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及产量变化

棉花种植面积的波动受棉花价格波动的影响很大,从2003―2016年棉花价格指数波动情况(图2)可以看出,在此阶段国内市场棉花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极值相差100,棉花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导致棉花生产的不稳定。

1980―2016年棉花产量的波动与播种面积的波动相似,且产量的增长幅度要大于播种面积,尤其在1996年以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在30多年的棉花生产过程中,新疆皮棉单产、总产都有所上升。新疆皮棉产量从1980年的7.9万t提高到2016年的 358.38万 t,上升了 44倍;单产从 1980年的435.98 kg·hm-2上升到 2016 年的 1 990.87 kg·hm-2,增加了3.6倍。由于棉花收益波动,挫伤棉农植棉积极性,2015年新疆皮棉产量较2014年有所下降,但2016年皮棉产量又有所提升。棉花产量的大幅上升,一方面受益于新疆独特的光、热、水等自然条件;另一方面,是因为1980年以后全国棉花种植逐渐向新疆转移,加上新疆的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的优势,促进了其植棉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

2.2 棉花种植总成本变动分析

在对棉花种植的成本收益进行核算时,一般用每666.7 m2种植的总成本和单位产品的总成本2个指标来反映棉花的成本投入情况。本文中采用每666.7 m2的总成本作为指标进行核算。另外,由于2004年的农产品成本收益核算方法与1998年的核算方法有所不同,为了指标数据一致,确保数据比较的准确性,在本文中所用到的指标数据都根据《新旧农产品成本核算指标转换方法说明》[11]进行了统一。

图2 2003―2016年新疆棉花价格指数波动

从表1可以看出,在2002―2016年,新疆棉花的总成本和生产成本的变动趋势大体一致:在波动中不断上升。在2002―2004年,生产成本和总成本增加幅度较小,每666.7 m2生产成本从689.58元上升到734.68元,上升了6.54%;总成本从771.12元上升到846.88元,上升了9.82%。2005―2009年,每666.7 m2生产成本、总成本分别增长了24.53%、22.72%,较前一个阶段上升趋势增强。2010―2016年,生产成本和总成本大幅度增加,每666.7 m2生产成本、总成本分别上升了55.09%、53.36%。土地成本的波动较生产成本和总成本更剧烈,总体上呈增长的趋势;其增长幅度呈先变大再缓慢缩小再变大趋势,2002―2005年增长幅度较大,2005年较 2002年增长了 1.72倍,而 2006―2010年增长较为缓慢,2011―2016年增长较快。总体看来,棉花种植的总成本中生产成本占比较大,2002―2016年平均占比达到82.83%,而土地成本占比仅为17.17%。

成本的变动影响着整个要素市场的价格波动和全要素的配置效率。棉花种植生产成本、土地成本的不断增加,加上棉花市场价格的不断波动,从而影响着棉农收益和植棉积极性,这也是近年来新疆地区棉花种植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

2.3 棉花生产成本构成变化分析

棉花的总成本由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构成。考虑到土地成本和生产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下面主要就生产成本的构成指标进行分析。

2.3.1人工成本、物质与服务费用变动分析。如表2所示,从人工成本、物质与服务费用及生产成本的绝对量来看,三者的变动趋势大体一致。在2002―2016年,每666.7 m2人工成本从366.75元增长到934.66元,增加了1.55倍,物质与服务费用增加了1.59倍,人工成本的增加明显较快。在人工成本构成中,家庭用工折价增长要快于雇工费,2016年达到每666.7 m2449.25元。家庭用工折价的快速增长可能是由于劳动成本的上升,使得棉农选择家庭做工替代雇工;另外,棉农在总成本计算中可能会忽视家庭成员的机会成本。从人工成本在生产成本中的占比来看,2016年较 2002年下降了0.39百分点,这与新疆调整棉花种植模式、实行规模化机械采收密切相关[5,8]。

表1 2002―2016年新疆每666.7 m2棉花种植总成本、生产成本、土地成本及其增长率变化

表2 2002―2016年每666.7 m2棉花生产成本构成的变动情况

从人工成本和物质与服务费用的变动情况来看,两者在2002―2016年间呈波动上升趋势。人工成本在2002―2004年间略有下降;2005―2010年平缓增长;2011年较 2010年降了 4.32%,2011―2016年均增长率为10.18%。物质与服务费用的波动情况大致可以分为2002―2010年缓慢上升、2010―2011年骤增和 2011―2016年小幅波动上升(增长幅度显著低于此前阶段)3个阶段。

整体来看,人工成本的波动幅度要大于物质与服务费用,2002―2016年人工成本在生产成本中的占比有所上升,物质与服务费用占比逐渐下降。

2.3.2直接费用构成变动分析。2002―2016年新疆棉花种植各项直接费用见表3。从占比分析,2002―2016年,化肥费和租赁作业费占比最大,化肥费年均占比达32.77%,租赁作业费年均占比达38.62%;而农药费、种子费和工具材料费占比相对较小。从各直接费用的变动情况来看,化肥费的波动情况最为明显,除了2009年、2013年、2016年同比下降外,其余年份同比都增长,其中2011年较前一年增长了27.48%,2014年较前一年增长了18.81%。租赁作业费的波动也较为明显,2002―2005年较平稳,2006―2010年持续增长,2011年的增长率达到72%,此后3年逐渐下降。种子、农药、农膜等费用呈增长趋势。

总体上来看,棉花生产的各项直接费用在2002―2016年都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直接费用在物质与服务费用中占很大比重,其增长是棉农种植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

2.3.3成本构成项与总成本相关性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新疆棉花生产成本中的农药费、化肥费、种子费、家庭用工折价、雇工费、租赁作业费和工具材料费与总成本呈极显著相关,表明这些成本构成项的变动均会引起总成本的变动。

表3 2002―2016年每666.7 m2棉花生产直接费用构成的变动情况 元

表4 各成本构成项与总成本的相关性

2.4 收益变动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成本利润率和净利润(收益)的变动趋势相一致,2002―2016年变动幅度较大。根据成本利润率和净利润的变动特点,可分为2002―2004年、2004―2008年、2008―2011年和2011―2016年 4个阶段,2002―2004年成本利润率和净利润先快速上升后又极速下降,在2003年成本利润率为139.37%,达到此阶段的顶峰。2004―2008年的收益呈现 “M”型变动趋势,2005年和2007年成为2个拐点。该阶段成本利润率的均值为32%,666.7 m2净利润年均值为333.89元,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在2008―2011年,收益呈现先快速上升后又极速下降的趋势,但变化幅度要小于2002―2004年。2010年以后,除2012年的收益比2011年有所增加外,剩下的年份都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14年开始出现负利润。从成本利润率和净利润的数据和变动情况来看,近几年棉农的收益总体呈下降趋势。2016年净利润有所增加,可能与该年度棉花单产增加及棉花收购价格提高紧密相关。

图3 2002―2016年棉花种植收益变动

3 结论及对策建议

3.1 新疆棉花种植成本不断增加的原因分析

3.1.1人工成本投入大。从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且家庭用工折价和雇工费与总成本极显著相关。在2002―2016年,新疆棉花生产单位面积人工成本增加了1.55倍。在新疆农业人口情况调研中发现,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幅度减少,形成人地比例严重不协调的矛盾。棉花的打顶、收花等环节要雇佣大量人工,人力资源的稀缺使得雇工成本不断提高,这也是导致新疆棉花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

3.1.2肥料投入费用的迅速增长。综合分析来看,肥料投入在新疆棉花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仅次于人工成本,在新疆棉花成本变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化肥费用迅速增加,与国内外资源状况、原材料价格不断提高及农户对产量提高的要求密切相关。另外,因连年种植棉花,新疆棉田病害频发,土壤质量不断下降,为了进一步获得高产,棉农大量施用化肥,从而导致棉花种植成本大幅增加。

3.1.3种子费大幅度增长。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种子费虽然占棉花生产成本的比重较小,但是增长幅度较大。农以种为先,品质优良的种子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因选育优良品种周期长、制种难,从而导致棉花种子单价大幅提高。种子费的不断增加,对棉花生产投入和收益变动具有显著影响。

3.1.4地膜费不断上升。从2002年到2016年新疆棉花生产地膜费增加50%以上。地膜投入成本的大幅增加,一方面与地膜投入量的增大密切相关[12];另一方面与地膜价格上涨有关,随着地膜使用强度、降解性能等的提高,地膜价格不断升高。

3.2 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存在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结构性供给不足矛盾,新疆的棉花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近年来,新疆棉花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价格的大幅波动导致棉花利润率逐年下降,使得棉农的积极性严重受挫。根据对2002—2016年新疆棉花成本与收益的变动特征及成本具体项的相关性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3.2.1大力推行棉花种植全程机械化,降低人工成本。在棉花的整个生长周期中,人工成本所占比例过高是阻碍新疆棉花收益提高的重要问题之一。结合新疆农业现代化及规模化种植优势,大力推行棉花种植机械化是降低人工成本的重要途径[13]。从新疆的植棉经验看,不采用机采时,棉花收入的35%要用来支付拾花费[14],而引进、推广机采棉技术能降低约30%的成本。因此,应加强机采棉配套技术措施研究,包括品种培育、田间管理、机械采摘、清理加工等,推进新疆棉花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

3.2.2加大棉花科技投入,提升棉花产量和品质。统计数据显示,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我国为27%~35%,发达国家为70%~80%。2015年我国棉花科研强度仅为0.032%,在种质创新与病害防治方面研发力量更是薄弱[1],这也是我国棉花产业竞争力受限的主要因素。另外,新疆棉花的生产以及棉花品种的研发与实际需求不一致:生产高支纱需要长度在31 mm以上的优质棉花,生产普通纱或低支纱需要的是长度在26 mm以下的低价高产棉花,而目前新疆的棉花长度大多在26~29 mm,只能长棉短用以纺40支左右的纱。

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建议政府加大棉花科技研发力量的投入,科研院所、高校与棉纺企业加强合作,联合开展棉花高产栽培技术、高效水肥利用、病虫害防治、机械化生产等重点技术攻关,选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棉花新品种;研发新型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从而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在棉花种植中加强自动化管理技术的使用,以降低人工管理成本;不断提升棉花纤维品质、产量和生产的稳定性,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生产能力,解决棉花供需结构性矛盾,进而提高棉农生产收益。

3.2.3大力培育棉花产业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生产经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单产和品质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其规模化的生产组织方式[15]。规模化经营是提高棉花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建议跨地州整合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和同质化资源,大力培育棉花产业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多种形式的棉花规模化经营方式(如棉花合作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种植大户),实现一家一户的家庭分散经营向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方式转变,使农民从传统的棉花生产者向具有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投资意识、科技意识的农业企业家转变。棉花生产实施规模化经营,有利于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能够有效解决小农经济的各种矛盾,真正实现棉花增产和棉农增收。

3.2.4完善棉花相关补贴政策,提高棉农收益。各级政府确保落实国家生产性补贴、销售性补贴及出口补贴,调动全产业链的生产积极性。政府还应引导金融保险业务在棉花生产保险领域的健康发展,补偿自然灾害给棉农造成的损失,确保棉农收益。此外,还应进一步通过完善目标价格政策,健全生产补贴制度,加大对生产环节和农民的直接补贴,以提高棉农的生产积极性。同时,科技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和机械化生产科研资金的投入,提高新疆棉花产量、品质和棉花机械化程度,从而降低棉农用工支出,增加棉花产值及效益。

猜你喜欢

棉农总成本变动
2020年中国棉花种植成本调查
棉农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在改革中绽放青春
——记鹏远棉业公司棉检员杜军
数据驱动下的库存优化模型研究
变动的是心
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在TBM隧洞工程中的应用
关于煤化工生产企业成本管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