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性降压复合腰-硬联合麻醉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

2018-10-29彭丹丹谭坚毅杨康胜谭安琦

吉林医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控制性假体股骨颈

李 贝,彭丹丹,谭坚毅,杨康胜,谭安琦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高明医院骨一科,广东 广州 528500)

在基层医院多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作为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方式,而失血量大,术野不清是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控制性低血压可以减少失血和输血,改善术野的环境[1],但控制性降压后会使全身血流重分布,而腰-硬联合麻醉同样会造成血压下降,血流重新分布,它们对各种重要生命器官的影响不同,目前对老年人实行这一手术仍有较大的风险。本文探讨采用控制性降压复合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2016年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50~70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控制性降压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病例纳入标准:①ASAⅠ~Ⅱ级患者,年龄50~70岁;②无重要脏器实质性病变,如脑血管病、心、脑、肝、肾功能不全;③无血管病变;无低血容量或严重贫血;④同意纳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A组术前血红蛋白81~119 g/L,平均11 g/L;按Garden分型,Ⅲ型15例,Ⅳ型15例;麻醉方式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中行控制性降压。B组术前血红蛋白90~110 g/L,平均10.3 g/L;按Garden分型,Ⅲ型16例,Ⅳ型14例;麻醉方式采用单纯腰-硬联合麻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并采取后外侧入路,置入假体均为强生公司生产的生物型人工股骨头假体,术中记录麻醉诱导前(T0)、降压达目标血压(T1)、降压后30 min(T2)和停止降压30 min(T3)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术后患者的出血量;输液量。

1.2麻醉与监测: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面罩吸氧,局部麻醉下行右颈内静脉逆行穿刺置管至颈内静脉球部,肝素封管以备采集血样,局部麻醉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MAP取侧卧体位,于L2/3或L3/4间隙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注射0.75%罗哌卡因1.8 ml,使用咪达唑仑2 mg适度镇静,采用琥珀酰明胶15 ml/kg进行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使用瑞芬太尼0.05 μg/(kg·min)维持,切皮后每5分钟增加0.05 μg/(kg·min), 进行控制性降压,直至达目标血压,稳定后开始手术。取股骨头后外侧入路,在股骨头后方以大粗隆为中心作一弧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沿肌纤维方向钝性分开臀大肌的全层,直至髂胫束的后部,将臀大肌在阔筋膜的附着处顺切口的垂直部分切开5 cm,上下牵开,使股骨头内旋,让外旋短肌处于紧张状态,同时坐骨神经也远离其止点,在梨状肌、闭孔内肌接近大粗隆的止点处将其切断,用缝线贯穿结扎标记,同时切开股方肌,充分显露股骨头囊的后部,沿髋臼边缘行“T”形切开关节囊。屈曲、内旋股骨头使股骨颈折断端脱出,见股骨颈经颈型骨折,用螺旋取头器取出股骨头,测股骨头直径,将髋臼内残留圆韧带清除。修整股骨颈残端,保留小粗隆上缘1.0 cm的股骨颈内侧皮质,股骨颈外侧皮质修整到大粗隆的基底部,前、后面的皮质修整到相等。用髓腔挫扩髓,冲洗擦干髓腔,考虑患者年龄大,骨质疏松,在残颈处予以钢丝捆扎加强股骨颈残段环抱力,插入假体生物柄,牵引下肢向髋臼方向压迫双极假体头同时外旋股骨,使人工股骨头复位,检查股骨头活动灵活不受限,屈髋90°内收内旋45°未脱位,假体稳定性良好,关节间隙正常。置入负压引流管,缝合关节囊及梨状肌、闭孔内肌以及股方肌,缝合关节囊时停止给药,保持MAP>55 mm Hg(1 mm Hg=0.133 3 kPa), MAP下降幅度≤30%,Hct>20%。若MAP<60 mm Hg则减小瑞芬太尼用量或适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升压;若Hct<20%,控制入液量,利尿;心率<60次/min,使用阿托品纠正,并观察患者情况,出现呼吸抑制使用喉罩辅助呼吸,保证SpO2≥95%。B组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不做特殊处理。

2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及手术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0时MAP和HR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1~T3时MAP、HR均低于T0,T1时MAP、HR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MAP高于B组,HR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压较B组稳定。详见表1、表2。

指标组别例数T0T1T2T3MAP(mm Hg)A组3085±6.270±8.2①②62±5.3①②69±8.1①②B组3087±5.763±7.250±3.558±4.2HR(次/min)A组3087±5.370±6.1①②65±4.3①②80±6.2①②B组3085±6.288±5.4104±9.493±8.5

注:与T0比较,①P<0.05;与B组比较,②P<0.05

组别例数出血量输液量A组30322±8.2①672±9.4①B组30673±7.41327±6.5

注:与B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目前治疗仍然存在争议,因其内固定术后骨折不连续、不愈合发生率高,有人提出对高龄患者应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方法治疗,而这些高龄患者往往存在心肺功能不全等基础病变,采用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更为不利[2-3]。随着对髋关节置换术的认识不断提高,选择非骨水泥型假体成为了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的主流趋势[4]。在腰-硬联合麻醉及控制性降压联合运用于膝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全髋置换也有许多的成功研究成果的报道[5],所以在基层医院,多选择腰-硬联合麻醉进行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但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野较小,术中髓腔出血及创面出血较多,这往往给麻醉医生和骨科医生带来困难,也增加了患者手术风险,单纯应用AHH(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可以通过术前扩容减少血红蛋白的丢失,但仍然难以解决术中出血造成术野不清的问题。此时,对患者进行控制性降压(CH)就非常迫切。本组病例选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可以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和充分的肌肉松弛,同时术后的康复更容易被患者和术者接受[6]。通过本组病例综合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术中出血而言,A组明显少于B组,这说明术中采用控制性降压技术可显著降低手术当中术野的出血量,采用控制性降压技术后,血压有效降低,就如同术中使用了止血带,使术野区血流流灌注减少,从而达到了减少出血的目的,可以给术者提供更清晰地术野,从而缩短手术时间;也为患者增加了手术安全性,减少了失血和输液量,从而减少了医疗费用和手术、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7]。本研究观察到,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基本相同,在控制性降压初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改变也只是略有差异,且MAP≥50 mm Hg,处于血压自动调节范围内。但到T2时,B组的血压明显下降,心率反射性的增快,提示B组存在脑灌注减少,不利于改善脑组织的氧合,反观A组恰恰相反,有利于改善脑组织的氧合。T3时,两组的MAP均有回升,HR略有降低,但A组的MAP高于B组,HR低于B组,考虑当瑞芬太尼的泵注速度过高时,可能会导致脑血流减少,从而引起脑灌注不足[8]。

综上所述,控制性降压复合腰-硬联合麻醉下,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中输血机会,可降低脑组织氧耗,增强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可安全地用于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但其对其他脏器的影响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控制性假体股骨颈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综述
分析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损害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肝破裂的临床效果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密盖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