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疆美术的几点思考

2018-10-27李冬

新疆艺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国画定义画家

□李冬

《寒原暮雪》(国画)李冬

时值岁暮年初,“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庆祝党的十九大新疆美术书法作品展”在会展中心开幕,作为展览的美术部分令人瞩目,这是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水粉画、连环画等多画种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展览,这么全面的展出规模在新疆已有好些年没有看到了,除了主办方对这次展览的重视,就是对新疆美术整体意识的强化。无疑,这是新疆美术界的盛事,也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本展所具备的艺术分量和社会效益,是大可称道的,也足以使我们可以较为立体地看到现今新疆美术创作的真实面貌,以及官方举办综合性美术大展的审美品格。而跨年式的展期,使人们似乎还可以从中咂摸出某些深意。重要的展览亦是呈现优长和发现问题的良机,尤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推动新疆美术事业的发展,需要更为严肃而深刻的思考。

评说这样一个大展的整体实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多角度地比较,画种之间数量的比较,同一画种作品质量的比较,作品内容题材的比较,新疆画家与内地画家的比较,以及展览模式的比较等等。比较的结果必将凸显出新疆美术的内在构成和创作动力。其实人们对新疆美术现状的思考一直都在,主要看这些思考基于怎样的态度和视野,以及思考可否赢得尊重并通过专业途径产生效应。说到新疆美术的现状,如果有个时间段的划分,我觉得近二十年或近十年都可以,因为这一二十年都处在新疆美术的活跃期。首先是搞美术创作的人越来越多,新人辈出。其次是这些年出过一些赢得画界赞誉的作品和颇具国内影响力的美术事件,给新疆艺术家群体带来不少的自信,有力地鼓舞了心怀梦想的画家们,也影响了艺术产业的发展。

判定一个地方的美术水平,一是看画家群体的素质构成。这包括代表性画家、毕业院校、画种门类的比重、艺术理念、知识储备、艺术成果等。顺便说一句,艺术造诣和年龄大小无关,一位年轻画家的功夫可能会比一位老画家还精深,而拥有艺术的敏锐与冒险的勇气也和年龄大小无关,一位老画家可能比一位年轻人还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一个富有活力的艺术群体应当是这样的:艺术追求是多样的,并且始终充满了不落窠臼锐意开拓的精神,忠于自己的立场,有自己成熟的艺术语言。二是组织性质。艺术体制直接影响着美术创作和地方文化的关系。三是展览的格局。展示既要突出主流也要兼顾到多元化,并且策展人、展场类型、论坛都组合成健康生态的标准。四是专业的文艺批评。艺术是历史的真实映照为艺术家与批评家共同的理想,他们之间是平行的也是碰撞的,两者的合作与交锋永无休止,激发出艺术的活力。有人说并非所有的艺术家都受到理论的直接推动,但我们依旧承认理论在这个时代的艺术中发挥的作用。理论就如同饭菜里的咸盐,哪怕你看不到它,但它是存在的,饭菜里如果没有咸盐是肯定不行的。在文艺批评这方面,新疆与全国一些省市是有差距的,新疆的美术评论空间很大,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即使开始做的很幼稚也比没有强。五是艺术市场。

具体到实际展览,我尽量不习惯性地偏重中国画或油画,而是抱着有个平等的视野去体会展览的每个部分。说实话,本次展览中的绘画作品依然保持着一贯的气象,这个气象的特征之一就是贴近社会现实、弘扬主旋律。新疆画家不同于内地许多省份画家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在创作上自觉地对新疆的稳定和民族融合起到积极作用,这是新疆艺术的传统,代代相传不息。我一直认为主旋律的作品一样可以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古今中外相应的美术作品实在太多了,例如蒋兆和的《流民图》、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珂勒惠支的《织工暴动》、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等,这些作品的成功是有艺术规律可循的。不客气的说,现在某些主旋律作品太直白太简单太牵强了,像图解似的,也像粗糙的新闻报道或者宣传画,十分缺乏感染力。社会呼唤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主旋律艺术作品,对画家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画家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于中国画,我早就有话说。中国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在新疆的弘扬与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但是在过去许多年里,中国画在少数民族中的普及是薄弱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之一是在我们多数人的观念里、在我们的艺术院校的教学理念里,普遍性地默认了中国画是汉族人的艺术,认为与少数民族有着先天的隔膜,这种思想是很狭隘的。虽说也有极个别的少数民族画家画中国画,可与学油画的少数民族人数相比实在差距太远,从这次的展览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相关的比例。当今,中国文化的博大瑰丽为世界所敬仰,千千万万的外国人都在学习中国文化中国艺术,因此,作为我们中国人更应该了解中国画学习中国画,这也是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具体表现。我也知道有关方面已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所以我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的少数民族中国画家脱颖而出的。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疆内外几代画家的辛勤努力下,新疆题材已然成为中国绘画创作的一个热点内涵。以新疆少数民族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极大地促进了外界对新疆的认知,也有力地展现了新疆各少数民族真实的生活和精神风貌。新疆本土画家是新疆少数民族题材创作的主体,有责任有义务利用优势创作出更加富有力度的作品。有这么多的本地画家来创作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难免会出现内容上的雷同。比如在一个展览上,会有四五幅画刁羊的,还会有三四幅画胡杨的,还有七八幅画跳民族舞的,这倒无可厚非,关键是要有艺术个性,还要有时代性。今天的新疆发展飞速,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全方位地发生着巨变。以前骑马放羊,现在成了骑摩托放羊,以前驾着毛驴车进城,现在开着电动车或者汽车,人们的穿着也有着更多的选择,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使得那些我们熟知的“民族特色”被削弱而由新的元素所取代。前几年我在哈密地区写生时,就亲眼见到在政府的扶持下,千百年来在山地草原过着散居放牧生活的哈萨克族群众,现在住进了崭新整齐的定居点,并且在农业技术员的指导下,家家种起了大棚菜。物质生活的改变必然伴随着精神生活的改变,思想感情也在变化,数年前,我在帕米尔高原曾亲眼看到朴实的塔吉克族小夫妻在人群中很大方地手牵手,这一切既是新生事物,也是新课题,画家不能无视或者回避。我还听说有几个画家为一位少数民族女孩写生,要求人家把鞋子脱掉光着脚,说这才是民族特色,那女孩当时就生气了,说以前光着脚是因为穷,现在生活好了,再也没有人不穿鞋了,你们难道不想看到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吗!画家可以留恋原生态,但画家也需要关注少数民族的命运,创作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创作新疆题材作品成功的内地画家,无不是在新疆历史人文资源的当代诠释上获得创造力,值得我们学习。当然,这也是艺术表现的问题,感知到和有没有表达的能力还有一段距离,艺术语言的探索亦是对边界的探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党的十九大新疆美术书法作品展开幕式

至于艺术的地域性话题,我总是有些纠结。因为地域性美术创作容易存在着风情化、表象化的现象,我早就说过新疆画家不能老打风情这张牌,且不提画家自身的问题,更关键是这关系到整个地域的审美高度。先从外面看,艺术发达省市的画家和评论家对新疆美术事先会有一个想象,即所谓的边疆想象,边疆想象的形成基于对边疆美术某种程度上的了解,也可能是基于对边疆美术的陌生,当内地行家看到新疆画家的作品时,他们就会拿边疆想象去套,这会有三种结果。一是如果没有超出这个边疆想象,那么,新疆画家作品的学术价值在他们眼中便是一般化的,印证了他们的想象,这种结果会令新疆画家气短,但似乎还不算太糟糕。二是如果超出了边疆想象,说明新疆的艺术是被低估的,他们也许就会修正成见,而我们就会享有褒扬带来的快感。三是如果是低于这个想象,这就没啥啰嗦的了立马闪人。我这样说必须有个前提,即正常的学术交流互动平台,态度平和剖析客观、思想自由。当然,作为个体你可以保留意见,不必在乎别人怎么看,不愿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或者干脆认为他们不够格。同理,新疆画家也会对某些个省市的艺术事先有个想象,也会拿想象去套他们的创作,然后双方可以坐下来客气地探讨,这很公平很有益处。从内部来看,新疆画家理性地觉醒并非都来自于外部压力,我想说的是,我们新疆画家肯定有一些人在奋力冲破奋力超越地域性的束缚,追寻着艺术表达的可能性,实现着人们的视觉期待。他们首先是对艺术的真诚,无需其他特别的激励也能保持足够的能量,新疆画家的人格形成正源于此。

与边疆想象不同,“边疆定义”则更为模式化更为强势,说难听点,也更具控制力。“边疆定义”不但是地理上的概念,亦是文化上的概念。“边疆定义”是在一个时期里,由艺术家群体无形中达成的共识,定义内涵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外部势力的定义和内部势力的定义,两方的“边疆定义”不可能完全一样,必有重合的部分,两方都在有意无意地维护着“边疆定义”。“边疆定义”是边疆艺术的立足点,“边疆定义”又是会变化的,只是这种变化总是比较曲折地得以实现。“边疆定义”有其合理性,也有一定的副作用,秉持“边疆定义”的人可能是画家本人,也可能是某个掌握着话语权的群体。因此,画家的创作实践如果服从于“边疆定义”,就意味着某种认可,符合“边疆定义”的画就被允许展出,反之,便会被刷下被边缘。而艺术的天性是变化的,不愿受定义所左右的人总是有的,重构“边疆定义”或者摆脱“边疆定义”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息。在我看来,“边疆定义”没那么厉害,画家的困境根本是来自他自己。

新疆美术与外界的交流至关重要,我们新疆画家想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的志向一直汹涌澎湃于心底,虽然这事有点所谓的“弱者心态”,但这何尝不是艺术精神的需求。我曾经参加过两次新疆美术界举办的座谈会,都是讨论如何推进新疆美术发展使之精彩走出去的主题,而在场有几位“前辈”的长篇发言着实带给我听相声般的错觉,不过是听三流相声。我之所以还坐着没有马上离开,一是因为我对主办方的尊重,二是因为我那可怜的好奇心。他们几个都不约而同地大谈特谈自己如何在东亚或欧美办展的辉煌事迹,他们无一例外地沉浸在代表新疆美术已经走向世界的幻觉里,估计在座的部分同行忍不住想鼓掌了。在新疆,那种个体组织或机构去外边搞交流展是很频繁的,但是新疆美术作为整体出去亮相的机会还是不多的,据我所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新疆美术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后,再到2012年“新疆好——新疆美术作品进京展”,之间隔了二十多年。近几年又有几个大动作,其中包括中国画油画的巡展,声势够大,关注广泛。我们深感新疆美术到内地展示的困难比想象的要大得多,指望由政府来组织来出资金实施也属正常,新疆主流美术要确立自身地位的需求肯定会不断增长,而展览的运作策略是有成功的经验来做参照的。

新疆拥有着丰富的美术创作资源,每代画家的使命是不同的。我曾在好多个场合听到外人说新疆是个出大艺术家的地方,我觉得这句话适合任何一个省份,潜台词也许是新疆至今还没出过真正意义上的大艺术家,所以大家似乎都有机会,大家仍需继续努力。艺术之路多么艰辛寂寞,偶尔做做大艺术家的美梦也利于自我抚慰,说不定未来的大艺术家就在我们的身边,只不过我们都还不知道。

猜你喜欢

中国画定义画家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酷炫小画家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成功的定义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
教你正确用(十七)