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足口病血清IL-6、TNF、CRP和NSE的临床意义

2018-10-29戴汝均林冬云曾丽娜

吉林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肠道病毒性反应口病

戴汝均,林冬云,曾丽娜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 清远 511518)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如肠道病毒71、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近年来广为流行[1],多见于5岁以内儿童,尤其是3岁以内婴幼儿。该病主要以手掌、脚掌、臀部、口腔黏膜处发生疱疹,起病时多有发热,伴有咽部疼痛。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易并发脑疝、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休克等,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极高。因此,寻找重症预警指标,在手足口病诊治中尤为重要。对我院2011年7月~2013年8月确诊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C-反应蛋白(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分析其在普通组和重症组中的水平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8月114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普通组和重症组均为57例,其中男84例,女30例,<1岁者32例,1~3岁者80例,4~5岁12例。两组年龄分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细胞因子检测:血清TNF、IL-6送广东省广州金域检验中心检验,医院常规检查患儿CRP和NSE水平。

2 结果

2.1检查结果比较:HFMD 普通组和重症组比较,重症组IL-6、TNF、CRP、NSE均高于普通组,其中IL-6、TN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4,3.375,P<0.05),IL-6与NSE有明显相关性(r=0.266,P<0.05)。详见表1。

分组IL-6(ng/L) TNF(ng/L)CRP(×109/L)NSE(U/ml)普通组6.881±0.44016.686±0.62615.804±2.46824.415±1.449重症组16.659±1.54621.146±1.16420.443±2.65227.622±1.760t值6.0843.3751.2801.407P值0.0000.046 0.8250.230

3 讨论

引起HFMD的病毒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A组16、4、5、7、9、10型、B组2、5型、埃可病毒(ECHO viruses)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 A16型最为常见。儿童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和血清抗肠道病毒抗体水平较低,极易发生肠道病毒感染和重症HFMD表现[2],尤其是婴幼儿因为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机体感染EV71后免疫应答与较大儿童及成人有差异,导致其感染EV71后容易出现严重炎性反应[3],从而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甚至死亡。先天性免疫是机体抗病毒感染的第1道防线,研究证实,在抗肠道病毒感染的过程中,NK细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NK细胞功能低下可发生严重的肠道病毒感染[4]。病毒可诱使人类T细胞、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促炎性反应因子,如TNF-α和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人类树突状细胞也会在病毒感染的触发下释放促炎因子IL-6、IL-12和TNF-α。有研究证实,EV71感染患儿外周血及脑脊液IL-10、IFN-γ、IL-6、TNF -α、IL-1β、IL-8等细胞因子或前炎性细胞因子明显升高,CD4+T细胞、CD8+T细胞及NK细胞数量下降,合并肺水肿者尤著[5-6]。

本研究发现手足口病重症组IL-6、TNF显著高于普通组。重症组CRP、NES较普通组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手足口病存在明显炎性反应,病情越重,炎性因子水平也越高,炎性反应越严重。重症HFMD患儿体内出现广泛的免疫炎性反应,高水平的前炎性因子IL-6、TNF会激活其他效应细胞,引起连锁反应及放大效应即瀑布效应,引起SIRS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7],出现NPE、肺出血、脑功能损害。

临床上可以依据IL-6和TNF水平变化,早期发现严重炎性反应,早期干预,可以减少发展至危重症的可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评价各种非特异性炎性反应[8]。而CRP在本研究两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其在评价手足口病重症的敏感性不如IL-6和T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所特有的一种酸性蛋白酶,是反应神经损伤较为敏感的指标[9]。EV71由于其嗜神经特性,对大脑神经特别是脑干神经有明显损害[10]。本研究发现手足口病重症组NSE水平较普通组升高,提示NES可反应重症手足口病存在神经损伤,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手足口病暂未发展至危重症期,NSE水平未能达到更高水平有关。

本研究发现, IL-6、TNF水平比NSE更早升高,临床上可以依据IL-6、TNF水平可更早发现手足口病发展至重症,从而能早期干预,减少发展至危重症,减少发生NPE,肺出血的发生,进而减少死亡率。

猜你喜欢

肠道病毒性反应口病
羊肠道病毒的流行现状及防控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儿童手足口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益气活血、舒筋通络法联合西药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炎性反应50例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
浅谈肠道病毒EV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