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制的运行及改进

2018-10-27王昇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改进管理

【摘 要】在1985年高水平运动队的概念提出至今已有20余年,而在探索如何建设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问题中,各大高校的在对运动队的管理以及发展问题上也在进行不断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在调查以及高校的研究中我们也会发现目前的高校对于高水平运动队建立以及管理模式依旧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目前在高校运动队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相关的改进方案。高水平运动队不仅是当今社会对运动员的要求,更是国家优秀运动员的储备资源,所以建设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改进

一、目前高校运动队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形式来看,许多高校的的教练多是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相对的缺乏系统的实践技能,如果要适应目前的教学形式和专业领域的要求,需要加大教练的培训力度,使他们能够将自己在学校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相应的应该制定更加完善,系统的培训体系以最短的时间达到短期的最佳效果,也就是知识、学问、经验的有机结合。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也要经常参加一些理论学习培训。使这些教练员能够有较高的素质,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目的是让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培养出更优秀的高水平运动人才。

对于目前队员训练中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我国大部分高校还没有自身的高水平运动培训系统,虽然在各个省市中学校园里建立了一些后备人才培训基地,但对于当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来讲储备还是比较匮乏,被特招到学校的学生不够集中,运动员的生源单一,没有真正地把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利用起来。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还是一些本省市的受伤退役专业运动员和部分二线没有进入一队的专业运动员,还有一部分是本省市业余体校的学生。通过对河南省三所高校高水平女篮队员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是二线队员及业余体校学生。对于我国一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而言,选材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能够选拔一些优秀的、有运动天赋的运动员,这直接影响到高校的运动成绩和学校的名气。而目前,大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把运动队的成绩和比赛结果当作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组建水准。这样一来,最终导致了大部分高校为提高本校的运动水平和运动成绩,就会利用“特招”方式把一些退役的运动员和二线队员招到运动队,来提高本校的运动队成绩。诸如这些原因,不仅影响到了后备人才的输送率和正常的高校运动队招生工作,也直接影响到了运动队的科学化训练的推进。所以应进一步完善招生制度,保证公平的招生政策,鼓励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目前高校管理运行中的改进

在20年的探索过程我们开始采取的集中管理,集中训练,集中食宿,集中学习的模式目前来说依旧是大部分学校对于运动队的管理模式,但是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也在逐渐显露,疏于对学生教育的学习,而对于高水平运动的要求不仅是体能,更是文化知识,技术,以及各方面素质的严格要求。所以各大高校也在不断改进这种模式,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的需求不是简单的将退役的运动员重新找回学校,这是退役运动员重新走向社会的机会,但并不是高校成立高水平运动队的初衷,运动队的成立是为社会输出成熟的,有能力,有知识的运动员,那么学校本身应该清楚自己的初衷和根本,可以选拔有潜力的学生加入本身的运动队,有效的利用各大省市体校的作用,选把自己的队员,进行系统的培养,对于退役运动员的招收可以作为教练顾问,而不是招收为本身运动队的队员,国家甚至是各大比赛的举办方需要严格筛查,甚至制定相关的规则,从根本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三、运动队的资金管理

因为高运动量,高消耗量,运动员的费用要高于一般人,而资金来源一般是社会的捐助和国家投入的培训资金。以调查情况来看,专项拨款每人每年的资金不到300元,说明学校的教育基金是不足的。而学生训练需要更加专业的场地和合理的饮食安排,应该加大比赛奖金的补助以及远动员的补助。应该加大运动训练的资金投入,改变目前训练器材,训练场地不专业的问题。

四、运动员的培训和比赛

对于高校中训练方式不规范,教练不够专业的问题,这是建立高水平運动队的阻碍力量,很多的队员有天赋有能力,却不能得到系统的训练,首先应该改变学校的态度,现在高校运动队中国家级的运动员数量不断增加,许多有天赋有能力的运动员人才潜藏在这里,缺乏实战也是运动队存在的明显的弊端,大多数的运动员长期处于对自己训练不了解的状态,这会影响训练的积极性,全国各大高校应该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增加高校联合比赛的机会,竞技性体育中比赛是磨刀石,能在比赛中了解自己训练时的不足,也会让学校实时了解学生的能力,适时调节自己的训练因为在未来高水平的运动队已经不仅是体力上的较量,运动员技能,智力,学术等各方面全面素质的竞争。此时知识就显得很重要了,要合理的利用高校雄厚的科技资源,将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引入训练,有效提高运动训练的效果。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被当作为学校摘金夺银的“特殊学生”,当作一种比赛工具,他们并没有看到队员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本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摘金夺银只是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目标,而不是最终目的。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运动人才。因此,高校领导人和管理者应尽快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始终做到以人为本,把“夺标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体育人才。

高水平运动队是未来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对于运动员在退役后重新走入校园的现象,现在的高水平运动队的建立是要让体育进入校园,让运动员在发挥自身才能的同时接受相当的素质教育,更让知识本身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成果,达到双赢的效果,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并与国际环境接轨的高效的培养模式,管理方式。

作者简介:王昇(1968.10-),男,福建福州人,大专,研究方向:运动队管理。

参考文献:

[1]丘乐威,许陈生.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01):119-122.

[2]闫燕.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

[3]张永龙,陈国瑞,赵先卿.对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困境之思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06):101-104.

猜你喜欢

改进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