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重交通创伤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2018-11-02吴春香林宝丽林腾珠郁毅刚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急诊科流程医院

吴春香,林宝丽,林腾珠,郁毅刚,夏 挺

(1.解放军第175医院暨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急诊科,漳州 363000;2.解放军第175医院暨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护理部,漳州 363000;3.解放军第175医院暨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院办,漳州 363000)

意外伤害事故呈逐渐上升趋势,尤其是交通事故导致的严重创伤患者呈高频率递增趋势[1]。严重创伤患者病情危急、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等特点,若短时间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因此,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2016年依托本单位自主研发的区域交通伤平台,采取一种集信息网络、现场救护、安全转运、院内急救及ICU监护等融为一体的整体化护理模式,能够对患者提供快速、便捷、有效的急救护理服务,取得较好的成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急诊科151例严重交通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16分,根据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前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根据医师的治疗采取配合性护理措施,抢救过程中注意细节管理、心理干预。

1.2.2 实验组 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2.2.1 合理组织管理 组建创伤院级急救团队及科级救护小组,要求所有成员熟练掌握创伤伤情评估、急救技术,掌握严重创伤救护流程和较高的综合判断分析能力。院级急救团队成员分A、B组,需保证一人在位。科级救护小组值班实施相对固定配组,APN三班多人制,每班至少保证8名医护人员在岗,备一线、二线班,选择资历较深的医师、护士担任值班组长,明确小组成员职责,分工明确。严重创伤患者收治相对集中的科室设联络员1~2名,要求从中高级医护人员中选拔,需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开展急救技术培训,如战伤急救技术、模拟案例分析、护士心理素质等综合训练,尤其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使急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确保伤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同步救护,提高救治效果。

1.2.2.2 远程信息管理 通过对医院急诊科、医联体急诊科以及高速事故科进行合理的设备改造,如救护车、警车内外的高清摄像头,医务人员佩戴的增强现实眼镜,实时在线的双向可视化视频,随时采集车内及现场场景;车内配备的车载监护系统显示的患者信息实现实时无线输送数据,将高级急救专业力量前伸至现场、救护车上,利用远程会诊和医疗数据共享,使现场、转运、下级医院急诊科与院内信息一体化,实现事故现场处置、院内支援及准备等流程的无缝链接,信息流上下互通,缩短伤员获得有效救治的时限,确定最优化的救治路径,提高伤员救治率[3-5]。

1.2.2.3 急救流程再造 接到急救呼叫要求5分钟内迅速出诊,立即启动现场急救,急诊科通过随车装备了解现场情况,提前做好分诊、挂号、接诊准备工作。通过实时、高清、无损的数据传输,进行实时远程监控及护理指导,如呼吸道管理、液体复苏管理、管道管理等等。遇疑难问题时启动院内实时专科远程会诊系统,通过安装会诊软件的手机客户端进行远程会诊,解决患者救护中疑难问题,及时为伤者提供各种医疗及护理服务,为患者到达医院后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在保证救治质量的前提下评估各环节所需时间,制定严重创伤患者早期救治流程图(图1),以保证患者在抢救时间最小化、流程最优化情况下得到有效救治。

图1 严重创伤患者早期救治流程

1.3观察指标

1.3.1 抢救成功率 采用急诊抢救脱险标准[6-7],患者经过精心救治后,危及生命的体征或严重致残的危险得以解除,病情平稳达24小时以上为抢救成功。

1.3.2 患者满意率 根据实施效果自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术、急救流程、沟通水平、接诊速度、转运安全、患者整体舒适度等等,待患者病情稳定或出院后,由护士长征求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率比较[n(%)]

3 讨 论

3.1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早期的紧急救治是影响伤员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据创伤救治“黄金时间”理念,出于“时效性”,应用互联网技术,打破空间限制,将最好的护理技术延伸至救援一线,使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准确判断和最佳救护,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对伤员实施现场急救指导和零时差会诊,救护过程主动联系、多方互动、相互配合,使整个过程更加迅捷、通畅,减少中间环节,使非治疗性时间降至最低限度,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汇聚最优秀的医疗护理技术力量,提供多专业的专家会诊,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8-10]。

3.2重视无缝衔接提高患者满意度从现场急救、途中转运到院内救护流程标准化,与辅临科室、相关专科紧密协作,有预见性地安排急诊手术、专科救护的衔接工作,缩短交接空白时间,确保患者病情、生命支持、专科治疗的连续性,使整个救护过程达到一体化及无缝链接的最佳状态,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提高急救的护理质量[11-12]。新模式做到专人专责、分工协作、同步化救护,加强医护、护患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提升团队凝聚力,使救治过程更加完整、全面,使患者满意度提高到91.03%[13]。

3.3合理组织培训提高整体急救水平根据严重创伤救护的时效性和突发性特点进行规范化培训,着力提高护理人员战救技能、快速反应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定期进行考核,营造学习氛围,以竞争机制提高护士掌握知识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提升护士的专业技能。通过不断强化训练和模拟演练,持续优化流程和模式,使护理工作合理化;模拟案例分析需要多名医务人员共同配合、共同协作才能及时顺利完成,可有效提高护士的团队协作、配合能力,有效提高护士的整体急救综合水平[14-15]。

综上所述,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急救理念,急救流程再造,使创伤患者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也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是临床上值得应用的急救护理模式。交通创伤病死率仍较高,可根据创伤特点细化完善,使交通伤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护。

猜你喜欢

急诊科流程医院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