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2018-11-02宗亚玲程龙慧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体重儿败血症使用率

宗亚玲,丁 洁,程龙慧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安徽 合肥 230001)

新生儿是指胎儿娩出母体并自脐带结扎起至出生后28 d以内的婴儿[1]。新生儿科收住的新生儿大部分有早产、低体重、机体抵抗力低下、病情复杂、并发症和合并症多、侵袭性操作多等易感因素,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新生儿科是医院感染暴发的高危科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对新生儿科进行目标性监测,能发现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其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保证新生儿安全。本研究对2016年和2017年1—11月份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进行目标性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本院新生儿科开放床位45张,内设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床位10张,此次监测对象为2016年和2017年1—11月份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

1.2 监测项目 NICU和普通病房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医院感染病原菌在不同部位的分布,NICU和普通病房不同体重组别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呼吸机使用率及相关肺部感染率、脐/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及相关血流感染率等。

1.3 监测方法 根据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制定《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病例目标性监测表》和《新生儿病房日志》,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通过医院HIS系统每日查阅新生儿科电子病历,对照表格逐一填写,本监测主要查阅新生儿科新生儿的病程记录、医嘱单、医技报告等,持续监测每例新生儿从入院到出院的情况。填表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儿的基本情况、Apgar评分、出生体重、侵袭性操作起始时间、医院感染情况、医院感染病原学检查情况、医院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不同体重组别呼吸机和脐/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数,每日准确记录和统计以上内容,并深入NICU对每例重症新生儿进行床旁监测,与床位医生交流、探讨医院感染新生儿病情,填写医院感染情况和新生儿病房日志,最后每例新生儿出院后填齐表格剩余部分并存档,每月结合历史同期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每季度通过《医院感染监控信息》向新生儿科进行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

1.4 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对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做到标准统一、上报及时、填写准确与完整。

1.5 统计分析 将所有数据整理成表格,录入计算机,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率 2016年—2017年11月共监测新生儿科病例3 872例,住院总日数 42 427 d,医院感染56例、62例次,医院感染率 1.45%,例次感染率 1.60%,新生儿日感染发病率为1.32‰。其中NICU 796例,住院总日数 17 869 d,医院感染42例、48例次,医院感染率 5.28%,例次感染率 6.03%,日感染发病率 2.35‰;普通病房 3 076例,住院总日数 24 558 d,医院感染14例、14例次,医院感染率、例次感染率均为 0.46%,新生儿日感染发病率 0.57‰。

2.2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及构成比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以败血症为主,占45.16%,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占25.80%)、胃肠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和细菌性脑膜炎、其他部位感染(均为新生儿感染,即出现感染症状,但感染部位不明确),其中NICU和普通病房感染构成比中居第一位的均为败血症,分别占43.75%和 50.00%,其次均为下呼吸道感染,各占27.08%、21.43%。详见表1。

表1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及构成比

Table1 Site distribution and constituent ratio of HAI in neonatal department

感染部位NICU例数构成比(%)普通病房例数构成比(%)合计例数构成比(%)血液系统2143.75750.002845.16下呼吸道1327.08321.431625.80胃肠道918.7517.141016.13上呼吸道00.00214.2923.23中枢神经系统24.1700.0023.23其他36.2517.1446.45合计48100.0014100.0062100.00

2.3 不同体重组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 不同体重组医院感染率:NICU、普通病房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7.78、46.65,均P<0.0001);不同体重组例次医院感染率:NICU、普通病房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8.43、46.65,均P<0.001)。NICU与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率、例次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20、13.66,P值分别为0.011、0.003)。详见表2。

表2 NICU、普通病房不同体重组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

2.4 不同体重组新生儿器械使用率及其相关感染率 普通病房脐/中心静脉插管较少,数据大多为0,结果显示,新生儿脐/中心静脉使用率和感染率无相关性(r=0.937,P=0.063)。新生儿呼吸机使用率与其相关感染率呈正相关(r=0.973,P=0.027)。不同体重组患者脐/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呼吸机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 960.846、32 699.459,均P<0.001)。NICU与普通病房新生儿之间的脐/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呼吸机使用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 009.07、5 868.79,均P<0.001)。详见表3。

表3NICU、普通病房不同体重组新生儿器械使用及其相关感染情况

Table3 Device utilization and device-associated infection in different weight groups of neonates in NICU and general neonatal wards

组别住院总日数脐/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日数使用率(%)相关血流感染例数相关血流感染率(‰)呼吸机使用日数使用率(%)相关肺炎感染例数相关肺炎感染率(‰)NICU(体重,g)17 8691 5628.74159.603 95822.1571.77 ≤1 0001 44364044.35812.5082256.9644.87 1 001~6 51392114.1477.601 75326.9221.14 1 501~7 28710.0100.001 15015.7810.87 >2 5002 62600.000/2338.8700.00普通病房(体重,g)24 558670.27114.93370.1500.00 ≤1 000500.000/00.000/ 1 001~951677.05114.93151.5800.00 1 501~9 53000.000/130.1400.00 >2 50014 07200.000/90.0600.00合计(体重,g)42 4271 6293.84169.823 9959.4271.75 ≤1 0001 44864044.20812.5082256.8044.87 1 001~7 46498813.2088.101 76823.7021.13 1 501~16 81710.0100.001 1636.9010.86 >2 50016 69800.000/2421.5000.00

2.5 器械相关感染与非器械相关感染情况 极低体重组(≤1 000 g组)的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数值高于非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体重组(1 501~2 500 g组)和正常体重组(>2 500 g组)的非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高于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不同体重组新生儿器械相关与非器械相关感染情况[%(例)]

Table4 Device-associated and non-device-associated infection in different weight groups of neonates(%[No. of cases])

体重(g)监测例数器械相关非器械相关χ2P≤1 0003633.33(12)16.67(6)2.6670.1021 001~2094.78(10)4.78(10)0.0001.0001 501~1 0800.09(1)1.39(15)12.3410.000>2 5002 5470.00(0)0.31(8)8.0130.005

2.6 真菌败血症感染率及与季节的关系 我院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为每年的六、七月份,此时节真菌败血症感染例数显著增高,调整后的每千日感染率高于非梅雨季节。

表52016—2017年不同季节真菌与非真菌败血症千日感染率

Table5 Incidence of fungal and non-fungal septicemia per 1 000 days in different seasons from 2016 to 2017

季节住院日真菌败血症感染例数千日感染率(‰)非真菌败血症感染例数千日感染率(‰)梅雨季节7 600101.3240.53非梅雨季节34 82710.03130.37

2.7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 发生医院感染62例次,送检细菌学培养57例次,送检标本70份,检出细菌和真菌共45株,送检率为91.94%,阳性率为64.29%。检出病原菌均来源于下呼吸道和血液系统,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首位(20.00%),其次为克柔假丝酵母菌。其中下呼吸道分泌物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最多,血液系统克柔假丝酵母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最多。见表6。

3 讨论

本院2016年和2017年1—11月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率为1.45%,高于罗洁等[3]报道的1.2%,低于左亚沙等[4]报道的2.39%,远低于廖丹等[5]报道的7.41%。其中NICU医院感染率为5.28%,与陈幼华等[6]报道的6.08%相近,远低于王晓冬等[7]报道的12.69%。

表6医院感染下呼吸道和血液系统检出病原菌情况

Table6 Detection of pathogens causing LRT and blood system HAI

病原菌下呼吸道血液系统合计构成比(%)革兰阴性杆菌7182555.55 产酸克雷伯菌24613.33 铜绿假单胞菌4048.89 大肠埃希菌05511.11 肺炎克雷伯菌18920.00 产气肠杆菌0112.22革兰阳性球菌3148.89 巴氏葡萄球菌2024.45 腐生葡萄球菌0112.22 沃氏葡萄球菌1012.22真菌0161635.56 克柔假丝酵母菌08817.78 热带假丝酵母菌06613.33 白假丝酵母菌0224.45合计103545100.00

自开展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以来,我院加强了新生儿医院感染重点环节和高危因素的风险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达到持续改进,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了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本组监测结果显示,新生儿发生的医院感染部位以血液系统为主,占45.16%,其次为下呼吸道、胃肠道,NICU和普通病房均以败血症为主,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与相关报道[3]基本一致,与国外NICU医院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血液系统一致[8]。

本组监测结果显示,NICU、普通病房不同体重组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越低,感染率越高,与相关报道[4,9]一致。NICU与普通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1)自身原因,NICU中低体重儿占比较大,患有合并症、并发症的危重新生儿较多,而危重新生儿和低体重儿大多数是早产儿,早产儿很多器官脏器并未发育完善,出生后不能适应离开母体后的新环境,大部分新生儿皮肤菲薄,免疫抵抗力也较正常体重儿低下,是新生儿中的高危新生儿;(2)侵袭性操作较多,由于NICU中低体重儿、危重新生儿多,新生儿各系统发育不完善,需各种医疗器械进行生命支持,诊疗活动也比一般新生儿频繁,感染机会多;(3)住院时间长,危重新生儿治疗过程复杂、用时长,而低体重儿的体重一般达到标准才能出院,新生儿体重越低、病情越重、住院时间越长,而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的概率越高,感染率就越高[10]。因此,在积极、有效治疗新生儿的同时,还应降低低体重儿的出生率。感控工作中,应做好常规产检,普及孕产知识,加强宣教,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密切关注低体重儿和危重新生儿,严格掌握侵袭性操作的指征,规范诊疗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环境和物品的清洁和消毒,加强手卫生管理等。

本组新生儿体重越低,器械使用率越高,器械感染率也相应增高,与报道[11-12]一致。NICU新生儿器械使用率、器械相关感染率均高于普通病房。分析原因是NICU中低体重儿、危重新生儿多,新生儿大多未足月,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均未发育完善,大多需要呼吸机支持和长期静脉营养支持,增加了器械的使用率,而自身免疫功能的不完善又增加了器械相关感染,器械的使用破坏皮肤和黏膜屏障,从而导致新生儿体重越低,病情越重,器械使用率越高,感染率越高。因此,对于NICU新生儿,应严格掌握器械使用指征,做到每日评估,尽早拔管,规范气管插管和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流程,加强管路维护,同时加强手卫生,对NICU内的高频使用器械、器具,必须每日消毒2次以上,新生儿暖箱的清洗、消毒由专人负责,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路集中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理。

对于极低体重组新生儿,我们应该多关注器械使用导致的感染,而对于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新生儿,则更应关注非器械导致的感染,如胃肠道和上呼吸道的感染,规范配奶操作,加强空气消毒等。

监测中发现,梅雨季节真菌败血症感染率较高,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而新生儿病房又相对密闭,导致真菌在此种环境中极易生存和繁殖[13-14]。本次研究发现,梅雨季发生的败血症中,真菌败血症的感染率远高于其他败血症。因此,在梅雨季节新生儿科的医院感控中,应警惕真菌败血症及其他真菌感染的暴发。分析高发原因,除与季节相关外,新生儿暖箱等高频使用的器械、器具清洗消毒不严格,通风时间不够,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也是重要原因。因此,新生儿病房高频使用的器械、器具要求由专人负责清洁消毒,每天2次以上,新生儿的衣服等进行高压灭菌,梅雨季节增加开窗通风和空气消毒的时间、频次,并配备除湿设备,规范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真菌的二重感染。通过以上干预措施,新生儿科在2017年的梅雨季节实现了真菌败血症的零感染,说明防控措施有效可行。

本研究中,新生儿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为真菌,与徐颖等[15]报道相同。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与戴以顺等[16]报道一致。监测期间医院感染病例病原学送检率为91.94%,符合送检率>60.00%的要求,但检出率不高,仅为 64.29%,分析原因可能有:(1)检验科微生物室缺少某些培养基,导致阳性检出率低;(2)临床标本采集不规范,导致标本中未采集到病原菌。针对以上原因,医院感染管理处协调相关部门保证微生物室的培养基的供应,并且加强对医护人员临床标本正确采集的培训和督导。

综上所述,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可以有助于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体重儿败血症使用率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作用分析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如何预防磁盘使用率过高?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