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交通广播路况信息要与时俱进

2018-10-30于博文

记者摇篮 2018年7期
关键词:路况互动新媒体

于博文

【摘 要】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受众获取路况信息的途径已经向新媒体倾斜,交通广播路况信息的地位已经受到冲击,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传统广播路况信息和新媒体路况信息不同的获取方式,结合实例阐述如何取长补短、与时俱进地改善交通广播路况信息,以提高受众对交通广播节目的黏合度。

【关键词】交通广播 新媒体 路况 互动

身处4G时代的今天,智能手机的普及,来自网络、移动媒体以及政务公开的全面围攻,让路况信息的获取不再是交通广播独有的模式,如何取长补短、与时俱进的变革交通广播路况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广播的魅力源于声音的传递,要学会用互联网思维从受众心理分析的角度重新定义路况信息,让受众锁定频率捕捉到有效信息。

交通广播传统意义上获取路况的方式

路况广义上是指包括民航、水运、铁路、客运、高速、城市道路的广泛路况信息,狭义上则专指城市道路信息,本文所指路况信息偏重狭义上的路况信息。

交通广播搜集路况信息的传统途径依托于当地良好的警台联动机制,即电台利用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监控设备直观的播报路况信息,以“面”的方式权威、精准地呈现城市道路交通状况;依托路面上执勤的交通警察实时传递执勤点位的微路况,补充监控探头看不到的“点”的细节信息,形成路况编制网络结构;数量众多的出租车司机、私家车主在驾驶途中自发的播报路况信息也是交通广播获取路况信息的重要资源,一方面可以为其他出行人服务,另一方面也是当时50、60后年龄段对电台的情怀使然,既能打发行车的寂寞,又能获得在电台中听到自己名字的荣誉感;电台路况信息车对突发事件的路况巡视也是目前路况搜集的一种补充,机动记者收到新闻线索后到达现场播报诸如道路施工、交通事故导致的局部道路堵塞,以上四种方式就是交通广播传统途徑获取路况信息的方式。

新媒体时代路况信息获取方式的多元化

随着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在2015年初开始的井喷式增长以及智能手机终端在百姓中的普及,路况信息的获取方式逐步多元化。

驾驶员手机中装载一款导航软件变成了受众轻松获取路况的方式之一,百度导航、高德导航、腾讯导航成为目前三大手机应用商店主力下载的客户端。根据百度地图2017年2月数据显示,百度地图的市场份额超过70%,每日为用户提供导航里程数达2亿公里之多,百度地图每日响应位置服务突破720亿次。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政府对互联网智慧城市的投入,各导航公司为当地交警部门创建智能平台,使得导航公司可以对交警数据和用户上传数据综合对比,利用大数据原理轻松分析出所有城市道路实时的路况实况,从A点到B点所花费的时间和绕行的路线一目了然。

其次,微信作为目前最大众的社交工具也提供了实时位置显示、智能导航的诱导功能,随着出租车司机70后、80后的年轻化,职业司机间微信群报路况等方式更新了年轻一代职业驾驶员驾驶机动车收听广播路况的习惯。再次,政府部门为打造智慧城市自制的App,如“交管12123”、沈阳本地的“沈阳易行”“乘车易”,各大移动运营商推出的“路况早知道”等服务,让多种业务融合发展,如今受众获得路况信息的渠道比从前多出许多。

新时代受众对路况信息的个性化需求突出

传统路况信息传递中我们经常遇到私家车主受众不会辨别方向、不识街路的情况,也会遇到职业驾驶员熟识交通路况和无法选择绕行路线的情况,以上两类受众对路况的依赖程度都不高,前者拥有手机导航软件后只需输入起始地和目的地就会得到不堵车的最佳行驶路线,后者对路况的需求度本身就不高,再加之叫车软件的经济利益影响以及微信群的小众沟通方式,致使传统路况信息在交通广播不可动摇的灵魂地位有所衰减。面对新时代的今天,路况信息节目对交通广播真的没有意义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关键在于面对新媒体形势下应该取长补短、与时俱进。

路况信息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思维的转变

受众喜欢用手机导航软件是因为它可以更快捷地获取实时路况并规划最佳出行路线,之所以喜欢用微信沟通的原因是双向的人与人语言(声音)上的沟通,互联网思维重视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理念,良好的互动体验和点对点的服务让受众对新媒体的信任度逐步加深。传统广播则是单向性传播的载体,即我说你听、转瞬即逝、无从选择,更多的是笼统的概念化介绍,对于身处某一点位的受众指向性不强,路况信息互联网思维的转变在当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点燃网络受众热情 有问必答万事通

让广播的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活起来,以往我们的做法仅限于将收到的信息编辑播出,现在我们需要专业的新媒体编辑将用户的热情点燃,每一条微信、微博的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用户,一个渴望被关注和交流的受众,当受众上传路况信息时我们要及时予以回复感谢之词,让受众有满足感和被需要感。当微信、微博受众身处道路拥堵处渴望知道绕行路线或者前方实情的时候,我们要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告知受众,做到有问必答万事通。

信息整合取长补短 提高广播路况信息的黏合度

新媒体大数据下的路况的确比传统广播路况获取得更精准,但目前纷繁复杂的数据和政务部门的专业名词让普通受众很难在驾车中有效理解路况的表述,这时我们就需要学会信息整合取长补短,利用大数据信息发现路况热点,结合传统路况获取方式。

比如,交警、路况报道员、车友路况等方式发现路况热点原因,将难懂的数据信息翻译成普通车友能听懂的信息,这就会让受众高黏度再次回归广播之中。

因为受众在开车时就想知道我自己要走的道路是否堵车?需要多长时间能到达?为什么会造成堵车?前方道路多久能畅通……这就是我们要对比分析解决的问题所在。

比如,导航地图显示前方某条街从A到B车速为13公里/小时(理论测速不代表实际车速),红色饱和路段为1.2公里,我们可以结合交通广播良好的交警资源,以具体标志性建筑物代替街路的方式,告知受众前方道路拥堵的原因,并给出具体绕行方案和受众驾车实际感受到的车速。

再比如,在广播中如果从高速部门得到消息:丹阜高速公路G1113(沈阳本地人称之为沈丹高速)从沈阳站到桃仙站因天气原因临时施行交通管制,我们的路况主持人需要将上述官方用语翻译成沈阳本地人能听懂的路况,即沈丹高速机场路段因降雾原因暂时封闭,请绕行沈本大道去机场。

在新媒体时代的当下,诸如手机导航、车载导航、微信、微博社交工具等人工智能还在逐渐完善,尚不能完全替代人类有感情有温度的分析。根据赛立信2017年收听年鉴分析,交通路况依旧是受众喜爱交通广播的重要原因,占受众经常收听的十一大类别节目中的近三成比例,交通广播路况信息依旧是现阶段节目中的重点,只不过我们要知己知彼、与时俱进,善于发现自身长处和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便利,让交通广播的路况信息更具有指导、互动和温度。

(作者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路况互动新媒体
高速公路路况信息系统
从路况报道看广播“类型化”新闻的要素构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高速公路实时路况分析系统方案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
浅谈微信在路况信息发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