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2018-10-31马子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腓总生理上肢

马子阳

(青岛市立医院 神经内科,山东 青岛266071)

糖尿病(DM)属于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会累及全身各器官或系统,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特征为持续性高血糖,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DM患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显著,主观感觉症状也并不强烈,因而DPN患者容易错过最佳诊治时机[1]。神经电生理技术是通过神经系统活动时的电变化指标分析神经系统活动规律及神经活动传导途径,主要有定量温度觉测定技术、交感皮肤反应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NCV)等[2],据报道,神经电生理技术在DPN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3]。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分析神经电生理技术在DM患者中的检查结果,探析神经电生理技术在DPN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240例DM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者。(2)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导的关于DM的诊断标准。(3)重要脏器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1)不愿或不能配合此次研究者。(2)存在会导致主观感觉障碍的疾患者;(3)存在会引发周围神经受损的其它疾病患者。(4)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患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此次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有无并发DPN分成DPN组(102例)和无DPN(138例)两组。

1.2方法

主要仪器:Keypoint4型肌电诱发电位仪(维迪电子有限公司生产,丹麦)。

检测过程:采用电诱发电位仪对入选者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进行检测。其中SCV的检测主要为选取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刺激点,即中指及小指,将髋部作为记录点;选取腓浅神经刺激点,即小腿外侧,踝部为记录点。MCV检测主要是将腕及肘作为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刺激电极,拇短展肌及小指展肌为记录电极;踝及腓骨小头为腓总神经的刺激电极,趾短伸肌为记录电极;刺激电极及记录电极间为接地电极。

观察指标:(1)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及病程等基线资料。(2)两组患者NCV异常情况,即SCV及MCV异常发生率;两组患者的上肢与下肢NCV异常发生率。(3)两组患者的NCV变化情况,即两组患者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神经的SCV及MCV变化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基线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240例DM患者,其中DPN组102例,无DPN组138例。表1结果可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2NCV异常率及上、下肢NCV异常率

DPN组的NCV异常率及上下肢NCV异常率明显高于无DPN组(P<0.01);DPN组SCV异常率明显高于MCV,下肢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NCV异常情况及上、下肢NCV异常情况比较(例,%)

注:与同组MCV异常率相比,*P<0.05;与同组上肢NCV异常率相比,#P<0.05。

2.3NCV变化情况

DPN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的MCV及SCV值均明显低于无DPN组(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NCV变化情况比较(m/s)

3 讨论

DPN是DM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率与DM患者的病程关系密切,与血糖控制情况相关,通常血糖控制不佳者DPN发病率相对较高,该病早期具有可逆性[4,5]。DPN病理变化主要是神经纤维的节段性脱髓鞘或周围神经的轴突变形,临床症状主要为腹胀、麻木、疼痛及出汗等,但大部分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6]。DPN一旦病情严重,可使自主、感觉及运动神经受累,导致手足感觉严重缺失甚至死亡,病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7],故如何及早正确诊断DPN患者尤为关键。目前临床上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是临床上DPN患者早期诊断的一种有效方法[8,9],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在有无DPN并发症的DM患者中监测结果,为DPN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指导。

本研究结果显示,DPN组的NCV异常率及上下肢NCV异常率明显高于无DPN组(P<0.01),DPN组SCV异常率明显高于MCV,下肢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P<0.05),这与以往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考虑原因可能是DM患者下肢血液循环能力相对较差,且感觉神经末梢起病更早,说明NCV是DPN患者早期诊断的参照指标之一,特别是下肢SCV,是DPN患者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10,11]。本研究结果还发现,DPN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的MCV及SCV值均明显低于无DPN组(P<0.01),提示NCV值减少是DPN患者的典型标志之一,间接说明患者周围神经已出现脱髓鞘变化趋势[12,13]。

总之,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是DPN患者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NCV值是诊断DPN的有效指标之一,特别是下肢SCV值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腓总生理上肢
超声引导下神经水分离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1 例*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MR检查方案
跷“二郎腿”导致瘸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