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中职语文课“动”起来

2018-10-29许乐童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活动课语文课师生

许乐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语文学科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近年来,语文课在中职学校里属于了“副科”,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大。由于基础的问题,导致很多中职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厌倦感。只有学生动起来,他们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也认为: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

今日的中职学生对语文课学习兴趣不浓,如何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都“动”起来,在学中“动”,“动”中学,发挥其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语文课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中山市东凤镇理工学校中文科组市级立项课题《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探索》的指引下,笔者在所任教的网络班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心“动”——激发兴趣,做好筹划开展活动课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为了让学生“动”起来,选材非常的关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就是要抓住“实践”,让学生从书本上走出来,结合社会的实际,有效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以往的活动课,学生是被动活动,即学生在被告诉、被教导、被演示的情况下被迫参与活动、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了防止重蹈覆辙,反被动为主动。笔者在本学期开学初,就让12网络班的学生,自主选择教材上的课文作为本学期的活动课。这一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快,他们选择了《项链》一课(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十课)。让学生自主选择课文,使他们体会到一种做人的全部尊严,一种“心灵的自由和幸福”,一种前所未有的“解放感”“释放感”,“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激起学生“拥有或寻找机会展示自我”的积极情感,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动态课堂。

二、行“动”——全员参与,以“动”来优化课堂的教学方式

心动不如行动。在《项链》课本剧活动课中,当话题一提出时,全班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积极性非常高。他们各自根据自身的特点,安排好自己的任务,各展所长,充分突出了网络班的优势。盲目的“动”, 过急,欲速则不达,将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如何“动”。

1.“动”手

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我们的学生必须拥有亲自动手、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丰富的资源环境下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书本的多层面了解。

在《项链》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12网络班的学生充分熟悉课文内容,接着进行分工合作:有的负责上网下载《项链》相关视频,有的负责上网收集相关的信息,有的负责制作幻灯片……学生们真正“动”了起来。他们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查阅资料的能力,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的交际能力。

2.“动”脑

語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2网络班的部分学生在进行设计剧本练习的时候,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己的语言进行改编,让原本难理解、不好记忆的词,换成了耳熟能详的方言后,练习起来很快就上手了。在舞会的表演中,笔者提出负责编导舞蹈的学生采用《江南Style》的舞蹈,在场的所有学生纷纷擦拳磨掌,个个都有一副表演的欲望。但由于该舞蹈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后来,在学校街舞队的同学帮助下,选用了网络舞蹈《Sorry Sorry》。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并没有减退,反而学习跳舞的热情大大增加。在这次的活动后,该班有四名学生顺利进入学校的街舞队队伍中去。

3.“动”口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想学好它也是跟学乐曲一样——离不了口的。让学生在学习中勤动口,也是语言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改版的《项链》已经设计好,就得让“演员”们动口演绎。但现在的中职生过于羞涩或者不自信,经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加上不少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把老师任务布置当作耳边风。针对这一状况,笔者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了分角色演绎课本剧的方法,如:

“B:那怎么可能不参加。不如,就戴上几朵鲜花吧。在这个季节里,头戴上鲜花,是非常时髦的。花十块钱就能买两朵别致的玫瑰。

A:什么?鲜花戴在头上?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你当我是什么?村姑?打死我也不干。

B: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啊!我想到了,去找你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她那么有钱,肯定有很多珠宝,你向她借几条来戴,那就可以解决问题。”

生动的语言设计,惟妙惟肖的PPT设计,吸引学生的“眼球”,充分让他们再次“心动”。动口的演绎,精心的排练,把学生一同带领起来,把平日课堂上的厌倦感全在舞台剧里烟飞云散。

三、互“动”——展现自我,放飞中职生创造自由的梦想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相长、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思考、合作、交流,从而发展思维、活跃心智。自主,就是主体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

1.有效地生生互动

经过近3周的努力,新版的课本剧《项链》出来了。在汇报课的舞台上,12网络班的学生充分地展现了全班的风采。其中,小陶同学的幻灯片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眼球,因为她并没有穿插网上下载的图片,而是展示平日同学在排练过程中的照片,图片与现场的表演穿插起来,让在座的同学们清楚地知道表演组的同学在练习中所付出的艰辛。全场高潮的部分是由班长带领下的全班舞蹈表演。通过舞蹈的动作,充分展现了中职生的青春魅力。

汇报课结束后,学生们对各自的表演进行了互动,互相描述,互相评价,互相激励。

事实证明,课堂上的生生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的今天,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注入更多的生生互动的内容。

2.师生间的积极互动

师生互动,指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生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的、主要的形式。为了让学生在本次活动得到升华,笔者还与学生进行了交流:“在这次的活动里,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从这个故事里,你明白到了什么?”“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是否出现过类似的故事吗?”等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于让学生的思维再次“动”起来。反思自己的不足,收获成功。

为了使课堂教学中信息交流过程切实展开,笔者明确强调:允许学生错了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答,不明白的允许自由發问,有不同意见课内课外允许争议。鼓励学生向教师挑战,向教材挑战,向权威挑战。以此形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策动力、引发情感体验的源动力、激起自主创新的推动力。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实现师生积极互动。

师生互动不是形式上的热热闹闹的你来我往,而是一种生命本性的存在状态,更是师生间相互理解与交往的“和谐关系”的打造。

开展活动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中“动”,“动”中学。实施活动课程时合理表现活动课程的活动性,将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使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和投入,其目的是寓教于乐,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在愉悦的氛围中思维碰撞、灵感启迪、性情陶冶。

如何让学生“动”,在我们中职的语文课,就是要求我们做老师的想方设法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脑、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为专业服务。语文活动课“动”,既要突出语文课的特点,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思维得到碰撞、能力得到提升,更好地为专业去服务。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活动课语文课师生
语文课文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活动课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麻辣师生
好一个 “殊途同归”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