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人员信息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2018-11-02樱,叶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专家护理人员

刘 樱,叶 飞

(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武汉 430069;2.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 430079)

医疗服务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发展趋势,护理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信息能力将成为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和必备素质,直接关系到临床护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与护理质量的提升。

提高护理人员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信息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明确护理人员的信息能力标准,形成相应的理论基础,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1]。

1 护理信息能力的概念

护理信息能力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医学信息学大会上提出,国内外学界并无统一的定义。本文认为,所谓护理信息能力,是在护理实践中充分发挥护理信息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各方面优势的综合素养与能力[2],包括快速全面获取信息、合理分辨筛选信息、有效运用加工信息、积极创新生产信息的能力,是影响护理创新能力与护理科研能力的直接因素[3]。

提高护理信息能力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而其实施主体是临床护理人员及护理管理者,理论基础核心是护理信息学相关学科,核心要素是知识、技能、态度三维融合而表现出的综合素养,因此“知识、技能、态度”也是本研究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框架。

2 确定评估指标体系方法与过程

2.1采用德尔菲法(DelphiMethod)确定指标体系在进行大量文献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团队遵循“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可测性、目的性”的原则,设计评估指标体系原始样本调查表,共计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

同时利用自身人际关系网,遴选37名具有丰富护理工作经验的护理专家和5名信息管理领域的专家,利用设计调查问卷网页、网络通信工具QQ和E-mail等手段进行专家调查,专家分布(表1)。

表1 德尔菲法专家分布

指标体系原始样本调查表对每一个三级指标均给出极重要(5分)、很重要(4分)、重要(3分)、一般(2分)、不重要(1分)5个等级的评价标准。专家根据调查表进行评分,研究团队收集数据后利用SPSS等软件对每项指标进行汇总统计,采用均值、等级和(S)、满分比(K)来对结果进行评价。、S、K的值越大,则意味着该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越大,专家的意见越集中。专家一致程度可以参考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进行评价(由于采用五分制打分,因此也可采用标准差),C.V数值越小,则表明专家对该指标重要性评价的一致性越高,C.V计算如下:

C.V=σμ=∑ni=1(Xi-X)2n-1

在专家的本轮投票意见上进行汇总和再组织,将统计结果表现为不重要的(、S、K的值过小)、分歧较大(C.V过大)的指标作为拟删除指标加以标红,重新形成新的专家调查表,组织专家重新投票。如此经过三轮反复调查、调整后,各位专家的意见逐渐趋于统一和稳定,最后形成评价体系的各项评价指标。

2.2利用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确定指标权重在确定三级指标权重时,邀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门的15名资深护理人员组成专家团队。研究团队事先已经将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E-mail发送给各位专家,请其在参会时带来自己认可的三级指标权重的评价方案。15名专家在头脑风暴会议上,充分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最终形成统一意见的三级指标权重方案。

3 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根据前文阐述的流程,最终形成的护理人员信息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合计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从知识技能、操作技能、情感态度等3个方面进行分类,三级指标基本涵盖护理信息能力观测点,全部采用百分制权重(表2)。

4 讨论与总结

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速度进入大数据时代,随着护理理念、护理模式、护理管理模式的更新,信息能力必将成为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之一[4]。

4.1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信息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我国护理信息化起步比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学界针对护理信息能力评估的相关理论研究较少,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5-6]。而国外主流的护理信息能力评估工具,如医疗保健领域计算机态度预测量表(PATCH)、护理信息能力自测量表(SANICS)、护生计算机能力评估量表(ATNSCC)等,由于国情、护理管理模式等均有较大差异,并不适用于我国护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评估[7]。

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医院管理现状的护理信息能力评估体系,要以相关理论框架作指导,充分、全面考虑到护理业务的实际情况,从而可以更好地从多个维度衡量护理人员的信息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护理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依据我国国情、具体医疗机构的现状进行不断修正和调整,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4.2利用护理信息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促进护理信息教育护理教育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信息素质培养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职前教育与职后继续教育多注重于传统护理临床理论与技能的学习与培训,信息技术方面内容较少、层次较低,这也直接导致护理人员信息能力相对偏低。

基于护理信息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以问题为导向,能在一定程度指明当前护理信息教育的内容和改革方向,促进护理信息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普及护理信息相关基础知识,使护理人员更准确地把握相关概念及技能,从而提升护理信息能力的整体水平。

本研究以信息管理的学科特征为出发点,兼顾我国护理人员的实际状况,以“知识、技能、态度”为基本维度,在整体框架上构建护理信息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提升护理信息能力实践工作提供新的标准,为护士信息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4.3利用护理信息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提升护理质量护理信息化作为医疗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表现出其重要的支撑作用,以信息化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数据收集及时性与准确性,优化护理流程,在护理过程的质量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护理信息系统、电子病历、护理移动终端、护理后勤支持系统等护理信息化手段,都需要以护理人员的信息能力为依托,护理人员的信息能力是护理信息化手段开展的基础。

表2 护理人员信息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利用护理信息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对护理人员信息能力进行评估,发现其能力短板及问题所在,在护理继续教育中有的放矢,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对护理业务信息系统的操作水平,促进护理工作的精细化与高效化,提升护理工作效率。

构建护理人员有效的护理信息获取、处理、利用、创新能力,能够促使护理人员更新知识结构、加强交流共享,提升临床应变能力,及时获取有针对性的护理知识和信息,有效辅助护士临床决策,为一线护理工作提供强大的知识支持,从而显著提升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专家护理人员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致谢审稿专家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请叫我专家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专家面对面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