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程改革中“思考与反思”机制的功用》

2018-10-27张建碧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感性反思理性

张建碧

【摘 要】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面对教育改革中诸多新理念、新观点以及新的课程标准与教科书,身为课程改革实施者之一的教师,应该如何思考,如何开展课改活动,如何处理诸如“过程与结果”之类的实际问题呢?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我认为,需要广大教师认识“思考与反思”机制,并有效地发挥这一机制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思考;反思;感性;理性

一、“思考与反思”机制的概念

《学校管理心理学》认为:教师成长的内部心理机制是“反思与更新”。这是按照教师成长的规律总结出来的结论。我们根据这一结论,再结合当前的课改实际,将其变通一下,便可派生出这样一个“新”的内部心理机制:“思考与反思”机制。“思考与更新”、“思考与反思”同为内部心理机制,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都跟人的思维活动有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机制。“反思与更新”的关系,说得直接一点,就是“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即通过反思活动的过程达到自我更新的目的,结果是反思活动的终结体现。“思考与反思”则是人行动过程中的前后两个阶段。在“思考与反思”机制中,思考是行动前所必备的一种思维活动,是取得行动策略的主要途径,属感性分析阶段;而反思则是采取行动后的另一种思维活动,是获得经验的有效手段,属理性反馈阶段。人的思维活动是人们采取行动的基础。离开思维活动,人的行动就跟其他低级动物的行动一样,只是一种本能的行动,也就失去了人的能动性。

思考与反思是两种表现形式相同而内容不同的思维活动。思考是对未来的探究和思索,而反思则是对过去行动的回顾与总结。

二、“思考与反思”机制是课程改革得以深化所必备的心理机制

(一)“思考与反思”机制是教师接受和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必备的心理机制。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很多的新理念。这些新理念不论是在学习培训阶段,还是应用、实施阶段,都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对其进行思考与反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到它们的真正含义和内涵,也才能改正流于形式的错误思想和避免出现盲目乐观的行动。

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合作学习”是课改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合作学习是团体之间或团体之中各成员共同、协作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

(二)“思考与反思”机制是教师树立正确教育意识观必备的心理机制

在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接受和理解新课程理念,而且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兴学科的迅猛崛起,出现了很多意识观,如土地资源观、环境资源观、可再生资源观、旅游资源观等等。这些意识观一方面越来越深入人心,被人们广泛接受;另一方面,它们正向各个领域渗透,其中也包括教育在内。

在新课程的理念的基础内涵中,曾经提到: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要在广大教师中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意识观,教师必须以自主教研方式,发挥“思考与反思”机制的作用与功能,去认识和总结其相关方面。所谓自主教研,是指教师自觉、主动地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自主教研是“思考与反思”机制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师放弃自主教研,就等于抛弃了“思考与反思”机制;教师不懂得自主教研,不会应用“思考与反思”机制,教师自身的发展、新课程理念的实践也就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自主教研是众多教研形式中的一种。说到课程资源,我们应该想到它的种类很多。事实上,学校和广大教师对课程资源这一概念并不陌生。只是由于缺乏对其进行认真的“认识”与“总结”,才使得教师在处理与开发的关系时,出现了重此轻彼的现象。多年来,大家都很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如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添置教学设施、教学器材、多媒体电教等。但是在人们强调开发课程资源的同时,却出现了大量现有课程资源被闲置和浪费的现象。这一现象在农村中小学尤为突出。

(三)“思考与反思”機制是教师学习新理论和新方法必备的心理机制

教师面对新理论和新方法,应将其变成自己的理论方法,才有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的可能。要做到把他人的理论与方法变成自己的理论与方法,教师同样应该发挥“思考与反思”机制的作用与功能。

四、课程改革中,需要广大教师应用“思考与反思”机制,充分、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以达到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变为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行动,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从理念到实践之间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尤其是对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讲,更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在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教师接受新课程的新理念。然而,接受只是一种认同,还没有成为教师的一种素养,还需要对这种理念的进一步感悟,而这种感悟只有在实践中才是有效的,要把功夫下在把理念转化为行动上。要实现上述转变与转化,我认为,唯有充分发挥“思考与反思”机制的功能与作用,才是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这里还是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努力,离不开发挥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说,在课程改革中,要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应用“思考与反思”机制,并有效地发挥这一机制的功能与作用。

注:文中“认识未来”等同“认识”,“总结过去”等同“总结”。

参考文献:

[1]程正方.《学校管理心里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中国人事出版社

猜你喜欢

感性反思理性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感性的解放与审美活动的发生——对马克思一个早期思想的引申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