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军领书法散论

2018-10-27戴文

中国篆刻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书坛王军篆刻

文︱戴文

王军领

1983年出生,河北邯郸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协青创部委员、国学修养与书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学员、兰州交通大学兼职副教授。获重庆市第六届文艺奖,重庆市十大青年书法家,第五届书坛百强榜百强。

作品获首届“张芝奖”全国书法大展优秀奖、第三届全国榜书展三等奖等;入展四、六届书法兰亭奖佳作奖,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三届行书展,第三届草书展,第三、四届扇面展等重大展览。

放眼全国书坛主要展览赛事,一大批八〇后书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猛精进,无论是经典技法的继承还是对作品形式的把握都传递出时代应有的信息,并逐渐在当下书坛占据重要位置。综观当下书坛各类展览,作者年轻化、技法精准化、形式多样化是当下书法界的几大特点。王军领便是近年活跃在书坛的八〇后的佼佼者,其于书法、篆刻、理论研究、诗文等均能潜心好学,表现出了较好的综合素养,这对一个并非搞专业创作的年轻人而言非常难能可贵。

我与王军领亦师亦友,十多年前他还在大学读书时就表现出了对书法特有的敏感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从法学跨专业考取书法研究生,也表现出了对书法发自内心的喜好。燕赵自古多侠义之士,他身上始终保留着那种直爽和豪情,在重庆生活多年后受巴蜀山水的熏染,也融合了西南山水的灵秀之气。颇有君子之风。于书法艺术更是谦逊有加,他给自己取了个斋号“一谦堂”,大概取于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正如其人。

王军领勤奋好学,学书之初深受李印华、马善双两位启蒙老师的影响,于魏碑、唐楷、宋四家均下过一番功夫。来重庆求学后,得益于高校宽松的读书大环境,视野宏阔,在短短几年内博观历代经典碑帖并带着问题以学术视角深研书法理论,在校期间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很快便在同龄人中崭露头角。与王军领接触感受最大的便是他思维的跳跃性和对学术观念的变通和灵活性,每每谈一个话题都能有一番独到的见解,这正是他勤奋钻研、深入实践后勤于思考的最好见证,若非下过硬功夫、苦功夫对书法篆刻是不可能有如此精敏的见解的。

在技法的基础上“求变”、力求作品的丰富性是近年来王军领学书经常谈到的一个观点。从这几年他的作品变化可见一斑,以秦汉金文面貌参加全国首届篆书展,以“二王”风格参加三届扇面展,以章草风格参加三届青年展、四届兰亭奖,而最近的六届兰亭奖我们看到他的入选作品又是是以清人邓石如隶书为基的崭新面貌出现,且能写得高古浑厚,充满正大气象,让人眼前一亮。当然,对于他这个年龄而言,似乎风格还不太稳定,但这在记录一个书法家成长历程的同时,也恰恰是多数人需要的,风格的形成必须有坚厚的基础才会有高度,他能学以致用,或者说能在多种书体中找到恰当的艺术语言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尤其是对书法而言,书家的创作水平不是一生不变的,书法作品是书家不同阶段学习的最好、最直观的反映。三十岁是艺术黄金期的开始,有了丰厚宽博的铺垫,相信他后面的路子更好走。

王军领平日书以行草见长,碑版墓志、残纸简书无不临习。观其小字作品,初学时能得魏晋残纸余味,又兼容章草质朴高古之气,后来略有变化,融二王经典结体于其中,独具一格,萧疏散漫而草意十足,细细琢磨还略带几分散淡。苏东坡言,天真烂漫是吾师,正合其意。我们看他的作品有静穆之气,在表现魏晋士人那种萧散、古拙的同时融入了时尚的书法意味,在取法章草质朴的基础上掺以二王的灵动和遒劲,表现出了独特的意趣。这或许正是他的聪明之处,“书画非小道,世人形似耳。出笔混沌开,入拙聪明死”,入拙看似简单,实则太难。王军领能在各项大展中频频入展、获奖,也印证了他对书法的理解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清代袁枚曾言:人闲居时,不可一刻无古人;落笔时,不可一刻有古人。平居有古人,而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诗书一理,王军领能浸淫先贤而自出新意,在诸家之长中巧妙的糅合其古拙、灵动、秀逸、厚重,显示出对笔墨的敏感与细腻。其无论书风如何多变,都是在围绕传统的基础之上,表现出了入古之后的“文”和“质”。不断地锤炼技法、追求书法的内在之秀,用笔墨和心灵表达书法的文气和骨秀是他最近书写状态的关照。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庄子《逍遥游》中有言: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对于书法家来讲,要想走得更远,潜心学问是不二法门。作为八〇后,书法创作能在诸体中有所体会已属不易,而王军领习书参展之余,书法理论也为大家所关注,在学习古代书论的同时,他作为当下展览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对当代展厅背景下的书法创作审美有着独到的见解,且能连续两次入选书法理论界最高赛事全国第十、第十一届讨论会,从侧面反映了他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和对书坛的洞察力。尤其是参加中国书协首届国学班后,王军领更加勤奋,眼界大开,不做无谓之事,每天默默地补传统文化之课,甘坐冷板凳,学问修养又进一层。在全国八届楹联展、六届兰亭奖等展赛中,他的作品均是自作诗文,且不论诗文水平意境高低,他这种学以致用,敢于在实践中“亮丑”的勇气、主动接受大家检阅和通过展览检验自己的精神本身就值得学习。

从业余爱好到接受专业训练,再到现在的工作之余习书,王军领在书法创作、理论研究方面始终保持一颗淳朴之心。近来,为了篆隶学习的更加深入,他涉猎篆刻学习,体验以刀代笔,以蓄金石之气。取法秦汉,半年之余临摹印章逾百方。数量虽然不是衡量的唯一标准,但相信量的积累肯定有质的飞跃。他在汲取秦汉印风高古、苍茫之外,注重结合历代印论,尤其是当下篆刻的创作趋势,且能将书法与印章相结合,以刀代笔,表现出了难得的艺术天赋,假以时日,必能有所得。

书学即人学,书品即人品。书法的由技进道也就是书法家锤炼和升华的过程。所以,对王军领的书法篆刻而言,我更看重的是他的取法传承和审美情趣,尤其是技术层面背后的学识涵养。“眼高手低”是众多书家的通病,然而对于年轻人来说,眼高才是第一位的,只有保持格调的高古,才可能有大审美境界。与王军领切磋书艺时也经常谈到,早期的创作并不需要有强烈的个性和面目,但一定要有指向性,有了这种指向性和经典“依托”做基础,才可能实现由技进道。古人讲技道兼修、德艺双馨,能在当下喧嚣的市井中,不断地以学养书,坚守传统文化的纯粹和质朴的人越来越少。我们期待八〇后的崛起。

古诗三首

杜甫《梦李白·其二》(“雲”应为“云”)

游心太玄

烟霞相许

猜你喜欢

书坛王军篆刻
石榴树想法妙
我要好好来欣赏
可爱的小丫丫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篆刻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三十六计》篆刻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