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现状以及建议

2018-10-31朱洪慧

求知导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三下乡志愿者大学生

朱洪慧

摘 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将文化、科技、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传播到农村,促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的发展。文章主要基于营销“4P理论”,从产品、价值、地点、宣传四个角度分析当代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发展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更好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了进一步思考,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4P理论”

一、引言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有效渠道,是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大学生是一群充满激情的先进集体,“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是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平台,能够有效拓展学生活动,激发学生热情,体现学生学习知识的价值。

大学生志愿服务适应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要求,发挥了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活动载体。并促进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了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企业的一切营销动作都是在围绕“营销4P”进行,也就是将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者有效结合、协调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达到最终目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发挥自己优势,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用非营利手段进行实践,而这与营销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有相似之处。如何能更快速有效地传播知识,发挥青年学生的优势,满足了社会需要,实现了大学生的个人价值,笔者运用“4P理论”进行现状分析,从而为更高效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提出建议。

二、现状分析

从营销“4P理论”的角度分析当代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着现实的意义。目前,大学生在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从营销“4P理论”的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1.产品

企业营销中,产品(Product)注重开发的功能,要求产品有独特的卖点,把产品的功能诉求放在第一位。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产品认识不够。大学生志愿者尽管有满腔的服务热情,但是大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明确、务实的目标,很多志愿者对活动真正目的不清楚,更有部分志愿者把实践活动当成一次条件稍微艰苦的旅游,抱着去游山玩水的心态,还有的甚至是为了完成任务,只注重形式。一部分大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消极应付学校任务,随大流的心态,认为参加这样的活动意义不大;一部分大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目的不明确,动机不纯,他们或是为了获取先进荣誉称号,或是为了赚取就业资本;更有些大学生在思想上缺乏对“三下乡”的认识,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缺乏团队协作精神,怕苦怕累,偷懒取巧;有的学生形式化地走村串户,发一些宣传单,简单调查一下农村经济和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情况,写好调查报告就草草了事;有的甚至弄虚作假,违背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初衷,不是真心想着为当地老百姓提供文化、科技、卫生服务。

2.价值

“4P理论”中的价值(Price)是根据市场定位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产品的定价依据是企业的品牌战略,注重品牌的含金量。从价值角度分析,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定价不准备。也就是说,不能合理评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所产生的价值,更多地在于完成任务,侧重于形式。在招募过程中,过分追求参与人员的数量而忽视了参与人员的实践兴趣和实践能力。一方面,志愿者对服务内容不熟悉,其知识掌握水平不一样,未经过培训,不专业,活动逐渐趋于形式化。另一方面,人员招募进来后,没有进行对资源合理的配置,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闲置。多数高校围绕“三下乡”的背景、实践单位地点的介绍、安全救急等注意事项展开普通培训,内容较为简单,并未考虑参与人员的基本情况和培训需求,以及怎么样才能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创造价值,几乎没有与他们自身所学专业紧密联系起来,针对性不强。

3.地点

结合“4P理论”中地点(Place)这一角度,企业销售产品时注重经销商的培育和销售网络的建立,与消费者的联系是通过分销商来进行的。从地点的角度来看,部分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开展活动在选择服务地址时过于草率。活动前期,对服务区域、服务对象不了解,考虑自身的需求大于客观考虑当地的需求,准备工作不够扎实。大部分大学生在“三下乡”活动中没有固定的实践基地,其活动基本上是短期的,并且持续性也不强。具体原因有:部分学校缺乏长远计划,仅仅从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任务,满足当年教育需要出发,不断變换下乡地点,从而在人力、物力方面造成浪费;更有部分学校对实践基地和学校人才培养的关系未曾考虑,盲目地选择和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以致青年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所学知识产生价值,从而产生消极怠慢的态度。

4.宣传

营销“4P理论”中的宣传(Pro-motion)应当包括品牌宣传(广告)、公关、促销等一系列的营销行为,促进品牌的持续性。从宣传的角度来看,“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宣传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学院在前期组织活动时,学生参与人数不多,积极性不够;在下乡进行知识、政策的传播时,覆盖面不广。随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持续进行,仅仅靠专题性的网页制作不能满足活动宣传的需要,高校要充分利用团组织微博体系、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平台,帮助组织者、参与者正确认识和理解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内涵,了解今后的发展趋势,总结已有的经验成果等,以便为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提供更加深入的支持。各高校往往是建“三下乡”短期专题网页,没有固定的网站,而且信息更新不及时,宣传内容与宣传方式没有创新,以致宣传效果不佳。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实践理论知识、培育奉献精神、增强服务意识的重要阵地和平台,日益受到学校的重视,但是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仍然会产生很多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为了提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质量,基于营销“4P理论”对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以下建议。

1.深化大学生对“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认识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实现途径,需要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深认识。组织学习大学生参与“三下乡”志愿者活动学习心得,举办志愿者经验交流会。通过参与者的陈述来强化大学生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充分利用课堂、校园媒体向广大师生传播、普及志愿者精神,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提高学生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在实践中,大学生发挥自身的知识、技能优势,深入农村乃至农民用户家中,广泛开展支教扫盲、卫生常识普及、科学技术普及等多种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以上这些贴近群众的社会活动,学生深入了解农村、了解社会,不仅锻炼了自身能力,又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

2.加强志愿者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高校在组织“三下乡”培训时,要先了解参与者的基本情况和培训需求,有的放矢地做好培训计划。再根据自身实际条件,确定培训时间、方式和内容。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师范技能、教学方法、心理知识、调研方法、沟通技巧、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或定期举办“三下乡”经验交流会。但要注意这是一个系统的培训,而非实践前临时、紧急的培训。也就是说,在组织下乡前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相关技能,并且收集参与过“三下乡”活动学生的相关建议,对培训内容作出改进。

3.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活动影响面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以及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等方面有较强的价值功能。但是,对于社会、高校和大学生要全面主动关心,重视该问题是不容易的。加强对大学生“三下乡”的宣传和动员力度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主动性,尽管“三下乡”具备最好的外部条件,但最重要的还是大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学校、学院、学生个人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宣传方式扩大活动影响力,如:学生个人可以通过微博、QQ、微信等工具自发进行宣传;学院可以通过经验交流会、活动成果展示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电视媒体等媒介扩大活动影响力。

4.服务于真正需要帮助和扶持的地方,加强活动可持续发展

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尽可能多的影响力,扩大农村影响范围。对当地进行相关调查,了解实践基地的真正需求,结合学生自身优势,建立长期实践基地。通过长期的志愿服务,对促进实践基地文化、科技、卫生等方面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志愿精神传播的过程。通过选拔、激励志愿者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磨练学生意志,加深学生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学校要结合学生自身优势与实践基地实际需求,切实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同时,三下乡活动的宣传工作应当以点带面,提高大学生对“三下乡”活动乃至志愿者精神的普遍认识,并且能够树立全校学生学习和效仿标杆和榜样的意识,从而影响身边的同学,促进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 悦.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现状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2]王锐琴,刘芳芳,苏建国.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再思考[J].中国产业,2011(2):65-66.

[3]许德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体系构建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5(25).

[4]王 鑫.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版),2015(12):48-49.

[5]王锐琴,刘芳芳,苏建国.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再思考[J].中国产业,2011(2).

[6]许春雷,王 翔.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會实践在高校院系层面的活动机制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24).

猜你喜欢

三下乡志愿者大学生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翅计划”与“三下乡”的比较与探讨
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高职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模式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