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GLP-1受体激动剂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18-10-29陈俏容谭国据梁碧瑜冯奕东洪露绮

吉林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低糖激动剂血症

陈俏容,谭国据,梁碧瑜,冯奕东,洪露绮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 阳江 529500)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组慢性代谢紊乱性综合征,若血糖控制不佳,不但会引起全身各系统脏器宫内减退、衰减,还可诱发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多种急性代谢紊乱症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此积极控制血糖对改善临床预后尤为重要,既往临床常单纯应用降糖药控制血糖,但随着病情进展,常影响控糖效果,为此需联合其他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提高控糖效果。本文将观察GLP-1受体激动剂在肥胖T2DM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内分泌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肥胖T2DM患作为观察样本,采用数字信封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7~69岁,平均(51.75±4.66)岁;病程4~16年,平均(7.21±1.86)年;体质量指数(BMI)(29.19~35.51)kg/m2,平均(31.75±1.22)kg/m2。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8~68岁,平均(52.16±3.75)岁;病程5~17年,平均(6.33±1.13)年;BMI(29.18~35.76)kg/m2,平均(31.11±1.64)kg/m2。两组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符合WTO制定的关于T2DM的相关诊断标准[1],排除伴有心肝肾功能障碍、药物过敏、精神障碍、恶性肿瘤以及妊娠、哺乳期妇女。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商品名:格华止,生产厂家: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00 mg×20)治疗,500 mg/次,3次/d,饭后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利拉鲁肽(商品名:诺和力)治疗,起始剂量0.6 mg/次,1周后1.2 mg/次,1次/d(餐前),剂量调整周期为1周。两组疗程均为12周。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FPG、2 h 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观察两组低糖血症(血糖<3.9 mmol)发生情况。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后,观察组FPG、2 h PPG、HOMA-IR及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期间,观察组低糖血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低糖血症发生率为1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例数FPG(mmol/L)2 h PPG(mmol/L)HOMA-IRHbA1C(%)观察组506.5±1.18.2±1.52.5±0.46.2±1.1对照组507.6±1.29.5±1.23.4±0.57.4±1.2P值<0.05<0.05<0.05<0.05

3 讨论

肥胖是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严重衰退或不同程度的抵抗,而且肥胖患者相对于正常体重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常规的胰岛素治疗虽然可以帮助患者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但是却无法将患者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从而加重了胰岛素抵抗程度,形成恶性循环。

GLP-1受体激动剂恰好可以弥补胰岛素在此方面的不足。GLP-1受体激动剂于2005年首次在美国临床中开始使用,其药理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作用于胰腺α细胞和β细胞、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等,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进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控制低糖血症的发生。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GLP-1受体激动剂可控制糖尿病患者食欲,延缓胃排空,对体重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利拉鲁肽是现阶段临床中常见的GLP-1受体激动剂,在进入人体后可以有效刺激胰岛功能、控制β细胞数量,同时还可降低胰高血糖素水平,抵抗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很好地保护胰岛功能,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本文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的FPG、2 h PPG、HOMA-IR及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共发生低糖血症4例,低糖血症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GLP-1受体激动剂在肥胖T2DM患者治疗中的疗效确切,而且治疗后低糖血症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低糖激动剂血症
低糖电饭煲技术分析
巴基斯坦:推出低糖杧果品种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小心掉入“低糖饮品”陷阱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绿萝花中抗2型糖尿病PPARs激动剂的筛选
GPR35受体香豆素类激动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低糖食品的优势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AMPK激动剂AICAR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