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汉碑的形制及其演化

2018-04-26黄家洋

神州·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汉碑

摘要:碑刻作为我国文字发展与演变的书刻载体,自从秦汉以来,碑刻艺术就自成体系,其不断完备的发展与演化构成了独特的审美类型。文字通过碑刻的形式几千年来呈现在人们面前供我们学习汉字文化、了解史实以及阅读史料文献。碑刻的实用性、典范性决定了它对文字有强烈的美化与加工的作用,为表现汉字提供了多样性。碑刻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特征,其自身的审美追求、表现方式、实用功能以及美学价值都表现出相当高的价值。碑刻赋予了我国文字发展新的样式,在我国从古至今文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地位。

关键词:汉碑;起源与发展;形制及演化

1碑的起源与发展

对于“碑”这个词的称呼和来源,古代有三种器物都被称为“碑”。第一个就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时钟——日晷。第二个就是以前拴住牲口的一种柱子,第三个就是古代用来引棺下葬的竖石。然而前面第三种“碑”的说法,就是后来“追述君父之功美”的墓碑。

汉碑是我国历史上碑刻艺术发展的至高点。现在考古发现的传世西汉碑刻数量很少,具有代表意义的仅仅有《五凤二年刻石》《莱子候刻石》等十余件作品。西汉时期隶书的书写载体基本都是简牍和帛书,当时在石头上书写篆刻并不怎么流行。

2.汉碑的形制

汉碑的形制一般分为碑座、碑身和碑首三部分。碑座也称"碑趺",为长方形的石块,形制上有龟趺和方趺等,在碑趺中间有一条长形的趺眼用于结合碑身。碑身则为长方形竖石,碑的正面刊刻碑文称为“阳”,碑的反面刻题名称为“阴”,碑的左右两面称为“侧”,一般也会用以刻写题名。碑首称为“额”,用来刊刻标题,刊刻的文字一般为篆体,碑额的形制有半圆形,圭形和方形三种类型。前汉墓地石碑的上部开始凿有一个圆孔,叫作“穿”,这是来供悬棺下葬用时留下的痕迹。这是汉碑的一个特有的形制表现。“穿”的直径一般在10cm以上。圆首碑的“穿”四周一般还刻有三圈弧形纹,称为“晕”。

汉碑中“穿”没有固定位置格式,一般多在碑额的额题之下和碑身的碑文之上,起到分界碑额与碑身的作用。发展到后来,也有一些穿的位置位于碑身的中间。然而魏晋以后,沿袭数百年的“穿”和“晕”逐渐消失,从此“额题”都是居中位置,而碑文也是布满碑身。

2.1 碑、碣

对于残碑断碣这个成语我们都很熟悉,碑、碣一般都是不分家的,然而在汉碑的形制上,碑和碣还是被区别出来。

《说文》:碑,竖石也。直面上可以看出,碑是一块长方形并且立着的刻石。碣,与碑区别上说,它是刻石中的一类形制。《后汉书·窦宪传》注:“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把圆首形的或形在方圆之间,上小下大的刻石,叫碣。然而后世碑碣名称往往混用,没有太多的讲究方碑圆碣。

2.2 墓志

墓志也称作“埋铭”、“葬志”等,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贵族入葬时重要的的附葬品。其作用用于记载死者的生平事迹、卒年、葬期等等,在汉早期一般使用石、砖,而汉以后也会把其制作成铁铸品、陶瓷品。

东汉末年分三国,魏王曹操执政时,立法严禁人们实行厚葬。后来西晋时期的武帝又诏禁立表。于是把刻石改为埋于地下,而成为墓志。可见汉代时期,墓志其实与碑碣有着不谋而合的相同性,在汉以后才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墓志,与碑碣作用和使用形式上区别开来。

2.3 摩崖

摩崖与汉代碑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碑碣在使用性上更加的便捷,可以放置于任何需要的地方,而摩崖则只能固定在大自然的特定部分。

摩崖石刻,就是在自然的山崖石上刮摩岩石,然后在其之上雕刻所需要的相关内容。

3.汉碑形制的演化

3.1 西汉

现代考古发现及文献记载,西汉时期的石刻并不是很多。欧阳修:“至后汉以后,始有碑文,欲求前汉时碑碣,卒不可得。”华人德先生也说过:西汉的刻石种类很杂乱,而且形制不统一,字数也很少,刻石的质地粗粝。由于西汉时期刻石风气还没有形成,所以也没有产生具有高超技艺的石刻工匠。新莽时期,厚葬的风气盛行起来,贵族开始用画像石来装饰墓室,因而促就了石刻工艺的高度发展,很多刻石开始注意其形式的整齐。然而当时的碑刻形制影响虽然不明确,但其板式的布置,为东汉时期碑刻形制的成熟发展做了铺垫。

3.2 东汉

东汉时期,碑的形制及功能逐渐走向独立。当时树碑立传的风气开始兴起,汉碑的典型形制基本确立(碑首、碑身、碑座、穿、晕等等)。考古发现,汉碑的碑侧一般并无纹饰,碑座也大多是没有纹饰的方形基石,龟趺已经出现。而碑文一般都是八分隶书,只有题额部分大多采用篆书。

东汉中晚期,汉碑的发展进入鼎盛。厚葬文化的发展为汉代碑刻艺术形式确立了“碑首、碑身、碑座”的基本形制。圭首形碑、半圆形碑以及少数的方首形碑等形制已经发展完备,并且碑首和碑身一般都是整块石料制成。穿的位置也不断的上移,东汉晚期一般位于题额之下。而碑身都制作有榫,以便安装在碑座的长形卯中。汉灵帝时期,龟趺开始出现。同时穿周围的晕纹也有三至五道。晕纹发展到后来逐渐变成了螭纹。后来蟠螭首碑的出现与发展,开始成为了我国古代权利与地位的象征。

3.3 魏晋

至三国时期,由于魏王曹操立法禁碑,导致碑刻艺术的发展收到阻滞,所以这一时期碑的形制很少。《鲁孔子庙碑》《受禅碑》《曹真碑》《三体石经》等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碑。晋朝受之前禁碑的影响,碑刻的版式也并不多。《广武将军碑》则是当时最具代表意义的碑刻艺术作品。

结语

从汉碑的发展历程上看,汉碑具有多种文化的综合性以及与一些外来优秀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质,碑刻艺术的发展是我国古代书法、雕刻、绘画与周边自然、人文环境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性文化发展系统,也是“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有机结合。汉碑的制作工艺是我国碑刻艺术魅力体现的核心要素,其雕刻工艺清晰地对应了各时代雕刻技法、风格的特征。同时古代并不发达的工具要素,也成為匠人在雕刻过程中实现“得心应手”的必备条件,也是实现汉碑在形制上体现出多样化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叶昌炽.语石[M].北京:中华书局.1994

[2]徐自强.石刻叙录[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

[3]高文.汉碑集释[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5]卫恒.四体书势[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6]施安昌.汉熹平石经与八分书[M].北京:见:故宫博物院院刊[J].1989

作者简介:黄家洋(1993.6.16)男,籍贯:安徽省六安市,学校:武汉纺织大学,学历: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装饰艺术。

猜你喜欢

汉碑
年味
梁潮印录·本己原型
济宁汉碑天下半 任城王陵题刻丰
《鲜于璜碑》研究
一部传统而新颖的汉碑注译新著
——滕西奇先生《两汉名碑注译》赏评
《鲜于璜碑》研究再探
巴蜀汉碑书法艺术探究
汉碑的个性特征及其审美趋向
坚守者的颂歌
——读王振兴小说《汉碑劫》
汉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