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1、PD-L1表达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2018-10-31王耿杰马良赟沈宇舟廖泽飞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位食管癌阴性

王耿杰,马良赟,沈宇舟,廖泽飞

(泉州市180医院 胸外科,福建 泉州362000)

研究发现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1-配体(PD-L1) 在多种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母细胞瘤等,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的PD-L1 通过与PD-1结合下调抗肿瘤免疫反应[1,2]。目前已有多种免疫药物在临床上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如pembrolizumab是一种高亲和力的结合PD-1的人源化IgG4-kappa抗体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muvolumab用于治疗鳞状细胞肺癌,并取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通过及认证[3];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约15万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地区差异很大,闽南地区是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虽然国内外就PD-1、PD-L1的机制尚不清楚,但有关于PD-1、PD-L1的表达情况与其他恶性肿瘤预后关系的报道[4,5]。因此,研究食管癌患者PD-1、PD-L1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对食管癌患者的治疗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11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7例,女13例;年龄:<55岁24例、≥55岁86例;肿瘤直径:>3 cm 79例、≤3 cm 31例;TNM分期标准按照第7版(2009)分期:Ⅰ-Ⅱ期61例、Ⅲ期49例;病理类型:鳞癌86例、腺癌24例;分化程度:高分化33例、中分化42例、低分化35例;肿瘤部位:上段28例、中段36例、下段46例;浸润深度:肌层内63例、肌层外37例;局部淋巴结转移65例。以健康体检者11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00例,女10例,年龄:<55岁25例、≥55岁85例,两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经统计学处理有可比性。

1.2病例入选标准

(1)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癌;(2)入组前未经过手术、化疗、放疗或其他生物治疗;(3)无全身免疫系统疾病;(4)均接受标准的食管癌根治术治疗;(5)均有完整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6)患者知情同意。

1.3方法

所有入选者均经胃镜下留取食管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D-1、PD-L1表达情况,试剂盒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按照各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阳性对照采用已知阳性片,阴性对照用PBS替代。每张切片选取5个高倍视野,各计数100 个细胞,以细胞质出现棕黄色颗粒视为PD-L1和PD-1阳性表达,综合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比例进行计分,阳性细胞率≥51%记为3分、10%-50%记为2分、<10%记为1分;染色强度分为棕褐色(3分)、棕黄色(2分)、淡黄色(1分)、无着色(0分),两者得分相乘≤3分为阴性表达,>3分为阳性表达。

1.4观察指标

(1)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局部淋巴结转移的PD-1、PD-L1阳性表达率差异;(2)所有患者均以电话、信件等形式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7年12月30日,统计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采用K-M生存法分析PD-1、PD-L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卡方分析,生存资料采用中位数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Log-rank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间PD-1、PD-L1阳性表达率对比分析

观察组和对照组P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09%(65/110)和10.91%(12/110),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6%(73/110)和14.55%(16/1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124、60.260,P<0.01)。

2.2PD-1、PD-L1表达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不同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局部淋巴结转移的PD-1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856、12.456、122.12、40.126、14.793,P<0.05);不同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局部淋巴结转移的PD-L1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788、18.113、121.786、49.038、13.650,P<0.05),见表1。

表1 PD-1、PD-L1表达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PD-1、PD-L1表达与远期预后的关系

10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2月30日,随访时间为8-60个月,中位随访35.6个月。PD-1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4.3个月和39.8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813,P<0.01)。PD-L1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4.3个月和39.8个月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057,P<0.01)。见图1、图2。

3 讨论

食管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之一,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在我国尤为高发,主要通过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目前,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PD-1、PD-L1在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逐渐受到了重视[6],是近年来研究较热的负性共刺激信号分子。PD-1与PD-L1结合后能够激活PD-1/PD-L通路,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诱导T细胞凋亡,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杀伤[7],进而促进肿瘤形成,二者在恶性肿瘤组织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或远癌的正常组织[8],提示PD-1与PD-L1在实体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马薇等[9]研究发现,PD-1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Muens[10]和Madore[11]等研究提示,PD-L1蛋白表达提示较差的预后。因而,本研究对PD-1与PD-L1在食管癌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以评价其对食管癌病情的评估及预后预测的价值。

图1PD-1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的生存分析图2PD-L1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的生存分析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P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09%(65/110)和10.91%(12/110),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6%(73/110)和14.55%(16/1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124、60.260,P<0.01)。表明PD-1、PD-L1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局部淋巴结转移的PD-1及PD-L1阳性表达率存在差异。表明PD-1、PD-L1与食管癌病情发展和转移存在相关性,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进而导致病情进展或转移,可作为食管鳞癌病情程度的判断指标。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PD-1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4.3个月和39.8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813,P<0.01)。PD-L1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4.3个月和39.8个月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057,P<0.01)。表明PD-1、PD-L1阳性表达是导致食管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食管癌组织PD-1、PD-L1处于高表达,并与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发展变化情况,且PD-1、PD-L11表达情况在判断患者预后也具有一定价值。

猜你喜欢

中位食管癌阴性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跟踪导练(4)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