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艺双馨的践行者

2018-10-27仇必鳌

中国篆刻 2018年10期
关键词:汉碑书法展台州

文︱仇必鳌

张林忠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台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台州书画院特聘书法家。

作品入展获奖

首届“农行杯”中国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全国书法展二等奖

第二届“黄庭坚奖”全国书法展获奖提名

第四届海西全国书法作品展二等奖

第三届兰亭书法双年展

首届荣宝斋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二屆隶书大賽

全国六届楹联书法大賽

首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展

首届“张芝奖”全国书法展

“魏晋风度”全国新锐书法展

第四届“康有为奖”全国书法展

首屆西泠印社楹联、手卷全国书法大賽

“百年西泠 湖山流韵”西泠印社书画印大展

第八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二等奖

说实话,我和林忠的习书之路颇为近似:林忠是浙江台州人,我是江苏扬州人,都出身在江浙之地,都有南方人的“钟灵”。林忠书法起步在保定(林忠曾在保定的涿州、定兴空军部队服役),我的大部分书法活动也在保定,都受过燕赵之地慷慨悲歌的浸润。林忠于书法,更多地关注汉碑,这一点又与我喜好相同,从汉碑浑厚朴茂中寻找到古人书作的精神气韵,试图“把南国山水的钟灵之气,与燕赵的豪侠之风浑然相融”,逐渐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

林忠习书近二十载,书风朴厚,线质苍茫,肯定有得力于军旅生涯之锤炼处。然而思想、理念更是成就艺术的重要环节,其书初习柳、欧,后于汉碑,用功甚力。学隶其实不易讨巧,进去容易,要走出来是非常难的。主要是因为秦汉这个时代离现在太远,直到清代金石学兴起之前没有“过渡”,对隶书技法、审美只是一些题跋、评论的只言片语,不像魏晋以后书法,对技法、审美都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因此“代沟”比较大,这就需要花更大的功夫、更大的力气沉进去。当下写隶的多为“追风逐潮”、邯郸学步而已。林忠深谙其理,正如他诗中写道:“寒窗学书又一秋,夜半孤灯把墨磨。写到兴处迷魂时,不知是鬼还是我。”通过这种磨练,终于找到了自己“润含春雨、干裂秋风”的隶书语言。

林忠在书法上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在90年代末,在河北当兵时已有硕果。近年来连续入展“全国展”,则是硕果盈枝了。林忠的艺术成绩是多方面的,他不仅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还是一名作家,不但出版了三册书法集,还有诗集《墨痕》、文学集《林家塘》出版。继2015年底,张林忠在台州书画院举办个人书法展之后的第二年,张林忠再次让人刮目相看,全国电力系统首个入选“向人民汇报”文质兼美优秀基层书法家成果展书法家,今年,他又收获了台州市文艺最高奖“曙光奖”。这两年,而他更是沉淫在研究金农之中,据说已经积累了7万字的系列随笔、散文,这也印证了张林忠一直以来秉承的“书法家首先是文人”,以及“书法和文学双修”的艺术理念。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林忠还是“台州好人”“台州十大平民慈善之星”,设立过“爱心基金”,参加过“爱心义卖”,我想这也是一种“书外功夫”。假若艺术家整天投机钻营,满足于蝇营小利,没有淡泊名利、大爱社会的胸襟,没有那种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又如何能写出元气淋漓,大气蒸腾、大风飞扬的文化本质精神呢?愿林忠一路前行。

金农《游王屋山》(『徵』应为『微』、『裏』应为『里』)

李嗣真《书后品》节录(“犹”后脱“希”、“绝”前脱“夐”、“而”后脱“作”、“以”后脱“对”、“今之”后脱“驰”)

阮籍《咏怀》(“顺”后脱“风”、“环珮”应为“佩环”、“繁”后脱“华”、“驱车”应为“驱马”、“耀”应为“曜”)

陈鹏年《紫竹庵题壁次韵》

猜你喜欢

汉碑书法展台州
祝北京冬奥会书法展开幕
《鲜于璜碑》研究
向彬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汉碑的个性特征及其审美趋向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浅析汉碑的形制及其演化
台州-电镀厂老板涉嫌环境污染罪被捕
安处养元气 燃犀熔古今
“乞丐王”——记感动台州十大人物之一王曰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