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苔丝》原著中女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2018-10-27邱璐

牡丹 2018年23期
关键词:传统观念哈代苔丝

邱璐

《苔丝》作为维多利亚时期杰出作家哈代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善良、勤劳的乡村女孩苔丝与花花公子亚力克和新兴资产阶级安杰尔之间的爱恨纠葛。苔丝的悲剧人生很大程度上是由她复杂的性格特点造成的。本文旨在对苔丝性格中比较明显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包括其在艰难人生中的独立勤劳、对传统观念和宗教制度的反叛以及犹豫妥协,从而使读者对她的人物形象和悲剧命运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哈代生平及《苔丝》简介

托马斯·哈代出生于1840年6月2日,是维多利亚时期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在那个资本主义快速入侵乡村的时代,人民生活变得更加艰难,这也深刻影响了哈代的作品风格。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悲剧性,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生活的不幸。而《苔丝》即是其中之一,自1891年出版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被翻译成各国语言。很多学者和评论家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作品进行了剖析,比如苔丝悲剧产生的原因、哈代作品里的宿命论及人物性格分析。

小说的女主人公苔丝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孩,但家境贫寒,父亲在偶然得知自己可能是贵族杜伯维尔家的后裔后,便不切实际地穷清高,为了攀亲戚关系,把女儿推向了花花公子亚力克的身边。亚力克用花言巧语诱骗苔丝并在树林里强暴了她,苔丝勇敢地选择了当单亲母亲。苔丝在农场当挤奶工时遇上的安杰尔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积极向上,勤劳热情,不想在旧贵族光环的桎梏下享受安逸的生活。但当他得知苔丝已失贞的事实时仍旧不能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这一举动彻底打碎了苔丝燃起的美好希望,再次间接地把她推回到了恶魔亚力克的身边,并最终造成了她杀人受刑的悲剧。

在众多评论中,毛颖描述了苔丝的复杂性格来揭露其与造成她悲剧的现实社会之间的冲突;张嫄认为,书中的人物性格都具有双重性,比如苔丝既有传统观念里的女性美好品质,又有现代女性的反叛精神;何芸觉得苔丝的悲剧就是由她复杂的性格和矛盾的心理斗争造成的,这种对传统观念的认知和本性中的渴望构成了她反叛的力量。

二、苔丝性格中的独立反叛精神

19世纪,英国社会虽然繁荣鼎盛,但也存在复杂的社会问题。英国工业革命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容忽视阶级剥削、环境污染和传统道德的变化等。而那一时期女性追求的都是美好的婚姻,而婚后育儿及操持家务似乎就是她们的终身事业。没有工作的她们必须依靠男性赚钱养家,在经济地位上失去了独立性。女性的行为标准因此就完全按照传统观念和宗教制度来评判。贞洁在这两个标准中都被视为女性最重要的东西,婚前就失去贞洁是为人不齿的事情。而苔丝的行为则是对这两个标准极大的反叛和抗争。

(一)对传统观念的反叛

封建社会,女性都是受到传统世俗观念的限制和约束的,即便是在当今社会也是部分如此。在一段感情中,男性随便可以被原谅,而女性则被理所当然地认为贞洁是属于丈夫的。双重的道德标准的确存在过或是仍然存在着。苔丝生活在一个小村子里,这样闭塞的环境就决定了人们对于传统道德观念的固执。维多利亚时期,女性被认为是男性的附属品,她们的贞洁如果被毁,唯一体面一点的选择就是和那个男人结婚。

小说《苔丝》的地点设定在哈代出生居住的Wessex,所以其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观念。居住在那里的人观念落后,不关心外界发生的事情,完全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在苔丝的母亲、安杰尔的家庭成员和同村的邻居身上,人们都能看到这些思想。而苔丝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去拜访另一个镇上的亲戚亚力克一家的。随后的故事就是亚力克在树林里占有了她并向她求婚,苔丝并没有像当时大多数女性选择的道路一样答应求婚,而是怀着孕离开了他。她拒绝的理由铿锵有力,强烈表达了对传统道德的不满和反叛:“我说过我不再要你的东西了,我不会再要了——我不能再要了!我要是再要下去,岂不成了你的玩物了,我决不干!”

而苔丝把这事告诉她母亲时,后者的第一反应就是让她嫁给亚力克并立刻提笔写信。她就是典型的受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影响的人,这件事会让她的女儿和家庭蒙羞。但是,苔丝最终选择离家去较远的农场打工,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人赚钱。即便是在怀孕的情况下仍然吃苦耐劳,她没有让自己成为靠男人养活的蛀虫。孩子出生后,她更是决定独立抚养,不依靠亚力克和家人,在面对外面的流言蜚语时她也选择了勇敢。她没有因为亚力克有钱就妥协成为任他摆布的布偶,苔丝的行为就是对于女性依附于男人這种观念的一记响亮耳光。

遇到真爱安杰尔后,她决定在婚礼前夕告知所有关于她的过往,希望自己和安杰尔之间坦坦荡荡,更期待得到深爱之人的原谅。但安杰尔的回应是“你以前是一个人,现在又是一个人了。我原来爱的那个女人并不是你,是另一个模样跟你一样的女人”。伤心欲绝的苔丝却并没有后悔自己告诉他这件事,她要的是一个完全接受自己一切的人。安杰尔远走巴西回来时,这种传统观念的桎梏也就消失了,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苔丝反叛传统观念的一种胜利。

(二)对宗教制度的反叛

在苔丝生活的时代,宗教对人的生活有着巨大的精神引导和支配作用。《圣经》故事里讲述到上帝创造女性是出于不想亚当太过孤独,而材料取自亚当的肋骨,所以注定夏娃是亚当的附属品。这也被一些人认为是导致女性从属社会地位的因素之一。在传统的宗教观念里,人们就应该为宗教奉献,遵循各种宗教信条,否则就是背板。

但是,苔丝看破了宗教里的这种虚伪,做出了自己的反叛。按照宗教信条,苔丝未婚生子是不可原谅的。在孩子生病之后,苔丝想要将他送到牧师那里,但是牧师因为孩子是私生子而将其拒之门外,上帝的仁爱精神被抛诸脑后。书里比较震撼的一幕就是苔丝自己充当牧师的角色为她的孩子洗礼:“苦楚,我现在以圣父、圣灵、圣子的名义为你行洗礼。”虽然孩子最后还是去世了,但是她的行为在当时来看简直是不可思议。

在牧师拒绝为她的孩子按照基督教仪式入葬时,苔丝彻底认清了牧师和虚伪的宗教。那些人只会为他们觉得有必要保护的提供帮助,而对其他不符合条件的人漠视。人权在宗教制度之下是完全不平等的,所以她向牧师愤怒地说:“看在上帝的份上,请你不要像圣徒对罪人那样对我说话,而是要像你这个人对我这个人说话一样——我好可怜呀!”最终,苔丝自己埋葬了孩子并做了十字架和花环,整个过程勇敢而充满感染力。

苔丝的另一次反叛是针对亚力克的,当她和安杰尔分开后,亚力克再次出现在她的生活中。这一次的亚力克以福音传道者的身份四处说教,他试图再次引诱苔丝。以上帝之名,亚力克解释他在这些年来的向善转变,苔丝没有再轻信他,对他所谓的转变持怀疑的态度。即便亚力克披着宗教外衣,也不能阻止她认清其真面目。而苔丝出于无奈成为亚力克的情妇,也并不是完全妥协,在安杰尔回来时勇敢选择复仇杀死亚力克,哪怕只能换来和安杰尔短暂的爱情生活,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她对自由的向往而走出的大胆一步也可以看作她对宗教制度的挑战和反叛。

三、苔丝性格中的犹豫妥协

上文提到的苔丝性格中的独立和反叛让人印象深刻,但人物性格的弱点也是导致苔丝悲剧结局的重要一环。苔丝性格缺点里最明显的就是她的犹豫妥协,这总会让她陷入困境。在小说开始时,苔丝的父母想让她去拜访富亲戚亚力克一家的时候她是不情愿的,但是想到因她死在路上的那匹马就感到非常自责。因为这件事使整个家庭经济更加困难,无法依靠酗酒的父亲和无知的母亲,又不想让兄弟姊妹挨饿受冻,她开始转变想法决定前往拜访。在关键时刻,苔丝的犹豫不决已经决定了她的悲剧命运。甚至在到达亲戚房子大门的时候,她都还在纠结要不要进去。尽管对亚力克没有爱慕之情,之后他喂草莓给她吃的时候她也没有特别强烈的反对或是拒绝,这种态度很容易让男人觉得有机可乘。而亚力克这种人只会在她一次次犹豫不决后得寸进尺,最后在树林里强行占有了她。在面对真爱安杰尔的时候,她的犹豫不决再次伤害了自己。他们的感情升温之后,她一直犹豫要不要将过往全部告诉安杰尔,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时机。在安杰尔向她求婚时,她都没有鼓足勇气说出来,数天纠结之后她才决定以写信的方式告知真相,但是机缘巧合中那封信没有被安杰尔看见。最终,她选择在新婚之夜袒露心事,这却是个很糟糕的时机。而在安杰尔无法接受她的过往时,她仍旧乞求他的原谅。对安杰尔这个心爱之人她更多的是爱慕、顺从和妥协,甚至将自己的自尊都抛在一邊。苔丝居然对安杰尔说:“那我一定像你一个卑微可怜的奴隶一样,绝对地服从你,就是你叫我倒地不起,舍身送命,我也不违背你。”但这种乞怜的姿态并未换来安杰尔改变远走他乡的决定。在爱情中,这种妥协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结果让她坠入了悲剧的深渊。

四、结语

哈代笔下的《苔丝》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饱满,展示了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一幅幅生活画卷,揭露了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伪善的宗教制度和社会背景下女性受到的压迫。而女主人公苔丝复杂的性格特点也渗透到她的生活中,为她的悲剧命运埋下伏笔。她虽然有时会犹豫妥协,但敢于同传统观念抗争,看破虚伪的宗教制度,在某种层面上独立而反叛,但也正是这样的精神为世俗所不容,为了自由和爱情,她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也是她最后的抗争。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猜你喜欢

传统观念哈代苔丝
哈代诗歌的民谣艺术
蜂鸟——致苔丝
传统观念与民法结构:再论中国古代民法的价值
电视广告中女性模式化形象分析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概说张爱玲创作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The Tragical Cause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