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第二课堂学分制改革与探索

2018-10-28王菲

神州·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时学分制多元智能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1.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和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霍华德·加德纳(Dr.HowardGardner)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的,该理论将人的智能表述为以下几种: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自然智能、灵性智能与存在智能。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开发潜能,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学者关于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改革的研究集中表现在研究多元智能理论对素质教育改革的启示方面,具体又包括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目标及教育评估几个方面。高校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素质拓展的载体,在塑造人格、激发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愈加突出。多元智能强调人的智能在本质上是多元性的,这与第二课堂活动本质特征和目标是一致的。自1999年国务院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2年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后,国内对于第二课堂育人的研究成果日渐丰富,但这些研究或止步于第二课堂本身,或对第二课堂如何服务人才培养停留在理论思考阶段,对多元智能理论如何与第二课堂结合,缺乏必要的研究和实践基础。2013年后,国内综合高校已陆续将素质教育理念付诸于第二课堂的实践,但仅局限在本校范围内尝试,缺乏系统的学分管理和实践管理体系。2018年7月,团中央、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明确了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工作内容,尤其提到构建课程项目体系、记录评价体系和数据信息体系。因此,笔者认为,强调多元性和潜能发展的多元智能理论是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前提理论和基础。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已经成为高校育人体系中重要环节,第二课堂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第一课堂的知识,培养品德情操和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目前全国各高校重视第二课堂在育人体系中的作用,但多数高校的第二课堂缺少能让學生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第二课堂课程表、成绩单,更缺少可量化、个性化、专业化的第二课堂学分认定体系和评价考核体系。因此,可以将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方法,从多元智能理论和成果导向理论内涵出发,依托数据应用平台,探索第二课堂学分制设计与分配,并力图将实践环节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联系,设计一套能够推广的学分制模板,通过第二课堂进入第一课堂实现对实践环节的全面促动和有效覆盖,夯实实践育人的理论内涵,从而真正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

二、开展一二课堂融通的第二课堂学分制的实践

1.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很早就在探索实践育人的有效方法,2004年学校顺应团中央、教育部号召,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并于2008年出台《浙江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根据《关于制订2006-2008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规定,本科学生在完成必修、选修和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外,必须修读第二课堂活动至少4个学分方能毕业。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表现作为《实践能力与素质拓展》课的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实践能力与素质拓展》课共4个学分,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随着实践育人的理念扩展,对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培养要求也不断提高,2017年,学校出台《浙江大学本科生第二、三、四课堂学分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在校内外、境内外参与实践作为划分第二、三、四课堂的标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二课堂4学分,三课堂和四课堂各2学分。校团委负责二、三课堂归口管理,本科生院教务处负责四课堂归口管理。各学院(系)、学院负责本单位二、三、四课堂的组织实施及学分计分管理工作。浙江大学素质拓展认证中心网站(以下简称素拓网)是二、三课堂的管理平台,本科生信息服务平台是四课堂的管理平台。将二、三课堂活动项目分为已认定项目与新增项目,各相关单位、学生组织及个人依照规定在管理平台上开展申报、审核工作。同时,产生新的记录学分的方式,学生参加二、三课堂活动的计分单位是活动记点,并以记点对等产生第一课堂课程的等级和学分。

2.天津大学

2015年,天津大学出台《天津大学本科生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办法规定,自2015级本科生开始实施第二课堂教育课程化和学分制,要求毕业生需按要求完成8个学分(其中必修课4个学分,必修课为《人文学术讲座》和《社团组织经历》),课外实践教育16学时计1学分,每门课一般为1-2学分,学生在毕业前不能完成学分要求者将按照结业处理。不计入学业加权成绩,但纳入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与学生评奖评优挂钩,并可作为推免研究生的参考依据。办法将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分为“思想道德、政治素养、团队管理、创新创业、人文素质、艺术修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心理健康、职业发展、体育竞训、军事素养”等类型,如今已经有208门课程具有完整的课程大纲,每一门课都配备师资与考核办法。学校成立天津大学学生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学分制建设与评定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主管校领导、学工部、校团委、教务处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委员会主要职责是,总体规划与设计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学分制工作,学分认定与预警,毕业资格课外实践教育部分的审定等。

3.南京工业大学

作为全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试点单位及七所顾问高校之一,2014年,校团委牵头出台《关于本科生培养计划中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及成绩评定的实施细则》,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将社会实践作为必修课纳入学生毕业条件之一,规定“社会实践”课程的3个学分折算成第二课堂实践课程的150个实践学时,成绩登记在第七学期成绩单。要求大一至大三学年累计获得的实践学时达到150个,“社会实践”课程成绩记为85分;累计获得的实践学时达到180个(含)以上,“社会实践”课程成绩记为90分;累计获得的实践学时达到240个(含)以上,“社会实践”课程成绩记为95分”,此外还对补考、重修等事项做了明确规定。校团委牵头系统梳理了全校190多项第二课堂项目,瞄准培养目标,建立了成果导向明确的“风尚南工”“知行并进”“创新攀登”“艺行美道”四大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同时将第二课堂育人项目细分为思政社科、公益服务、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体育竞技、寒暑期社会实践等六个活动项目类别,并且设置了学生竞赛获奖及社会工作任职的记录模块。同时,按照项目质量将课程分为精品项目、常规项目,精品项目为申报审核制。2015年,学校制定并发布了“社会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写入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校团委出台《南京工业大学第二课堂工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通过设立精品课程提升第二课堂内涵,对精品课程提出“有培养方案、有师资力量、有考核办法、有工作成效”的四有要求,确立一套对精品课程进行立项答辩、中期检查和结项要求的完整课程要求,有力促进了第二课堂育人的科学化水平。

三、第二课堂学分制的模式创新

一是理念的更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系统性,使得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第一课堂无法完成全面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第二课堂也就成为素质教育的必需品。从这种意义上讲,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其育人的内容、途径、手段不同,而共同目标却是不变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一致性、教育手段上具有互补性、教育效果上具有趋同性。因此,育人体系绝不只是第一课堂,应该包括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各种实践形式,还应将各类平台统筹考虑进高校育人体系。《南京工业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效果评估白皮书》中“表明随着学生第二课堂的思政社科类、创新创业类、公益服务类、寒暑期社会实践类以及技能培训类活动参与度的增加,第一课堂成绩也呈增长的趋势,总体上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第一课堂成绩提升。”二是学分制的更新。大部分高校已将第一课堂的学分和第二课堂的学时(或称为记点等其他记录单位)做了折算,但是过于复杂的计算方法,让第二课堂的规定变成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高门槛”,因此第二课堂的培养方案和目标应该分层分类,各高校要在大量数据积累和分析的基础上设置适合自己的计算方式,如南京工业大学的第一课堂学分折算第二课堂学时,在学时上做明确分类分层,符合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整体要求。在类别学时底线和上线的确定上,笔者认为,应该建立在调研的基础上优化界限的设定,比如对于思想政治引领、公益服务、公共美育等方面要及时随着育人体系的调整做整体优化。三是加大课程化建设力度。第二课堂的灵活性使得考核评价难以操作,应该在课程类别上加以区分,如常规课程(定期开展,无需申报)、精品课程(需要申报,定期审核验收),将课程时间、师资、经费在实施学期提前确定并实施选课制,逐步将资源的零散化、课程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降到最低。

第二课堂学分制的改革不应该只是在第二课堂进行,高校要站在整体育人的角度“一盘棋”统筹考虑,教务、学工、团委等要各司其职,也要互通有无,共同打造育人“大菜单”,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大学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严军.创新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10(2):100-105.

[2]李关中.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模式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3(11):25-27.

[3]王茜.高校課外实践教育改革模式探析——以天津大学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学分制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266).

[4]陈怡,花慧,杨璐,杨晓波.第二课堂学分制对校园文化的培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3,(12):22-23.

[5]张莹瑞,钱春霞,徐海波.在学分制背景下积极推进高校第二课堂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3-5.

[6]张婉婉.高校第二课堂开展现状及对第二课堂实施学分制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6):229-230.

[7]陈明苏,海泉.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学分制实施的理论基础[J].教育研究.2008,(5):201-202.

南京工业大学2018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三类资助课题,立项编号:SZ20180318,《南京工业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效果评估白皮书》,共青团南京工业大学委员会,2018年6月。

作者简介:王菲(1989.6),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江苏南京人,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学时学分制多元智能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在学校的应用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学习不是“刷学时”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试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学时问题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lassroom Teaching
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换算研究
完善“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