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文化冲击下古诗词的再生形式与社会影响

2018-10-27方杭敏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社会影响古诗词

【摘 要】在浮躁的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对人文献养的追求,以致现代快餐文化盛行。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历经磨难早已衰微的古诗词必须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寻求新的再生形式才能继续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古诗词一直能够影响并改变整个社会。党和政府提倡传扬中华传统文化,民间组织也在为提振文化自信做出努力。

【关键词】现代文化;古诗词;再生形式;社会影响

一、背景与现状

诗是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词是一种起于唐代,盛于宋代,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的,按一定的曲调(即词牌)来填写的韵文形式。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通过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在现代快餐文学的冲击下,拾起它,创新它,传承它成了当务之急。关于古诗词的再生形式与社会影响,已有多股力量做了一定的尝试。早先国家与人民大众都忽视了对古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软实力的增强,想要向全世界展示我国所特有的古诗词,因此古诗词开始受到官方与民间两股力量的关注与重视。

二、古诗词的再生形式

在古诗词文化式微衰弱的今天,虽然人民大众有一定的诗词基础,但远远达不到能够进行自我创作甚至改革创新的程度,甚至还有很多人尤其是被快餐文化、快餐文学喂饱的年轻人已经选择性的遗忘并且忽视它。幸而仍有大批的忧诗之士在为古诗词的复兴奉献自身,默默奋斗。归根结底,所有的形式可以大致划分为两类,这两类形式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成就。

(一)从“上”到“下”的形式

所谓从“上”到“下”的形式就是指比较官方、正式的活动,主要有卫视台推出各种形形色色的节目。这些官方的卫视频道对于古诗词的再生与扩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将前人的智慧推到大众面前,近几年来,央视制作了《中国诗词大会》及《经典咏流传》两档节目,这两档节目都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宗旨,集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运用闯关、益智、综艺等多种电视化包装手段,通过寓教于乐的轻松形式,掀起全民诵读传统诗词经典的热潮,让广大观众自然而然地受到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召,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

同时,教育部对中小学的语文课本进行改革,大量增加古诗文,新的语文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增加87%。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明年高考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由60篇增加到70篇。前几十年教育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弊端正在逐渐被改善,将古诗词文化扎根于孩子的身与魂,也是扩大古诗词文化影响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自“下”而“上”的形式

所谓自“下”而“上”的形式就是指民间的个人或是一些团体、协会对于古诗词进行改革,创新,一般这些协会或团体中的都是一些在古诗词上有一定造诣的大家,通过不断的交流与潜心创作,摸索着走一条新的道路。但在写古体诗词的人群中有一种明显地分歧值得注意:有人主张写诗词必须以“平水韵”为用韵标准,用原来的“平上去入”四声作平仄区分;而有人则已看到了“平水韵”不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语言现状,主张以当今普通话韵母为准。我觉得新诗的优点正是旧诗的缺点。而旧体诗的长处正是新诗所没有的。如果把这两点集中起来,优势组合,构成一种适应新时代的新体诗歌,这就是中国诗歌大众化、民族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将平水韵和中华诗韵的长处相结合而衍生出一种新的格律,这是一条将古诗词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道路,为此,众多民间诗人坚持不懈,惨淡经营着,致力于涌现中国作风、中国气魄的中华新韵诗。

三、古诗词文化的社会影响

古诗词文化对于我们的帮助不可不谓之极大,它有利于人们知史懂史,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提高个人修养,有利于挖掘我国先人智慧与文化内涵。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是的古诗词再次火爆了起来,但也反映了一些问题,人们对高雅传统审美文化的需求明显无法满足,仅仅一档《中国诗词大会》是远远不够的。

现阶段古诗词文化在我國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比较广泛,几乎人人都会一首《静夜思》,然而虽然广泛但影响程度很浅,对于一些比较深层次的探讨研究,都是一些学者大家在做,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是古诗词文化影响不够深远的一个重要原因。且观邻国日本,群众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如歌舞伎,相扑,俳句都有比较深的了解,一些大型的比赛都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再者,现代教育体系中,对古诗词不够重视也是造成影响力不足的一大原因。但随着国际竞争的愈发激烈,必将倒逼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走向国际,走向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必然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教育部进行语文课改中已可窥得一二。

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及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两条发展的道路必须同时进行,从“上”到“下”的道路着力点在广度,而自“下”而“上”的道路着力点则在于深度,一方面卫视和教育部门都要想法设法继续扩大影响力的广度,另一方面民间的组织也要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改革创新的路子,在继承前人智慧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不断地挖掘可能性,也要不断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士加入其中。同时,社会大众也要端正心态,主动接受优秀的古诗词文化,在诗词中逐渐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四、结语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与结晶,不应该在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下衰弱乃至式微,而应该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地寻找新的突破点作为维持其源源不断生命力的基石。从上到下,自下而上,两头并进的寻求创新之法,才能让优秀的古诗词文化继续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熠熠闪光。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2018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现代文化冲击下古诗词的再生形式与社会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810299502W)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方杭敏(1999.12-),男,浙江杭州人,本科,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要研究方向:中日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

社会影响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同携手,走进古诗词
浅析农村校园安全与安全意识的思考
从莎士比亚笔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形象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